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写生 下乡
开学头一个月,小伙伴们都军训去了,我这也比军训好不了多少,同学们太强了,给了我好大的压力,我几乎每天都在追赶他们,弄得自己压力山大。 几天后,老师就组织我们去盘山写生。经过一系列的颠沛流离后,我们来到了位于TJ市蓟县的盘山。它有着“京东第一山“的美誉,最著名的还是清乾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这句话。 我其实以前来过两回,印象中风景还可以,不远处有个豆腐宴啥的,当地还有用麻酱腌的鸡蛋挺好吃的。看吧,以前只记得吃,唉。 同学们都很兴奋,虽然是写生,毕竟也能玩嘛,况且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寺院与皇家园林共称的旅游胜地,岂不快哉!写生地点确实是不错,看着美丽的风景,画着美丽的风景,吃着带来的零食和可口的农家饭,真想要多呆两天。 还没美两天,我们又开跋了,下乡。每年两季的下乡也是美院非常有意思的传统,全国哪儿都去。老师们拿着盖着章的中央美术学院红头介绍信,让不少村里都以为是中央来人了,都吓得不轻。据学长们传授经验,老师们会专挑边远贫困地区,他们最恨被开发的旅游景点,越穷越好,越原始越好,这不变态么这不,但我喜欢,太喜欢了;以前自己总想去这些地方淘宝,但太危险不敢去,现在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加持,这不正合适么。 这次我们去的山西平遥双林寺,位于SX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一方胜境啊,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前檐置五铺作斗拱,如意头假昂。明间置板门,次、稍间置窗。屋顶悬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宝顶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乃明代重修时所置。 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这些佛的护法力士形象已突破一般金刚凶恶可怖的造型程式,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加之空间中宏大的架式和大块的形体,使人感到他们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 释迦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颇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观者无不称奇。 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为正北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厢的千佛、菩萨二殿,布局较为宽敞。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侧脚”、“生起”较明显,设一步前廊,四周檐下五铺作斗拱一圈,柱头、补间铺作各一朵。梁架结构整洁合理,颇合法制。斗模门窗装修及屋脊吻兽皆为典型明代风格。 大雄宝殿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这些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较其他殿塑像略有逊色。殿内还有明代所绘壁画《礼佛图》,惜于民国初年为白粉所盖,从1982年洗出的局部中,尚可窥到壁画一斑,线描挺拔,设色艳丽,尚有元代遗风。 东侧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左右侧塑韦驮和夜叉立像。特别是韦驮像极富个性特征,武中蕴文,颇具动势,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他们的衣冠饰物是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 菩萨殿在中院西侧,正与千佛殿相对,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如果不是背后伸出许多胳膊,真会使人把千手观音看成人间—个美丽娴雅、雍容大度的少妇。四周悬塑四百多菩萨,皆脚登彩云,作行进状,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这众多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的殿堂。千佛、菩萨二殿外檐墙上尚残留少量明代壁画,绘供养菩萨等,为明天顺五年(1461)的作品。 太赞了,同学们都看呆了,感叹着古代匠人的绝世神作,岁月慢慢过去了1000多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只有这千年庙宇中最质朴的惊艳,繁华风吹雨打去,满壁丹青滚滚来。这,就是双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