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餐饭
视线之中,是一位少女。 不远处去,一位明眸皓齿身材窈窕的少女,在秋风中走来,落落大方。 微风吹动,她长长的发丝遮盖住半边脸颊,走路时随手用手捋开,露出一张鹅蛋形的饱满,微微椭圆的脸。 她大概十六七岁的年纪,脸颊上有些肉肉的,虽然没笑,可是嘴角的酒窝却浅浅在动。她低着头,注意脚下的泥水,不时抬头的时候,明亮的眼睛上,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 而她的眼神也是如水一般清澈,又是那么的平静。她外面穿着青色的比甲,里面是素华的一群。她似乎极为爱惜自己的衣服,走路时裙摆上沾染了一些泥水,让她的眉头和嘴角都皱了起来。 对了,这少女是一双大脚,走起路来不是那种风水杨柳的步伐。而是自然的婀娜,还带着三分矫捷。 朱允熥身后的解缙,看少女款款走来,小声说道,“清水出芙蓉,与众大不哎” 话还没说完,却是腰上挨了一肘。 只见铁铉板着脸看他,嘴唇里无声的吐出两个字,“闭嘴” 这时,少女走到众人身边,忽然发现自家父亲的身边,有几个青年男子正在好奇的打量着她。 顿时一抹红霞爬上脸颊,贝齿轻咬嘴唇,手指紧紧的扣住衣服的裙带,显得有些羞涩。 “殿下,这是小女,蓉儿”张善笑着介绍,“蓉儿,还不拜见吴王殿下” 叫蓉儿的少女听到吴王两个字,微微有些错愕之后,轻轻的小声道,“民女见过吴王千岁” “这是一个耐看型的姑娘,越看越好看,可比后世那些千篇一律的锥子脸耐看多了” 朱允熥心里嘀咕一句,却不知说什么好。前世他就是一个单身狗,不大善于和女性打交道。这一世到现在,这还是第一次又陌生女子和自己说话。 “蓉儿姑娘无须多礼。”说着,朱允熥平日能说会道的小嘴有些卡壳了,“嗯你好” 蓉儿又是一愣,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了朱允熥两眼,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这是什么话你好从来没听人说过 蓉儿心里想着,放下手里的食盒,“爹,您吃饭吧” 食盒打开之后,一股诱人的香味从里面散发出来。 “殿下也还没用,若是不嫌弃,尝尝微臣家里的手艺”张善笑道。 朱允熥正有此意,干了一上午的活,正是肚饿的时候。再见到食盒里的食物,眼睛都挪不开了。 切成三角形,油汪汪外酥里嫩的金黄色油饼,青花盖碗里是红白相间浓稠的汤羹,还有一碟散发着香醋味道的小菜。 “这怎么好意思呢”朱允熥笑着接过张善递过来的筷子,夹了一块饼送进嘴里。 “香” 这饼一咬满是咸香,表皮酥脆里面柔软,入口即化。而且面饼中似乎还夹杂了别的东西,吃起来有些颗粒感,有些肉香,满口留香。 “这油饼里是加了油渣了吗”一块饼下肚,朱允熥问道。 张善小口的吃着,笑道,“臣也不知,臣从成亲后就是饭来张口,反正都是臣家里的手艺。”说着,继续劝道,“殿下若是不弃,多用一些” 朱允熥又夹了一块,一口咬去半边,笑道,“这饼,可比宫里烙的好吃多了” 这倒不是说假话,朱元璋身边的厨子,是伺候他二十多年的军中伙夫出身,做不出什么精细的好吃食。 “好吃,好吃”朱允熥大口吃着,继续说道,“尊夫人真是好手艺” 闻听朱允熥这么说,蓉儿脸颊越发滚烫,小心的给二人盛着汤羹,弱弱地说道,“殿下,这是民女烙的。”说完,一碗汤羹送到朱允熥面前。 后者注意到,蓉儿的手,显然不是一双大家闺秀该有的柔嫩无骨的手。她的手指有些粗糙,显然是常年干活留下的痕迹。 也对,张善这人虽然是官,可是清贫得很,家中自然要妻女卖力操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官的孩子也是如此。蓉儿虽是女儿之身,可是举手投足之间,也满是落落大方。尽管有些羞涩,但却不是那种深闺之中,不问世事少女的忸怩。 汤羹有些烫,瓷碗里的是红白相间的粘稠之物,上面点缀着绿色的星星点点。 一口下去,先是烫。然后是软滑,再往后是香甜。让人忍不住,一口又一口。 “这是什么汤”朱允熥忍不住问道。 “汪豆腐”蓉儿站在张善身边,低头看着她自己的绣花鞋,小声说道,“汤里白色的是豆腐,红色的是猪红,汤里也加了剁碎的油渣。”说着,手指缠绕发梢,“这是我们老家的特产。” 咕噜,朱允熥一口把碗里的汤羹都喝下去,只觉得额头上冒出阵阵细汗水,全身都热乎。 “你们老家是哪里的”朱允熥又夹起一块饼,继续问道。 “臣是高邮人”张善笑道,“殿下,再喝些汤”说完,装着汤羹的青花盖碗送到朱允熥面前,还有那半盘子饼。 而他自己则是用饼,卷了一些带着香醋味的萝卜丝,美美的吃了起来。 朱允熥也不客气,一口饼一口汤,大开大合。觉得有些不过瘾,干脆把饼泡在了汤羹中,搅和两下。毫无亲王身份的,捧着盖碗,喝了起来。 蓉儿在一边想说话,又硬生生的忍住了。 “这吴王殿下真是的,爹爹都没吃,全进了他的肚皮”蓉儿心里想着,眉目就轻轻皱在了一起。 “高邮可是好地方,鱼米之乡”朱允熥吃饱喝醉一抹嘴,笑道,“宫里有高邮进贡的双黄鸭蛋,皇爷爷喝粥的时候,总爱切上一个。” “臣家乡的 鸭子,叫麻鸭。都是在河里,吃着小鱼小虾长大。”提起家乡,张善一脸骄傲,“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所说的,是这个时代农民最为向往的生活。有山有水有田,一年四季物产丰富。男人种田女人织布,好年景的时候,能省出几贯钱,送家里的孩子去私塾读书。 可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