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他叫陆辞。
不仅没有回答问题,反而右手从旁边的烟盒里拿出一根烟,低头含着,点上,缓缓吸一口,从嘴中呼出烟雾,烟雾使他的面庞模糊了一瞬。
“你明明能……”女生看他这样子,说话都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鱼多多,你没摔着吧?”于晓看她一直不起来,准备来扶。
“啊,没事,送到了,我就先走了。”她回过神来,眼睛却望着右边的角落。
转身的时候,听见陆辞的声音,“这里烟味大,回去吧。”
从网吧出来,一股热气吹走周身复杂的气味,留下一身汗,属实是以毒攻毒了。
骑上电动车,鱼多多没有立即启动,拿出手机先看蓝送的后台,目前为止只送了5单,快1点了,也没有新的订单。
5单就是20块,早上吃了碗10块的牛肉面,现在还不是很饿,等下直接吃晚饭吧。
我发现了什么?有两个五星好评了?
鱼多多看向评价那一栏,再刷新一下,有两个订单了!
确认好地址后,带上头盔,“嗖”地一下冲出去啦。
穿梭在挤在一起的巷子里,时而阴凉时而闷热,但是朝着平坦的大马路去。
·
许是好评加上新骑手的加成,鱼多多下午连着晚上都有订单,等到送完最后一单,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电动车还有一格电。
“幸好赶到了。”鱼多多将电动车充上电后,取下头盔,长舒一口气,取出纸巾,略微擦下汗,准备上楼给自己随便下个面条吃。
今天还是回的余家,事实上,自从鱼、余两家接触后,她回余家的时间就比鱼家多一些。
“怎么没有?”“早上就是放这里的啊?”
鱼多多蹲在地上,抹黑在楼梯中的水箱中拿钥匙。
她打开手电筒,水箱里面空空如也,难道鱼妈他们回来了?
她飞快起身去敲门。
敲到对门都悄悄打开门缝看了一眼,见是她,又很快把门合上了。
她拨通了余妈的电话,响到第十声,接通了。
“多多啊,有什么事儿吗?”
电话里很嘈杂,像是一大家子人在说话。
“放在水箱里的钥匙不见了,有没有人回来过呀?”
“什么?钥匙不见了,你是不是搞丢了?”余妈的声音越来越大,也清晰了很多,应该是走到了人少的地方。
“我早上放回水箱了,还拍了照发你。”多多慢慢解释道。
“什么照片?钥匙不见了你赶快去找一下,我们都还在你大姐家呢,没人回去,赶紧找一下!”
挂断了。
好吧。
楼道中传来香辣酸甜的味道,鱼多多摸了摸肚子,她今天好像只吃了一顿早饭。
这个点,估计只有高中外有小吃摊了,快十点了,得赶紧去了。
电动车充了三格电,一会儿得找地方充满才行,不然明天不够跑,现在,还是找吃的要紧。
·
老小区路灯少,人更少,一条路上只她一个人,像从前晚自习回家的路上。
但房子里透出的光很明显,鱼多多数了楼层,绕着9栋转了一圈,确定了三楼东西两边的灯都是亮的,暖黄的一团,是那种街边的大路灯她抓不到的光。
下一刻,她低头笑笑,拿出手机看了眼昨天拍的照片,她现在出去就能追到那束光。
楼上房间里。
余家豪看着电脑上的“victory”,心满意足地摘下耳机,顿了一瞬,他刚刚好像听见了敲门声?
他起身,去门外看了眼,没人。
将客厅的灯打开,一切和走之前没什么两样,除了阳台上晒着蓝色的体恤、蓝色的睡衣,那不是他大姐的,也不像她妈穿的,那只能是……
“喂?家豪啊,你到家了吗?”余妈一接通电话,就问道。
“到了”。
“我们后天就回,你自己要吃饱哈,叫你和我们一起回去你非不、”
余家豪感觉他妈又要开始长篇大论了,便打断道,“知道了,那谁,鱼、鱼多多是不是来了的?”
“啊,是的是的,水箱的钥匙是你拿的?”
“嗯。”
“你这死孩子,回家钥匙都不拿,下次水箱钥匙要是不见了,你怎么回去呢?……哎你怎么挂了?”
客厅安静下来,余家豪看了眼手机,十点了。
点开鱼多多的微信,上次聊天记录还是三个月前。
余家豪斟酌半天,最后发:我要打一晚上游戏,你回来的时候,敲门声大点。
鱼多多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正准备给锅盔老板付钱。
对于这个弟弟,鱼多多了解甚少,或者说,她做鱼成姐姐的那些年里,已对姐姐这个角色敬谢不敏了,不期待对别人掏心掏肺地好,他就会同样对你好。
回到余家时,余家豪六年级,正是叛逆的起点,上课插科打诨,下学了在旮旯里的小黑吧里上网。他们有时候几天见不着面,之间的交流就更少了。
但偶尔吵架的时候,总是语出惊人,像打怪兽的奥特曼一样,站在正义的一边。
她回了个:“好的,等下就麻烦开下门。”
奔波了一天,汗干了又干,如果不洗个澡,明天人都估计馊了,总不能别人开门拿外卖,一阵味道飘进去,还以为是点的饭有问题呢……
所以鱼多多只能回去。
·
夜晚不像白天那么炎热,但30多度的天,即使有风,也是热风。
鱼多多拿上锅盔,咬了一口,烤地又酥又脆,好吃。
吃了几口垫了个底后,将剩下的装好,挂在车把上,准备找个地方坐着吃,这条街门都关了大半,锅盔地也在收拾东西,准备拉门了,她一个人站在这里,总有些不好意思。
她对这小县城的路很熟悉,街对面就是德育高中,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在市里也是排的上号的,每年都有几个能考上清北的,一本上线率达80%多。
来这里读书的很多都是外地来的,本地考上的并不多,至少她原先的初中那一届也只有10个人考上了,她是第十一名,所以记得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