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长大以后,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知道错过了便是再也不见。 ——林栖 今年,是林栖的本命年。此年龄段的群体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白天996,晚上可能在857的职场新人;另一种是赶早八、赶deadline、赶实习实践的研究生;还有一种优先于前两者,她们提早踏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怀了或生了宝宝。 身在这个年龄层,林栖自认为她还是个孩子,也许是因为还在上学,从而少了分生活的压力。又或许是独自一人在外不用顾及人情世故,她目前生活得还算简单纯粹。虽然偶尔生活会提醒她是个大人了,但她希望自己一直保留着那份童真。毕竟,成人世界的负能量太多,你永远不知道最后压倒你的会是哪一根稻草。既然如此,我们或许可以像孩童那般率性而为,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尽量让自己保持“最是天真浪漫时”的状态。 为此,她乐此不疲,虽然有时会被朋友取笑“怎么还是这么幼稚”,或是,“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没变。” 林栖对朋友极其被动,她一直坚信真朋友是不会走散的。 刚出国上语言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孩喜欢同林栖说话,没过多久,她俩就形影不离,连上厕所都要粘一块。女生的家境跟林栖有点不同,因此思想理念也存在分歧,她除了上课还得忙着打工,不然连饭都吃不起更别说有钱租房了。 起初林栖不太理解,认为交了学费就应该努力考过,毕竟在这个她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国家里,语言不通举步维艰。但后来,她知道了不是每个人都带着同样的目的出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家人的经济支撑。有的人,她依旧受着旧社会理念的迫害,不仅像商品一样任父母买卖,而且还像垃圾一样被父母丢弃到他们觉得说出去让自己脸上有光的地方自生自灭。这样的人,运气好的也许可以找到年纪稍长她们点的人嫁了;运气不好的,干着苦力活,不仅要为自己省吃俭用,更要为家中年纪尚小的弟弟出一份力。 那出国的意义在哪呢?或许是家中人可以向亲朋好友炫耀一句:“我女儿在外国工作。”又或许是那句:“我女儿钓了个金龟婿。” 总之,那种感觉给林栖带来的是深深的无力感。读书带来知识,知识增长见识,见识塑造思想,思想决定格局。这事无论对错,只是思想上的差异罢了。 就这样,林栖渐渐与女生少了联系,但在女孩决定辍学去打工时,林栖说:“你找我我就会出来。” 林栖以为,女孩会回来找她。 下一年,林栖顺利读完了语言班,上了高二,在那一年,林栖遇到了另一个女生。 女生同样是活泼开朗,但这次不同的是,她的家境比林栖好得多。 她们聊着共同的话题,分享着不同的求学经历,成为了一对关系较好的学习伙伴。但在高二下的时候,女生选择转去读预科,而林栖决定读完高中后高考。接着,也就面临分离,断了联系。 去年年底,女孩约林栖吃了顿饭,也没待多久,临近分别时,女生问:“这么久了,你有交到什么好朋友吗?” 林栖回答:“有一个,但我这人,不太喜欢社交,又比较被动。” 女生笑着说:“对啊,我还记得当初你跟我说过,你一般不会主动找人出来玩,但别人找你你就一定会出来。我当时听完就跟我妈吐槽说,像你这样的人怎么找得到朋友。” 瞬间,林栖突然忆起她也跟语言班的那个女生说过类似的话,原来这话,是“我们要错过了,那就再也不见”的意思。 在一段情感里,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都需要有人主动维系的。 感情这东西,一旦生疏了,便很难再回去了。 就像现在即使她们还在同一个地方,但人也不是过去的人了,早已少了当年的熟稔与热情。 语言班的女孩找到了她的归宿,生了孩子。 高中的女孩现在还在读大学,有了男朋友,还有一群可以聊天喝酒的朋友。 她们都选择了她们的生活方式,而林栖,死不悔改,只有别人主动找她聊天时她才会滔滔不绝。 这样的偏执,真的很败坏友情。 所以,或许,错过了,那就再也聊不到一块去了,也就不会相见了。 但林栖也热情过,譬如在去年的11月。那份热情,与柴秣有关。 那天,林栖在打工的地方,碰到了小学同学。小学同学从小就成绩优异,初中的时候也与柴秣考到了重点班。 在异国他乡遇到小学同学的概率犹如大海捞针,又因为他与柴秣的关系,林栖差点就激动得两眼泪汪汪了。 她不知道那个小学同学还认不认得她,毕竟谁会记得那个在班里长相平平无奇,数学还老是吊车尾的女孩子。 她思考许久,最终还是没能抵住内心的躁动,直接出声叫出了他的名字。 他的反应正如林栖所想的那般,困惑且无措。 林栖赶忙笑了笑,说了声:“我们是小学同学。” 待他走后,林栖冷静了下来,突然有点懊悔为什么没能问问柴秣的现状。 但细细一想,她敢问吗?她不敢。她找不到理由,她不想轻易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让小学同学知道她是个十几年了还对班长念念不忘的人。 况且,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是会为窥探到他的私生活而高兴,还是会遗憾看到某些不愿看到的景象。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为别人带去麻烦的行为过于自私了。 既然如此,那保有遗憾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这将永远是个秘密,一直会藏着她的心里。 柴秣,其实就如同语言班的那个女孩,甚至是高中的那个女孩,都将从林栖的世界里路过,然后,便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