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请客 2
话音刚落,席面上骤然冷场。 也不知他辛彦德是真愣头青,还是话有所指。 李景隆面有尴尬,心中怒骂,“你姥姥的” “曹国公家里三代豪门勋贵,绍兴黄还是喝得起的”暴昭在边上打哈哈笑道。 这话看似是好话,可仔细听着,也不是什么好话。 文官和淮西勋贵武人,天生就尿不到一壶里去。就算是同为南书房参赞大臣,同在一个桌上吃饭,逮着机会也要含沙射影的讥讽几句。 就气氛冷场之时,徐辉祖却出人意料的开口,“曹国公藏的好深啊,家里有这种好酒平日也不说”说着,笑道,“等会我可要派人讨要一些” “还有下官”解缙也笑道,“这等好酒可是喝一坛少一坛,不能错过这等口福啊” “哈哈,我家里好酒多的是,诸位随意”李景隆大笑。 然后,不经意的瞥了一眼辛彦德,也看看暴昭。 那眼神的意思就是,老子就是官大钱多你们怎地酸去吧 随后席面上再次有些冷场,大伙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而且还把朝政上的事都避开,不说官场,只说家乡的风土人情。 不多时后,门外传来店家小二抑扬顿挫的喊声,“上菜” 火腿炖甲鱼,黄山炖鸽子,清蒸石鸡,腌鲜鳜鱼,问政山笋,双爆串飞 顷刻之间,林林种种一大桌子十样菜肴流水一般奉上。 这些名菜,在徐辉祖李景隆这些豪门子弟等人的眼里不算什么,在解缙的眼里也乏善可陈,可是侯庸暴昭辛彦德等寒门官员的眼中,确实闻所未闻,一时间都不知从哪下筷子。 等所有菜都上完,李景隆的随从也从李府取了黄酒回来,放在精美的盛酒器之中,加了姜丝和红枣,用热水泡着。 徐辉祖在桌子下面,不动声色的碰碰朱高炽。 后者站起身,双手捧酒笑道,“今日没有什么藩王世子,只有后学晚辈朱高炽。高炽年少德薄,日后还要诸位大人多多提携指教。有什么不足之处,诸位多多包涵。此杯,敬诸位大人。” 说着,一仰头先干为敬。 众人也都一饮而尽,唯独辛彦德却只是嘴唇沾了一下,又放下酒杯。 “嗯”见所有人都看着他,辛彦德有些局促,低声道,“下官不胜酒力,而且等会散场了还要回去处理公务,所以不能多喝” “无妨无妨”朱高炽笑道,“点到为止即可,不能耽误正事” 对这种愣头青的不识时务,朱高炽不以为然。可心里,也隐隐有些钦佩对方。官场这个大染缸,能做到如淤泥而不染的寥寥无几。能做到这般恪守原则的,更是屈指可数。 朱高炽不以为意,但徐辉祖却有些不悦。 这宴会是借他的口给朱高炽铺路的,不管怎么说他都算半个主人。虽他和燕王朱棣关系不怎么和睦,但对这个外甥确实很有好感。 此时辛彦德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识抬举了 再说徐辉祖虽再怎么低调老成,可也是顶级的豪门勋贵当家人,自小到大,就算皇族中人都给他几分面子,就算太上皇跟他说话都是和颜悦色的,你辛彦德如此,是不是太不识抬举了 是以,徐辉祖就开口问道,“辛大人,有什么公务不能等到明天” 辛彦德也是愣,徐辉祖这话根本不是在问他,而是拐着弯说就你有公务别人没有你既然来了,何必这么不解风情 “是各地卫所的折子”辛彦德张口道,“说起来还和魏国公和茹兵部有关系,就是前年皇上让审查各地卫所屯田还有兵员的奏折。皇上吩咐过下官,等所有折子都到了一并呈上去。这些奏折先后顺序不一,而且卫所,兵部,督军府各自上呈的数字还有对不上,所以下官才要回去整理” 闻言,徐辉祖和兵部尚书茹瑺有些脸上挂不住。 他们虽是南书房参赞,有看奏折的权利,但什么样的奏折给他们看,什么样的奏折直达皇帝的御前,还是通政司做主。 更让他们难堪的是辛彦德的那句话,三方奏折中的数字对不上。 “能对上就怪了” 朱高炽心中暗道,“地方卫所自然要隐瞒,兵部和督军府下去的人,屁股不一样,上奏的自然也不一样。哎,天下的事难就难在这儿,大伙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说实话这些奏折送上去,怕是兵部和督军府的人,免不了吃挂落要倒霉” “今日不说公务,只叙人情”李景隆端着酒杯笑道,“来来,难的浮生半日闲,诸位再饮一杯” 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你还难得浮生半日闲你哪一天不闲” 雅间里诸位大臣齐齐一愣,然后猛的蹭的起身,连碗倒了都顾不上,直接跪倒。 李景隆一下窜到门边,直接来开门。 门外,一身便装的朱允熥带着几个侍卫,笑盈盈的站着。 “臣等参见” “大规矩都免了,又不是朝会”朱允熥笑着摆手,迈步进屋,“朕不请自来,做了恶客了” “万岁爷能来,那是臣等的福分”李景隆在旁躬身搀扶,笑道,“更是您心里想着臣”说着,拉开椅子,就在朱允熥坐下之前,直接脱下身上的外罩服,三两下叠好放在椅子上,“万岁爷您刚才外边进来,身上带着寒气,臣给您垫着点儿” 顿时,侯庸暴昭辛彦德得人面露嫌弃之色。 “哟,菜不错”朱允熥看看桌子笑道,“丰盛” “是徽” 朱高炽还没说完,李景隆就开口道,“徽菜,起于皖南,前宋的时候,宋高宗很中意这一口,尤其这道沙地马蹄鳖,最是滋补养人万岁爷您尝尝” “坐坐,都别拘束”朱允熥又笑道,“朕也是路过,听说你们在这,就来看看”说着,看看桌上的酒壶,“喝的什么酒啊” “是” “回皇上,这是曹国公家里的珍藏,三十年的绍兴黄陈酿”辛彦德在旁说道,“市价三块银元一坛,还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