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赵不要客气,随且做了点儿,你就将就点儿吃哈。”余向锦客套道。
赵鑫源当然不会客气,刚帮上一家收完了三十吨的小麦,早已饥肠辘辘了,但又顾及到自己在余惠秋面前的“第一印象”还是稍稍收敛了一点。
“你也多吃点,学校的饭堂还是没我做得好吃。”余向锦夹了块肉递到余惠秋的碗里。
“你做的确实不赖,但是你可不是我认识的人里做菜最好吃的。”
余向锦有些不服,“那谁是?”
余惠秋没有回应,只是侧头看了眼正在狼吞虎咽的赵鑫源,表情有些古怪。她腹诽道:这人能吃下一头牛的架势和邹子越俨然就是两个人,而且邹子越这个时候也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锦川。
余向锦:“呃,你再去给人倒杯水。”
赵鑫源抬起头后发现,旁边多了一个盛满水的大茶缸,他又看见余向锦一本正经对他说:“吃慢点儿,莫叮到了啰。”水缸又被一只白净纤细的手推到他的面前,他才反应过来。
像是要证明什么似的,他忙摆了摆手,想说自己没事,下一秒,果然就被噎到了。
看见他用手握成拳头用力击打自己的胸膛,兄妹二人面面相觑:“……”
吃完饭后,余向锦把赵鑫源带到余父的房间,让他今晚就在这里过夜。
余母是难产而亡,余父三年前出车祸过世了,本想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余向锦无奈只能留在家里接手父亲的猪场,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说来奇怪,那条去猪场的路父亲一天要骑车走上好几遍,偏偏那天迷路了还出车祸,连人带车躺在马路边沟儿里。
回到久违的老家,余惠秋看着挂在墙上的父母遗像,心底泛起了一阵酸楚。记忆里的父亲要强能干,一个人硬是靠个养猪场带大了兄妹俩,关于父亲的所有回忆像是开闸似的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突然她想起了父亲在世时拿东西总是微微颤抖的手,经常还会认错人忘记东西,她脑袋一嗡,难道父亲那时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不可能,父亲死的时候才不到四十,她这样安慰自己。
听着窗外的阵阵蝉鸣,余惠秋辗转难眠,脑子里不断浮现重生回来后这两天经历的片段,可有些场景和她记忆里的截然不同,她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一只蛾子循着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照飞进房间,她一下子福至心灵,瞬间蹦一个词--蝴蝶效应。可能正是因为她重生后出现的某些偏差才导致了这些差异,这恰恰证明了她有能力和责任去改变一些预定的事件,想到这儿,她放下心来沉沉睡去。
一大早余惠秋就起来了,看见余向锦和赵鑫源吃完早饭就要去田里收割了。
余向锦对睡眼惺忪的妹妹说:“你就不用去田里了,有小赵师傅我俩人今天就能收完,你好不容易考完了就在家歇着哈。”
余惠秋想了想在家待着也没什么事,便说:“那要不我中午去给你们送饭吧,田里离家也挺远的,来回一趟也挺费事儿的。”
“那再好不过了,你把昨晚剩下的菜热一下就行。”说完两人就走了。
余惠秋心想:瞧不起谁呢,我非要亲手做个菜出来,这么多年看也看会了。
透过书桌前的窗户看去,院子西南角的香樟树枝繁叶茂,椭圆形的叶片随着微风轻拂荡出婆娑树影,靠着院墙爬上几条丝瓜藤,点缀着几朵黄色的丝瓜花,余惠秋当下决定准备做个丝瓜炒蛋。
丝瓜切去两头削皮洗净,切成菱形块状,再打三个鸡蛋,切点大蒜小米辣,备菜简直小菜一碟嘛。下一步就是开火热锅,等等,开火?这不是煤气灶,是要找柴火烧的,这对余惠秋来说问题不大,很快灶膛里升起了跳动的火焰。
热锅冷油,关小火控制油温,余惠秋拿着锅铲在厨房里四处搜寻,还是没找到风挡,算了先不管,把打散的鸡蛋下锅,但火太猛了,还没来得及翻炒,眼看就要糊锅了,余惠秋赶紧把切好的丝瓜倒进去,锅里瞬间传来噼里啪啦的滋滋响声,还差点被油点子溅到她身上。毫无疑问,这道丝瓜炒蛋宣告失败。
不过,还有补救办法,余惠秋小心翼翼地往锅里添了一盆凉水,烧开调味,就是一道丝瓜蛋汤。至于糊的部分嘛,不用理会!
正午的日头正晒,余惠秋提着装着饭盒和空碗筷的竹篮走在这条熟悉的乡间小路上。路边有几颗老樟树,树下坐了几个拿着蒲扇的老太乘凉,其中一个喊着她的名字,露出和蔼的笑容:“惠秋,要去给你哥哥送饭啊。”
“是啊,田姨婆,你吃了饭么。”田姨婆家就住在余家隔壁,兄妹俩小时候经常被余父放在她家帮忙照料。
田姨婆点头微笑,“吃了。”
“那我先去田里了。”
余惠秋离开后还听到了田姨婆在和别人说,“兄妹俩都是可怜的娃儿噢,不过都蛮上进的……”
收割机发出震天轰鸣声,但在赵鑫源耳中就像风扇从几米开外传来的声音,所以在他的世界里压根就没有吵闹二字。
“我妹儿送饭来了,走,去吃饭。”余向锦爬进收割机驾驶室拍了拍他的肩膀。
麦田里的凉棚里,余惠秋已经把饭菜摆好了,就等二人来用餐。
余向锦大口扒了一口饭,筷子往汤里一捞,“这一面翠绿一面黑糊的玩意儿是?”
“放多了酱油的丝瓜。”余惠秋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补充道,“爱吃不吃。”
“还有,你偷偷笑什么。”余惠秋又冲赵鑫源冷冷发问。
赵鑫源微怔,摇了摇头。
“你们两个别吃了,我带回家自己吃。”余惠秋正欲收起饭盒。
余向锦忙拦住她,“唉,汤还是能喝的。”他把汤倒进赵鑫源的碗里,笑嘻嘻地说:“小赵师傅上午辛苦咯,你就多吃点儿哈。”
赵鑫源:……
回来的路上篮子轻了不少,余惠秋的心情也跟着轻快了起来,经过一望无际的麦田,路边就是被齐腰高的竹篱笆整齐划分成无数块的碧绿菜畦。有的篱笆被路边低矮的杂草和园子里种的玉米杆修饰,看上去竟呈现出一种颇显层次的杂乱美感。
这时,她注意到前面不远处的公厕后面有一个小孩蹲在那里鬼鬼祟祟的,她立马上前查看。
见是个六七岁的圆脸小姑娘,余惠秋捂住鼻子轻声问道:“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呢,需要我帮忙吗?”
小姑娘抬起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