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
年后时间过得飞快,除了大年初一到初三,假期里其他时间,俞唯心和陆湛一直在辅导班上课。 李薇和其他老师根据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又做了调整,趁着假期时间充裕,给每个人都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学习任务。 初一时,俞唯心随爸妈去拜访了几个朋友。 俞父俞母认识的,大部分是背井离乡,一同来大城市打工的外地人。有一些是同乡,有些则是以前一同工作时认识的朋友。后来即便各自又有变化,也时长联系。 在外谋生,朋友分外珍贵。逢年过节都要走动一下。 那些人知道俞父俞母在茱萸湾买了房子,没要公司的福利房,在得知俞父公司的情况后倒也十分理解。不过也替俞父俞母报不公。 从朋友家回来,俞母倒是没什么,俞父回家后则沉默着又围着房子看了好几圈。 直到天黑了,俞唯心喊他吃饭,才回屋子里去。 剩余两天,俞唯心在家里帮妈妈做了些家务。也偶尔去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些菜。 农贸市场初二就开了门,每天仍旧是人挨人的热闹。 俞唯心喜欢一大早起来,简单洗漱下去市场,手里拎着一个简单的竹编小框。 早市上琳琅满目的小吃和早点,自从搬到这里,早晨家里就很少再开火。 出门的时候,俞唯心观察了一下。这附近最近的公交站位置,在金业社区正南门的大路对面。 晋南通晋北的公交车还不是很多,只有两路公交。其中一路到开发区,只有里路经过晋城一中附近。 一辆公交要等上快半个小时,错过了便要迟到。所以初四和陆湛一起上辅导班开始,每次都是陆湛骑车来接她一起去上课。 俞唯心想要早点起床,赶公交车去学校附近。 同妈妈说起时,赵云惠也有些过意不去。 陆湛第二次来接她时,赵云惠对陆湛道:“小湛,你骑车过来载心心,有些太远了,还是让她坐公交过去吧。” 陆湛声音淡淡:“没事,阿姨。” “从小区骑车过来也就二十分钟。过了桥就到了。” 公司小区在晋河大桥北面,天气好时,从晋南远远能看到小区隐约的轮廓。但说起来不远,也有好几公里。 还没搬家时,家属院离学校并不远,转几路公交再走十分钟便能回家,十分方便,俞母便没想过给俞唯心添置个交通工具。 现在距离学校远了,总这样也不方便。 临开学,俞母和俞父商量,是不是给俞唯心买个自行车。 俞父想了想,道:“早晨是方便,但是晚上他们上完补习班回来都九点十点了,心心一个人骑车回来,不安全。” 俞母想起来,下了晋河大桥,紧接着有一段路,确实不大安全。 下桥之后有一段破旧的柏油路,据说还是九几年的时候修的,路两边是大片的河滩,上面是成片的芦苇,偶尔几户人家,也住的比较分散。只有再走大约十分钟,房子才开始紧密起来。 赵云惠想了想,让女儿一个走这样的路确实不放心,她时常要值夜班,丈夫又经常出差,更没条件接送。要是陆湛能够送女儿回来,是最好的。 俞母有些不好意思。第二天一早起来做了好几样早餐,陆湛来接她时,便让两人一起吃了饭再去上课。 陆湛也不客气,洗干净手,坐下便一起吃。 俞母笑眯眯的看着两个埋头吃饭的孩子,时不时的问几句话。 “小湛,小区里有卖早餐的吗?” 陆湛摇摇头:“附近的超市和商场都还没开,说是得到明年。有个农贸市场,但是也离得比较远。” “那你们怎么吃饭?” “面条。”陆湛回答的简洁。 这话却让俞母有些心疼,“老陆就会这个,哎,你们父子两个啊……” 俞母说到情绪有些不好,一旁正默默吃饭的俞父用筷子一头碰了她一下。 俞母才醒过神来,忙又笑道:“早晨来接心心的时候,来我们家吃饭。” “嗯。” 俞父问道:“小湛,小区里通暖气了吗?” “这几天通了。” 俞父听到这个有些羡慕道:“还是公家的房子好,不用自己费心思取暖。” 陆湛抬眼,沉默一瞬道:“不过太安静了些,也有些闷。我爸这几天总念叨着从前家属院的时候,说不如之前住着舒服。” “哈哈,你们家那么大个露台,”俞父听完,朗声笑了笑,“人家羡慕都羡慕不来。” “让你爸多种点花花草草的,多好。也有事儿干了。” 说到花草,俞唯心不禁看了陆湛一眼。 他们过年的时候挑选的两盆多肉,小螃蟹和小汤圆。年夜饭吃完,陆湛回家是,被他揣进兜里一起拿走了。 好长时间没问,还不知道长的怎样了。 察觉到俞唯心的注视,陆湛瞟了她一眼。 饭桌上还有爸妈在,俞唯心安耐住想要问出口的话。 等会儿路上再问也不迟。 俞母笑了笑,对陆湛道:“你俞叔这两天还在念叨着公司分的房子呢,说要是没被人挤占了名额,如今也住在小区里了。不过要我说,既来之则安之,家是经营出来的,那一堆钢筋水泥影响的了什么。没有好房子,也得好好生活。” 俞母说的洒脱,面上也是笑盈盈的,看起来早就从没分到房子的失落中走出来。 俞父则轻声笑了两声。心事被说出来,面上罕见的有些不好意思。 俞唯心看到爸爸被妈妈这样教育,不禁抿唇偷笑。 陆湛也勾唇:“赵姨,您说的是。” 出了门,俞唯心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拽了拽陆湛的衣服,“小螃蟹和小汤圆怎么样了?” 陆湛半回过头看她一眼,愣了一下,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