第七十二章 纸醉金迷
天宝十载十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自陈能力低微,有负重任,表请杨昭遥领剑南节度使。
这鲜于仲通本是当初资助杨昭的蜀地富商。杨昭入京发迹后,感念其旧日之恩,荐举他为剑南节度使。
鲜于仲通性子急躁,不懂安抚,对待南蛮态度失当,与南蛮失和。
十年四月,鲜于仲通率剑南军讨伐南诏,南诏国王遣使谢罪求和。
鲜于仲通不答应讲和条件,与之战于泸南,大败。
杨昭为其掩盖败绩,仍叙战功,并于两京、河南河北募兵再征南诏。
云南多瘴疠,士兵们都不肯去。
御史便强行征兵发去云南。
之后,鲜于仲通再征南诏,屡战屡败,到十月时败状已掩盖不住,不得不引咎辞官,并表请杨昭代己。
十一月丙午,杨昭在京遥领剑南节度使。在此之前已有京官遥领节度的先例,李林甫就于年初遥领朔方节度使。此时杨昭遥领剑南,与李林甫一南一北遥遥相对,恰如两人之间隐约浮动的敌对之势。
天宝十一载,正月,杨昭在新建的金仁坊宅第大宴群臣,李林甫亦同一日盛馔召客,两家所赴者几乎等同,不分高下。
熙宁听着前院传来了丝竹声,想着杨昭恐怕又要宿醉,便带着皓彩和雨竹去了前院。
熙宁进了大厅,里面筹光交错,推杯换盏,一派淫靡之像,史书说“脏唐臭汉”,朝廷大员都如此,何况皇家,难怪要有安史之乱。
今日杨昭请了平康坊的舞姬助兴,各个官员身旁都围绕着两三个美人,给他们倒酒喂菜,只有杨昭孤身一人,其中的一些文官借着酒意大发诗兴,而楼挽月也的确不负众望,与众官员诗词唱和,其中几个官员倾慕她的才华,都表示想要纳她为妾,几人争执不下,假母赶紧来打圆场:“几位贵人都是人中龙凤,只是今日是杨中丞设宴,可不能因为争风吃醋而坏了兴致!”
此言一出,几个人的头脑瞬间清醒了不少,纷纷看向上座的杨昭,杨昭醉眼朦胧的看了楼挽月一眼,淡淡一笑,魅惑众生。
杨昭如日中天,那假母也有心攀附,如今见杨昭并未拒绝,便看向楼挽月,示意她抓住机会,楼挽月走到杨昭身边给他倒了一杯酒:“奴婢出身卑微,蒙中丞不弃,得以侍宴,若能得中丞垂怜,奴婢愿为中丞铺纸磨墨,端茶倒水,服侍起居,相守一生。”
“早就听闻挽月娘子孤高冷傲,连右相之子李屿也吃了闭门羹,如今却愿意主动伺候杨中丞,中丞好福气啊!”一个官员道。
今天来的都是杨昭一派的人,自然是要踩李林甫一脚来逢迎杨昭了,楼挽月不愿意跟李林甫的儿子,却向杨昭自荐枕席,传出去自然是打了李林甫的脸。
熙宁听到楼挽月拒绝李林甫的儿子时心中便更加怀疑楼挽月的身份了,虽然她不知道她是何时拒绝的,可按照之前的局面,拒绝李屿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除非她早就知道历史,知道跟了李屿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若说她是自命清高,不愿为妾,熙宁就更不相信了,她要是真清高,刚才就不会向杨昭求宠了,一件事情经不起再三推敲,熙宁现在开始怀疑,那天平康坊之事是假母有意为之,如若真是如此,那她就是冲着杨昭来的。
熙宁看向上座的杨昭,心中暗叹,有权有势,绝世容光,别管心肠坏不坏,就光凭这些外在条件,在现代,那就是妥妥的高富帅,也难怪要招蜂引蝶了。
唉,要不然,自己哪天在他那俊俏的脸上划两道,熙宁想到杨昭顶着一张刀疤脸走在街上把周围的年轻女孩子都吓跑的场面就忍不住想笑。
这时候,一个大胡子道:“杨中丞在蜀中时便有无数美人爱慕,如今美人主动献身,杨中丞还不赶紧爱抚爱抚!”他话说的孟浪,可在场的人都没有觉得不妥,似乎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是稀松平常。
杨昭平日里面对着熙宁还能装装样子,可一到了别的地方可就原形毕露,下面的官员知道他的秉性,说话也迎合他的喜好。
“鲜于郎君莫要取笑奴婢了!”楼挽月故作娇羞,眼睛却盯着杨昭。
熙宁的目光投向那个大胡子,鲜于郎君?他是鲜于仲通。
是了,天宝十年四月鲜于仲通攻打南诏失败,杨昭为他掩盖败绩,又把他调到长安任京兆尹,这种场合他肯定是要来的,而且他刚才还说起了杨昭在蜀中的事,知道这些的,只有同在蜀中的前剑南节度使了。
杨昭冷冷的看着楼挽月,并不接她的酒,有识趣的人看出杨昭的不喜,对鲜于仲通道:“鲜于兄,杨中丞身为国舅,天子近臣,怎么还能像以前一样,接风尘女子进门呢,像杨中丞如今的风采,只有李娘子那般才貌双全的女子才配得上。”说话者正是户部郎中兼侍御史吉温。
听吉温夸赞熙宁,杨昭十分喜悦,忍不住笑了。
早期投靠杨昭的官员都知道,国舅爷金屋藏娇,有一位绝代风华的美人,乃是宫中画师,只是她深居内宫,甚少有人见过。
但在场的一些饱学之士,曾听说她与翰林院学士较量过文采,其才学令人折服。
熙宁深居简出,鲜于仲通入京时间尚短,还没有见过她,此时被吉温一顿抢白,得了杨昭的青眼,心中十分不快,身边的人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
杨昭身边,楼挽月尴尬的举着酒杯,放也不是,继续端着也不是,一时间进退两难。
有好事的娘子取笑道:“挽月娘子,国舅爷看不上你,你莫非还想强行国舅不成?”此话一出,引来哄堂大笑。
楼挽月脸上一阵青一阵红,难看极了,假母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上前去拉楼挽月,楼挽月被拉的一个踉跄,酒杯从手中滑落,绿色的液体打湿了粉红色的襦裙,使原本的粉红色绢帛映出一片暗红色。
“今日良宵难得,众君何必为难一个女子!”一道清雅的女声响起。
众人目光纷纷看向门口,杨昭立刻站起身迎上来:“宁儿。”
众人见杨昭亲迎,便猜到了熙宁的身份,一时间纷纷起身行礼:“见过李娘子。”
熙宁道:”众位郎君不必多礼!”
杨昭拉着她的手落座,众人见杨昭坐下,才纷纷落座。
熙宁看着大厅里的这些人,有一些是熟面孔,她在皇帝身边也见过,是三品以上的服紫官员,还有些是生面孔,坐的也比较远,应是官职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