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七十八章 量子靖难(修女诸生、调查……
见永乐名臣各个都要狱中龙场悟道? 朱棣一直知道朱高煦性格有缺陷,他给朱允炆写的阴阳怪气奏折里,承认了二儿子鞭打驿站官员一事。(顺便认为这口小锅,爹给儿背,惹来杀身之祸很离谱)】 老朱沉默半天:“嗯……” 朱棣:“……我这叫实事求是,不会遮掩任何人的任何小错误!” 蹇义和杨士奇:“……” 我们算永乐名臣吗? 只要不算,就没有牢狱之灾了吧? 可是…… 那是永乐名臣诶! 两位文臣真的很难决断。 【当他开始动手剪除汉王羽翼时,极为迅速。 什么赖在身边?我真的让你滚,你就得滚。朱高煦灰头土脸的去了乐安州(山东),就近看管,大军朝发夕至。不像云南还存在割据一方的可能性。 下定决心要扫除汉王影响,那就扫个彻底。 张辅兄弟三人从小和朱高煦就是一起踢足球的好玩伴,关系“相厚”。交趾那么远,张辅又已经前后十年征战,威势甚高。 这种重臣是不能给他一点错觉的,必须斩钉截铁,清晰明了的传达我不打算立朱高煦,你不要给我搞事,我搞你很简单。 把根都挖掉的雷霆挪地调换,确保了张辅不会生出政治投机之心。宣府、大同靠近北京,朱棣鞭长所及。 练兵又是变相安抚,告诉他,看,我以后还是会用你哒,处置不可谓妥帖。 因此,UP比较认同,对张辅的些许冷落是朱棣对他的敲打。】 这段处置,朱元璋是认同的。 他点点头:“不错,既然你下了决心,又不想杀人,就该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伸手,什么事情,不能伸手,别说伸手,最好连想都不敢去想。” 甚至武将们也觉得,这确实挺好的,只是换了个地方练兵而已,本质上是杀鸡儆猴的举动,这鸡甚至都没杀呢!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燕王,也是不错的,是个有香火情的厚道人! 【这种敲打决不是杞人忧天。 后来朱高煦叛乱,第一个联系的人,就是张辅。 不过那个时候,张辅早就选好了站位,反手举报了朱高煦。 张辅真正崛起,并走向权利颠覆,是在榆木川事变。 朱棣猝死在北伐途中,又没留下继位遗诏,为了防止军队哗变。他的贴身太监马云叫来随军的杨荣、金幼孜,提议秘不发丧。】 朱樉双目一亮。 “宦官、文臣,下一步,是不是就该上臭鱼了?” 朱棣脸一黑。 而朱允炆则有点点失望。 都姓杨,则么是杨荣,而不是杨士奇呢? 如果是杨士奇的话,就可以现场看看四叔会怎么办了呢…… 他悄悄地看了看朱棣和杨士奇。 也许,永乐三杨,便变成二杨了。 【在这实际上很惊险的转折点上,杨荣等文官脑子转的非常快,立刻完善了提议,要求遵循古礼,沐浴、袭奠、饭含(嘴巴含住珠宝)、衣衾等牢牢裹住朱棣的尸身,防止尸臭外泄,放入棺材。 然后每日送饭菜,假装他还活着,同时八百里加急去告知仁宗,确保皇权平稳交接。 此记载出自杨士奇写的杨荣墓志铭,而明史杨荣传又补了一段,说这个棺材是锡熔铸的,靠密闭来隔绝气味。 总的而言,比起秦始皇的臭鱼,待遇是好多了,杨荣还是爱他皇帝的,没咋亏待,死得很体面。】 老朱松了口气。 朱棣也松了口气。 然后他们心情复杂的看向杨士奇:好多事情,都是从你那墓志铭上流传出来的呢…… 朱樉又开始逼逼赖赖了:“杨士奇和杨荣是同僚,关系也许很好,万一他是为了杨荣遮掩呢?毕竟他一直以来,写你的时候都很阴阳怪气呢。” 杨士奇:“?!” 杨士奇奋声道:“臣——” 朱樉打断他:“你知道你写了《和朱棣祖孙对话的日子》吗?” 杨士奇:“臣……臣倒是不知道。” 朱樉轻描淡写挥挥手:“那就得了,歇着吧。这夜深人静写下的私密之语,会写到什么程度,又有谁能知道呢?毕竟当时的你,也没想过后来会有人逐字分析你的日记吧。” 杨士奇:“……” 杨士奇确实难以反驳,但他很迷惑,为什么我会取如此……直(文)白(盲)的书名呢? 旁边的蹇义悄悄松了一口气。 还好我不爱写日记。 【文臣的处理很关键,随军的武将也很重要。 因为朱棣是猝死,可能是没有遗诏的,但明史记载:上大渐,召英国公张辅受遗命,传立皇太子。 这份存在伪造可能的遗诏里,张辅是那个皇权交接的纽带。 即是说,此时军队里,声望最高,公侯等级也最高的武将第一人,旗帜鲜明的站在了仁宗一侧。 仁宗拥有了武将&a;a;a;文臣的共同支持。 绝对的从龙之功啊,朱高炽立刻投桃报李,追封他父亲为王,改谥号一事。 张辅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走向了权力的巅峰。】 大家眉头一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如果没有遗诏的话,你是什么时候喊的夏原吉爱我?” 杨士奇:“……” 蹇义:“……” 夏原吉!他们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 “难道你垂死之际,甚至没有提到自己的儿子,而是喊了夏原吉?” 朱棣:“……都说了,是不确定的事情!我怎么可能没有说传位我儿子!” 大家鄙视朱棣:“你之前还说过,‘既然是可能,那就不存在’,现在只是可能传位给你儿子,那就是不存在传位给你儿子这件事了。” 【没料到,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