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我们有关系
要说富民,这真是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话题。 对于大多数想要出将入相的书生而言,这是他们牧民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事业最终的目标。 在王勃没有四处流浪之前,他与大部分文人的想法都一样,对于农事就只有刻板的四个字,“劝课农桑”。 似乎作为一地长官,只要敦敦善诱的让治下百姓好好种田搞粮,好好种桑树搞钱,百姓的日子就能蒸蒸日上了。 这个就跟之前的宰相觉得,我大唐已经轻徭薄赋了,为何逃民还屡禁不止?肯定是地方小吏没有好好执行政策的缘故! 他们就没有想过,劝课农桑,那种子和桑树怎么来的?种地的农具肥料如何来? 以及,土地里农作物的生长,可不是靠父母官的德行来生长的。 农业,跟很多行业一样,是个很现实,很冷酷,很里无理取闹的行业——它靠你投入决定收成。 有好的农具的农民,耕种收割,就是比赤手空拳的流民们效率高。 有钱买良种,有钱买粪肥的田,就是比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腔“爱”意的庄稼地生长的好。 同样的,有沟渠水车的田地,也比靠天吃饭,指望老天爷风调雨顺的田地收成多。 地方官员要想要任下百姓生活好,只会发公文“劝课农桑”是不行的,你得拨钱,你得买牛买犁,挖渠修路,你得让老百姓有粮种桑苗蚕种,百姓才能真正富裕起来。 上层的大人物们想不到这些,不是因为蠢,而是因为他们站的太高了。 他们所处的阶层,最寒酸的读书人,起码都是个小地主,或者是落魄的小官僚。 毕竟要吃得饱饭,买得起书,才能考读书中科举,改变命运。 他们压根儿没怎么种过地,在他们看来一天三餐吃粥和咸菜已经是极其困窘的了,所以他们压根儿意识不到,这世界上还有人买不起最基础的种子。 至于大部分上层官僚,都是世家贵族,自有管家、奴仆去管理庄户,他们压根儿就跟泥巴腿子没有交集,所以为任一方后,即便是有悯农之心,也是写写诗,发发文的。 他们所认知的贫困,和实际上乡村的贫困,是根本不同的。 不缺钱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金钱的妙用。 王勃游历四方,做了最下贱的乞丐,这才看到了农人真正的困窘,才觉得想要救这些人,借钱是不够的。 得想办法让他们挣钱! 想要搞事,就先要搞钱。 虽然他对于李裹儿的打算,张口就是“不可能”,“不要做梦”,但当人家老师的,看着徒弟往死路里走时,也要帮忙扶稳车辙。 死是最后的事情,死之前总要风光一场。 “磨坊不仅能舂米,磨面,还能造纸,沤麻,榨油……”王勃历数磨坊的作用,眉飞色舞,“这都是钱。” 怪不得连宰相也眼馋这份收益。 李裹儿在心里点头,按照王勃的说法,水磨虽然投资巨大,但一年能赚六到七成的利,差不多两年就能收回成本,然后接下来每年都是巨赚。 “可这些钱有什么用?”李裹儿点头,却仍然困惑,“这钱最后落到了我的腰包,肥了我一人而已。” “既然要做大事,那就要从大处着眼。”王勃被噎了一口,但很快的就摆起架子,指点李裹儿,“你又不是陶朱公,总看着几个铜板做什么。你想想,要是那个磨坊不是你的,而是国家的呢?” “磨坊立起来,可以节省劳力。需要五个壮汉工作五天才能磨完的粮食,一个简单的水磨四天就能完工,且维护水磨运转的人还少于五人。把省下来的人用于种地,可以多种多少地?” “地又不是无限的。”李裹儿嘟囔,“本地穷困,不就是地少人多,百姓分不到足够的地,所以才穷吗?” “如果没有足够的地,那只要同样的地里出产更多的作物就好了啊。”王勃又举例,“同样的同样的土地,水稻能比麦子养活更多的人,但因为水稻种植需要的人力是麦子的数倍,所以如今种水稻的人远没有麦子多。” “这只是个举例,并不是说真的要种稻子,我们有了多余的人手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试验,哪些作物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只要有时间和钱。就能试验出更多的可能” “除了种地,磨坊的其它东西也是能养活人,养活牲畜,例如牛马,鸡鸭。磨坊的生产的东西,工人们赚了钱之后,可以再买去用,作为磨坊主的国家可以赚钱……” “而磨坊本身又很赚钱,你可以把这些钱用在农业上,修建道路,修建水渠,这样以备旱灾,洪涝……” “空闲的人多了,也不一定要种麦子和稻子,他们可以去研究种其它的东西,也可以养鸡养鸭,或者说研究如何让水磨更快,让犁更好用……” 王勃说道最后,自己都兴奋了起来,两人站在田坎边悠然神往,仿佛这一切都已经实践。 李裹儿也意识到了,王勃说的“打开格局”之后,天地变得多么宽广。 她一直觉得弄钱没什么意思,是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当个财主,赚钱只为自己的吃喝享用。 但是她本身作为公主,能享用的东西是有限的。 就算抢下一个坊做府邸,占了昆明湖当别苑,拔了一座山的鸟毛做裙子,但不是也只有一城一池之地吗? 哪有布局天下好玩? 一村、一县都如此,何况一府一州一天下? 怪不得祖母从来不太在意尚衣局送的裙子,却那么喜欢看舆图。 看着一个个破败的村庄在自己手下焕发新生,那多有意思。 李裹儿当下决定,“行,我们干了!” 她看着河流的下游,悠然神往,“我要在那里建一个全房州最大的磨坊!” 这样她下次借给人麸子,就不用从马槽里舀了。 她可以自己产。 “嗯。”王勃点头,心中也是一松。 他知道李裹儿手中握着不少钱,就怕她随便散了。 借给百姓钱,就跟往干旱的水里倒一瓢水一样。 解渴,但不救命。 建个磨坊,别的不说,起码附近的百姓吃粮会省力许多。 “只是这磨坊怕是不好开。”李裹儿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这么赚钱,但附近一直没有人开,肯定有问题。” 王勃听了,露出一个标准的反派微笑。 “无妨,我们有关系。” “谁?” “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