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买活 > 第184章 首辅气死了!

第184章 首辅气死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砰——叮——当啷啷——

一连串清脆的破碎声再度从书房传来, 让正走进内院的几个中年官员都是一怔,不由便将眼神望向了前头带路的管家,“进忠老弟, 这是——”

“正读报那!”

中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如今的内阁首辅叶台山平日里最为信任的管家叶进忠,脸上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勉强咧了咧嘴, 低声道,“自打泉州消息传来后,便没睡好过,今早刚收到线报,榕城陷落……唉!”

“榕城也陷于贼手了?!”

“阉党误国!阉党误国!”

几位官员顿时也都大惊失色了起来——无怪乎叶进忠是这副模样,而一向精于养气功夫的首辅大人,也罕见地摔碎了杯子。毕竟榕城可是叶老首辅的老家,就如今叶家一族也有数百人居住在榕城朱紫坊芙蓉园中, 虽然按买活军一贯的作风, 似乎不至于把叶大人杀成绝户, 但榕城陷落得如此轻易,而一家人又生死未卜, 毫无音信, 叶大人心里又如何好受呢?

“这群阉党, 狡诈之余,又如此贪婪轻信, 真是轻佻小人!”其中一个性格直爽的官员, 忍不住就愤愤地责骂了起来, “公然兜卖所谓奢物, 又引买活军运送辽饷, 自以为得计, 实则何异于开门揖盗?这下好了!辽饷把柄被捏在手中,今日食五城,明日食十城,何日能止?这一次我看他们不把整个福建道和之江道吞下是不会罢休的!而我朝廷,镇日纷争,连一封呵斥的诏书都发不出,为的只是辽东一线暂时的安稳,这与六国贿秦又有何异?”

“祚昌,还是小心些说话!”这个大胆敢言的年轻官员便立刻受到了呵斥,“小心招来祸事!”

即便在首辅院子里,似乎也不能安心说话,院子里于是一下又安静了下来,叶进忠看了看月色下这几个官员的面孔,无声地叹了口气,一边摇着头一边叩门道,“老爷,卢大人、左大人、王大人联袂来访。”

“请进来吧。”屋内传来了有气无力的声音,卢、左、王三人对视一眼,各自都调整着面部表情,相继走进书房,叶首辅并不在外间,而是在里间贵妃榻上斜靠着,几个小厮正为他揉太阳穴捶腿,见几人来了,他也没有起身,只是声音低微地道,“报纸在桌上,你们先看,看完了再议。”

说着,便闭目假寐了起来,过了一会,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也不知是真睡着了,还是只抓紧时间做短暂的休息,以便一会儿议事。

叶首辅年事已高,精力有些不济,议事时,时常需要小憩,众人习以为常,并没有被怠慢的感觉,走到长几上一看:三期报纸都来了,这是二十来天内京城第一次收到南方的报纸,没想到一来就是三期,看来传递这三期报纸的信使,还真是都被卡在临沂——前阵子临沂山洪暴发,冲毁了道路,快马走陆路的使者反而都被堵在该处,直到山路修通了才能前行。而后头不知道前头的消息,一期期可不就都堵在那里了。

二十多天,其实也不算是太慢了,但和一般京城收报的速度还是不能相比,如今买活军的报纸已是和锦衣卫的密报折子一道送入京城,锦衣卫折子从前一般是一旬一次,如今之江道的锦衣卫因此特意更改了递折子的频率,七天一次,在陆上快马运送,大约八日能到京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外,京城这里也是以七天一次的频率,阅读着八天前的报纸——消息也还是挺新鲜的。

再考量到买活军的报纸汇编也需要时间,他们收到的时事报道,大约都是半个月以前发生的事情,这其实已经很快了,即便是锦衣卫的折子,也做不到这样的时效——锦衣卫收到消息之后也需要时间汇编整理,除非是‘买活军出兵泉州’这样的大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否则送来的折子大约能反应一个月以前的消息,便已经不错了。

这个速度,从古到今,是被大家所习惯的,一场战争至少也要半年到一年的功夫,不论敌我双方,都需要时间整编队伍,筹划补给、运送粮草,至于说攻城守城……一场仗打个一两个月那也非常的正常,尤其是攻城这边,没有半个月一个月,把城市团团围困,断了城里人的粮草,那是很难破坏城门,把这座城打下来的。

但大家也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买活军从来不遵从这种速度,买活军做什么事都非常的快,他们说要运辽饷,便当真是准点足额地运到,让辽东的战局大有缓解,他们要收纳辽东百姓,登莱便立刻可以望见远方天边帆影处处,无数流民从自己的家乡,从建贼的庄子逃到狮子口,逃到东江岛,或者被暂时安置到高丽去,或者是立刻就被接走……不到一年时间,辽东原本逐渐危急的局势,竟一下企稳了!朝廷也一下从喘不过气的辽饷中恢复了过来,甚至久违地感觉到了一种阔绰!

是,这种感觉是可以用阔绰来形容的,仅仅是辽饷这里缓了一手,财政便有余力减免动荡不安的川蜀、关陇等地的赋税,并且对关陇等地派出得力的钦差大臣赈灾——总算是有钱赈灾,而不是只能阴阳怪气地在奏折里说什么‘奈何饥民不明大义,不肯原地就死’了。求活是每个人的本能,能赈灾的钦差谁不知道?但没钱没粮的,到了那里也只是干着急,只能准备镇压必然的起义,除了在奏折里说几句怪话,还有什么办法呢?

去年关陇依旧旱得厉害,但这一次朝廷至少可挤出一些扎实的粮米,并交给帝师孙大人前去赈灾,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去年秋后闯贼少见地没有怎么闹事,家家户户都忙着种土豆——这东西是买活军那里传出来的,虽然买活军也在报纸上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自留种,但同一篇文章里也介绍了土豆的产量,以及耐旱、耐寒的特性……快饿死的老百姓,哪管这么多?报纸上谈到土豆没有多久,便有祖籍关陇的官员,派人乔装进入买活军霸占的领土,买了上千斤土豆,也不管大小,反正都当种粮看待,千辛万苦地送回了关陇去。

在如今的天下,信息的传递,几乎仅限于城市,村子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到现在还在过万历年的还有很多,但新作物和新技术的传播,又比信息在城市间的传递快了太多太多。那篇和土豆相关的文章,几个月间就连山沟沟都贴了,百姓们口耳相传,几百个大钱买一个土豆也是愿意的,凡是有炕的人家至少都买了一个,在炕上渥着,小火烧着,把芽闷出来,再分开种植,硬生生地是用炕温养了更多的种子——有了这个盼望在,去年闯贼闹起来的声势都没那么大了。

到了今年,三月里许多人就分了一两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