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葫中童子
脚便已着地。 他放开神识向四周看去,只见自己居然身处一座山峰的峰顶,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蓝天碧草,飞瀑横流,各种美景相映成趣。 自从进入冥狱以来,梁言已经有四十多年没见过此等美景了。 “这里........难道是‘小九’的内部空间?” 梁言看着周围的景色,有些不确信地自言自语道。 “小九”还是那个白玉小瓶的时候,他也曾进来过,只不过那时这里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混沌,根本没有任何景色。 所以现在看到这连绵起伏的雄伟山脉之后,梁言不禁觉得有些虚幻起来。 就在此时,他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不由得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青色肚兜,约莫三、四岁的赤足童子,正咬着手指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好奇地打量着自己。 不知为何,梁言看到这个童子的一瞬间,就产生了一股亲切感,这种感觉似乎正是来源于他和“小九”的那一丝心神联系。 梁言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当即开口问道:“你就是‘小九’?” 那赤足童子并未答话,反而从巨石上面跳了下来,径直走到了梁言的身旁。 他先是闭上眼睛,用鼻子在梁言的周围闻了闻,似乎要确定什么,最终默默点了点头。 紧接着又伸出一只白嫩小手,拉了拉梁言的衣角。 “你是不会说话么?” 梁言眉头微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然而那童子却十分执着,依旧在用力扯着他衣角。 “你要带我去一个地方?” 恍惚间,梁言好像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了。 那童子听后,立刻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般。与此同时,一股若有若无的感应开始在梁言的神识中出现,让他逐渐能够理解眼前这个童子的感情。 “走吧!” 梁言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迈开双脚,跟在了这个稚嫩童子的背后。 只见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沿着山中小道,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没多久就消失在了山间的云雾之中.......... 相处的时间越久,梁言就越能清楚地感应到眼前这个童子的心中所想,等到一条山路走下来,他已经能和对方偶尔交流几句了。 这童子果然就是“小九”的化身,如果说当初他只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那么如今便是三、四岁的孩童,已经初步诞生了灵智,而不是只靠本能行动了。 梁言跟在他的后面,没多久就走进了一片山谷之中。 这片山谷从外面看去十分普通,但梁言进来之后,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就再也挪不开目光了。 只见四周的山峰漆黑如墨,原本光滑的石壁上面,居然布满了划痕。 这些划痕毫无规则可言,有的长达数十丈,有的只有七尺之长,有的深入崖壁,有的只是浅浅一划。 半空之中,无穷剑意在这片山谷内来回激荡,让梁言都忍不住心生惧意。 “这是..........剑道之痕?!” 梁言看了看山壁上的那些划痕,只觉得刺目难受,但偏又诱惑十足,让他忍受着双目剧痛,也要一直目不转睛地抬头仰望。 好半天后,才听梁言轻轻一叹道:“果然是剑道之痕,所谓管中窥豹,应龙前辈当年的绝代风华,仅仅只是这惊鸿一瞥,也已胜过梁某千倍百倍。” 他叹了这口气,脸上神色又恢复如常,转头朝着那个童子看去。 “没想到应龙真人居然在你这里留下了剑道之痕...........小九,你带我来这里,莫非是要我把你作为剑囊?” 那童子听后,立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之色。 梁言想了想又道:“剑囊的三个条件,第一个自成空间,第二个蕴含剑道之痕,这些你都满足了。但还需要极品的天地灵物,才能培育飞剑的灵性。” 小九听后,晃了晃脑袋,忽然挥了挥小手,一阵咿呀咿呀地乱叫起来。 梁言微微皱眉,在试着解读了好几次之后,才最终确定了他的意思:“你是指外面那颗巨树?” 小九立刻点头。 “那仙树能够孕育先天道果,自然是极为不凡............但如此巨大的一棵仙树,周围还有重重叠叠的白雾环绕,我连御空飞行都做不到,如何能把这仙树炼化?”梁言有些不解地说道。 这次小九又咿呀咿呀说了一堆,梁言凭借着那一丝心神感应,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他的意思,不由得脸色惊讶地问道: “你是说,你能够收服这棵仙树?” 这次小九又重重点了点头。 紧接着,一股模糊的神念波动直接传递到了梁言的脑中,让他忍不住脸色一喜。 “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把这棵仙树收入葫中,你就能够发动一次空间之力,带我们逃出这个鬼地方?” 小九的脸上首次露出了一丝喜色,甚至从地上跳了起来,不过看上去不是因为可以逃出冥狱,而是因为终于能够和梁言正常沟通了。 梁言的心中也有些高兴,他发现自己和这童子待的越久,互相之间的那丝感应便越强,渐渐能够做到心意相通了。 如果说之前还因为小九吞食了太虚天罗果而有些沮丧,那现在心中就只有欣喜了。 因为“小九”并没有因为实力的提升而脱离自己的掌控,反而对他越来越是依恋了。 而且变成葫芦的“小九”正好可以作为自己的剑囊,帮助他在剑道上更进一步。如此看来,倒是比他自己直接吞食道果带来的效果更好了。 说起来,当初之所以取了“小九”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相见的地方,是在四明山宫的道门“三九大阵”之中。 如今“小九”摘得先天道果,变化成了青葫的模样,梁言也觉得是时候给它重新起个名字了。 站在原地沉吟了一会之后,梁言淡淡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