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朱元璋这时候长出了一口气。 "她!"他重重说,"是懂咱的!这后辈,好样的,为啥咱就不能给她金银财货呢?!"老朱好久没有这么想要花钱过了! 可恶啊! 【南方文教盛,北方文教弱。 对于南北问题,历史上的朱元璋给出了一位大帝应有的气度答卷。】 嗯? 嗯?? 老朱都愣住了。 他已经有多久没有听到这个大帝的称呼了。 别说大帝了,他的名字,都已经从“朱元璋”变成了“老朱”很久很久了。久到他都已经习惯成自然地接受了这个名字.... 他一时之间,精神大振。 "咱做了什么?那不消说,自然是很高瞻远瞩的对吧?" 【洪武8年3月,有感于“元北方丧乱之余,人鲜知学,欲求方闻之士,甚不易得。”他选了366位成绩优秀的国子监生,赐粮、赐衣,前往北方支教。 洪武10年,召支教人员还朝,授职。 洪武20年,考虑到北方缺乏名师教导,让吏部调动南方的名师去北地教学,广增学生。——有点咱们现在对新疆等地政策优待的意思了。】老朱脸色微微泛红了。 此红,非之前的愤怒之红。乃是一种洋洋得意的快乐之红。 这人呐,一快乐了,就谦虚了起来: "这又算得了什么?这教育资源,咱早就知道,不能听之任之,得人为干预。那之前的支教的事情,往后还是会有很多很多的。" 相较于老朱的快乐。 郁新此时在冷汗直冒之后,已经心如止水了。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未来要去支教的命运。 既然无法反抗,那我们就要积极进取。 有道是福祸相依,虽然不能回老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去那遥远的北方,努力教书,教出个西北版的白鹿书院,自己也未尝不能功在当下,名留千古。 因此,如此想通之后,他也点头附和: "支教,确实是个好名词语,亲切又务实。" 他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 想给自己以后挑个山清水秀,颇有向学之心的好地方去支教了。 看自己手下大文臣如此表示,老朱也是笑逐颜开: "不错,不错,咱以后会策划更多的支教计划的!" 【洪武14年,察觉北方教材稀缺、经书典籍多残缺,他赐《四书五经》于北方学校,洪武19年、洪武24年皆赐之。 其中24年,担忧北方只有基本教材,缺乏子、史等课外补充诸书,让国子监给他们印了送去,怕朝廷的书不全,让人特意去福建采购书籍给北方送去。 ——爱心图书捐助计划了属于是。】 别说笑逐颜开了,老朱的嘴巴,已经快要列到了耳朵处。 真真是龙颜大悦啊。 "‘爱心图书’,这后世的人,可真会取名字啊,怎么一个个名字,都取得这么亲切,这么动人?以后咱再赐书,便要在那书上写着,这是‘爱心图书''计划。好叫那得了书的人,时时感觉到咱的爱其之心!” 【由此也可见,洪武24年,北方的文教复兴程度还比较有限,堪堪喘过一口气。 可惜古代藏书相对闭塞,1907年才有完全面向公众的江南图书馆,在那以前多为私人,如果能多修建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搞点图书交换一类的公益事业就好了。那时候也不求看多少珍贵书籍,能看点普通四书五经都不错。】 老朱收了收笑容,正常了点,说: "就是咱的文渊阁那样的?" 现在,那被夸赞的冲动还残留在他心中,冲动之余,他想说自己也可以搞那对外开放的图书馆-但是,他毕竟还是比较冷静的,没有把这话说出口。 主要是…… “官员借了书都不还呢。”老朱嘟嚷。 郁新道: “宋便已在各地兴那州县藏书楼,可允许地方士子借阅,也有曝书会,每当大家把书拿出来晾晒时,彼此互相观摩。书籍昂贵,完全开放,便是放四书五经般的读物,也有点难啊。" 朱棣突然道: “其实很多学子会在书店处驻足,悄悄观摩一二,书商不许他们多读,要是这种书店可以与他们方便呢?" 郭英一震,哇,感觉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落在自己身上了。 r />“臣可以!”他脱口而出, “便是那明着是个书店,实则是个藏书馆;若是有学生过来,臣可以许他们在那里看,因为书籍是花钱的,他们也不敢夹带而走。说不得,臣还可以在书店里安排些位置,奉上茶水,若是富裕之人,可以选择交个茶水费,坐在那边缓缓看书——" 大家惊讶地看着郭英。 尤其是将军们。 他们那惊讶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是甚至要把自己子孙那未来书商的命运给提前实现了吗? 然而,老朱在短暂沉思之后,却觉得郭英这想法大好特好,于是,他也亲切地对郭英说: “武定侯,卿真乃朕之肱骨也!" 郭英越发地涨红了脸: "臣为陛下分忧,死而后已!" 虽然被老朱称赞得很飘,但他心中的盘算也打得啪啪响: 我定要给自己的书店,取个亮堂的名字,然后这名字要哄得陛下亲笔写写,等名头打响了,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读书人来读书,那我的名头也会来越来越响,越来越响,嘿嘿嘿... 【朱元璋对待南北的态度,从他和刘三吾的这段对话可见一斑。洪武22年11月,两人谈论治国之道。刘三吾认为,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当以威制。 朱元璋反驳道:“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之间?你说南方风气柔弱,可德化,北方风气刚劲,该威制。但哪个地方没有君子、小人?君子怀德,小人威畏,对他们要施之以不同政策。如何能把南北一言概括?" 刘三吾顿首而退。 结合两者,我们看得出,朱元璋希望不要存在南北分歧,希望多多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