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后记
伏笔
第二章墨多多受伤,根据伊娃的自白,他是被抓去提取了肾红素。因为肾红素在恐惧时产生,所以可以解释墨多多醒来后说的被追杀等恐怖的幻想。此事引起了不小的动静,为了不让亚瑟疑心,伊娃便没再对其他孩子下手。
第四章亚瑟问过伊娃针管的问题后查理的领结就丢了。并非巧合,而是伊娃叫人查了船上的监控发现了查理曾潜入她的房间。于是在她的授意下船员故意破坏了查理与人沟通的工具。
第六章最后的枪.战解释一下。士兵和管家表面上都服务于“先生”,但管家其实是以伊娃的利益为主(伊娃同时也是他的情人)。士兵从监控里看到亚瑟给伊娃输血后认为任务成功于是决定带走伊娃(当时所有人都误以为伊娃得到了永生)。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讲,伊娃也是此次实验的试验品。假如她成功,那她的血将献给“先生”。这就是为什么管家会删掉监控录像不惜杀死几乎所有的在场人员。
关于人物
女主伊娃象征着火,致命的火。她可以毁灭别人也会焚烧自己。最终火跌入水,她亲手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之焰。
亚瑟
奥菲利亚因他人的罪过而死。亚瑟也是。而在水中死亡是所有死亡中最具母性的。他和母亲安菲特里特一生只见过两次面,相比之下大海更像是他的母亲。他将自己交付给母亲,而他将在死亡深处再生。
至于两人的感情问题,一句话总结:他没那么爱,她也没那么不爱。
关于结局
我之前写的是伊娃最后获得了永生,但她也体会到了永生的痛苦。最后在交稿前改成了大家如今看到的版本。因为我觉得这样会更具有现实黑色幽默。就如同《等待戈多》所展现的荒诞存在主义,以伊娃为代表的人所追求的永生不过是一个幻影。是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悲剧。
本书的名字可以理解成本文就是小说《人鱼的诅咒》的下部。表层意义是亚瑟母亲对伊娃的诅咒,为假;实为亚瑟对伊娃的诅咒,将永生作为惩罚给予她。
之前一直没动笔是因为不确定要用哪种写法去表达。想过以小说的格式写(作者伊娃)或者以一位记者采访伊娃的形式写出来,但这样就少了几分神秘性(因为大部分谜团在于女主)。也考虑过从成年后的墨多多给孩子讲故事入手,但最后都一一否定了。因为本身不想写太长,但又怕故事讲不清楚。最后决定正文用议论的手法,日记则以男主视角讲剧情。这是种很冒险的写法,不过我还是比较享受这个创作过程。
下本计划
本来不打算再写同人文了,但是由于备考搞的我身心俱疲于是某天午饭时因为不知道看点啥而再度点开了《切尔诺贝利.禁区》。于是……那就写吧(笑)
最后推荐一首Philadelphia (费城),融合了歌剧的唱腔,管弦乐的加入很妙,我写文的时候就一直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