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大唐第一太子 > 141. 第 141 章 瓮中捉鳖。

141. 第 141 章 瓮中捉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br>
“切,都说了那是神仙使者,天上来的,你哪能见过。天马是神使化身,只有遇到千古明君与万代盛世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天马是为圣人来的?”

“要不你以为怎么那么多见过天马的,没一个能追上。天马啊,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唯有圣人才行。”

“既然如此,它为什么不直接出现在长安城内,或者直接出现在皇宫?”

先前说话的人被问住了,旁边一小哥轻笑出声:“这我倒是可以为你们解惑。你们可知骊山为何叫骊山?”

众人摇头。

“那你们可听说过女娲补天?”

众人点头:“这倒是听过一些,不甚详细。”

“女娲补天之事是早有流传的,便是《列子·汤问》与《淮南子·览冥训》中亦有部分记载。此事就发生在骊山,当然那时还没有骊山之说。女娲携天马来到此地,见天塌地陷,灾难频发,心有不忍,欲取五彩石补天救世。

“但炼制五彩石的时候出了意外,火焰越烧越旺,眼看有吞灭万物之势,天马为护女娲,纵身扑火,被火灼烧,哀鸣倒地,身躯化作山脉,这就是骊山。

“女娲补天成功,感叹于天马的牺牲没有立时走,而是在骊山建屋舍住了下来,又在此捏土造人,因此那边现今还有女娲村与女娲沟。据说后来女娲是等到天马重新聚魂有了形体之后,才带着它返回天庭的。”

众人似懂非懂:“也就是说骊山既是补天之地,与天接壤,又是天马前世身躯所化,故而此番下界现世也出现在此?”

“当然。”

“啊,如果这么说,那可是女娲娘娘的使者啊。难道别人都追不上。”

……

厢房。

听全乎的李承乾扯了扯嘴角:“倒是挺会选地方,骊山此地有根有据有典故,还距离长安不远,不必大张旗鼓,劳师动众。若选个千里之遥的,阿耶恐就不会去了。

“故事编得也挺好,将已有的神话传说稍加改动,夹带点自己的东西重新传出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女娲使者,天马携瑞石降世,为明君而来,旁人全都追不上……

每一步都在往“圣明天子”身上引,唯有圣明天子可得天马。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李世民必定要有所动作。

李承乾转动着水杯,看向李恪:“阿耶是什么意思?”

李恪神色怔忪:“此等祥瑞,天降箴言,天子受命于天,自该亲迎天使。”

意料之中,李承乾啧了一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李泰轻笑:“这话有点不好听,大哥可以换个词。譬如将计就计,瓮中捉鳖。毕竟你也说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李承乾站起来:“行吧。正好来场春狩。我好久没打猎了。上回跟阿耶一起狩猎还是两年前呢。那会儿我才十岁,自然干不过他,现在可不一定。到时候带上我的小狮子跟落日弓,咱们一起,包抄了他。哈哈。”

李泰举手表决:“好!”

李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

李承乾拍了拍他:“别怕,一切都有我们呢。我知道你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无妨,等此间事了,贼人全部落网,我们一一问清楚。”

李恪摇头:“我不是担心这些。我……”

“我知道你在担心那个孩子。”

李恪抿唇:“他们已经在布局,准备动手。一旦举事,我怕……”

李承乾反问:“你觉得他们为何当年不杀了他,以除后患?”

李恪心头一紧:“为了阿娘。”

是。为了杨妃。

杨侑留下那个孩子的命绝不是因为心软,他是想给自己留个底牌。当然这个底牌不是针对李世民。毕竟他不会蠢到以为这个孩子能掣肘李世民。李世民也绝不会为这个孩子妥协。

他所针对的是杨妃。母子连心,当初生产之际杨妃即便中途晕了过去,鬼知道她后续会不会发现什么。倘若她生出疑心,查出真相。他们也能用这个孩子威胁杨妃,让她闭嘴。此乃其一。

其二,如果到了必要时刻,说不定还能利用这个孩子干点什么,或者以此让杨妃为他们干点什么。

世上虽有不慈之父母,但大多数母亲总是难以割舍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的。

“他们还需要你,甚至可能还需要杨妃,所以他们暂时不会动手,至少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不会。”

尘埃落定后就不一定呢。

若杨侑赢了,会如何对杨妃与那个孩子不好说;若杨侑输了,绝对不会让这个孩子活。他必然一早就留了话,告诉留守的人该怎么做。

但不论如何,至少尘埃落定前,那个孩子是安全的。

李承乾神色严肃:“只能看老裴了。”

李恪微顿:“裴行俭?”

“对,他在江都。”

李恪十分讶异。

李承乾轻笑:“当年杨文干造反,其谋士闵崇文消失无踪;彼时都以为他是窦氏的人,可窦氏覆灭之际,并未找到他;吴峰死得不明不白;再有把沈安沈宁的信息递给突厥,让突厥可以李代桃僵的人又是谁?

“东/突/厥国灭后,阿耶查过审过问过,但对方未曾现身,行为鬼祟神秘,颉利都不知对方是谁。这里头桩桩件件透着诡异,你不会以为阿耶过去了就忘记了,就此放任不管吧?

“阿耶一直在暗地里调查。可惜自从摆在明面上给他们当先锋的窦氏覆灭后,他们很懂韬光养晦,一直没有动作。他们不冒头自然难以发现线索。”

说到此,李承乾看了李恪一眼:“确实没冒头,但并非完全静默,只是我们灯下黑。”

感叹了一下,李承乾继续回归正题:“老裴这次去突厥,也是阴错阳差发现他们在定襄有据点。再结合当初沈安沈宁就生活在定襄,也就能够佐证他们为什么对这二人的信息如此了如指掌了。

“老裴盯了他们半个多月,发现他们以商队的形势在打通关内到突厥的路线。自突厥并入大唐,边关贸易盛行,这种举动不算突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