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沈党
皇帝对着高明伸了伸手,高太监立刻会意,端了一大盆冰块,放在了皇帝的桌子上,立刻让皇帝附近的空气凉快了许多。 皇帝凉快了一会儿,才对沉毅笑着说道:“这个时候说空话无用,朝廷里的那些个读书人,可不是在两岸啼声不住的猿猴,而是实实在在能捉住你的手,绊住你的脚的暴猿。” “要与朕说出个切实的法子出来才成。” 沉毅站在皇帝面前,正苦思冥想,皇帝给高太监使了个眼色,高明便很懂事的给沉毅搬来了椅子,放在了沉毅身后:“沉侍郎,陛下赐你坐哩。” 沉毅道了声谢,坐下来之后想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晋世子既然已经北上,那么大概便不会辜负圣望,哪怕北齐皇帝咬牙忍了下来,已经骄横了六十多年的北齐朝廷,那些蛮横的朱里真人,也不可能忍得下来。” “如今,我朝只需要积极备战便好,先守,等到时机成熟,再转守为攻。” 皇帝若有所思,问道:“朕的王兄路过淮安,与你说他去燕都的具体章程了?” 沉老爷不慌不忙,摇头道:“回陛下,没有,不过臣猜到了晋世子北上是去得罪齐人的。” 皇帝先是点了点头,咳嗽了一声,开口道:“高明,让宫里的人撤一撤。” 高太监连忙挥手,很快甘露殿里的所有宫人便都一一离开了甘露殿,整个内殿只剩下他们三个人。 皇帝陛下自嘲一笑:“朕这内廷,已经千疮百孔,平日里恐怕朕穿什么颜色的里衣,外面的人都一清二楚。” 听到这话,沉毅微微低头,没有说话。 皇帝这个职业,就职之后,整个人便不属于自己了,或者说不全部属于自己了,朝廷里的那些势力大的大臣们,有时候会买通宫里的宫人,打听皇帝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这已经是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皇帝心里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不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绝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臣们通过宫人监视皇帝的时候,某种意义上,皇帝也在通过这些宫里的人形监控,向宫外的大臣们表达着自己的“政治情绪”以及“政治态度”。 是的,身位皇帝,就连日常生活之中也很难做回自己,需要一天十二个时辰,每时每刻都去做皇帝,直到皇帝这个身份与皇帝本人渐渐融为一体,再也无分彼此。 而眼下,皇帝屏退宫人,意思就是他接下来的话,不想让宫外的人听见。 “朕让他带去的条件是。” 皇帝看着沉毅,开口道:“要北齐把河南山东两省,割还与朕。” 沉老爷一愣,随即苦笑道:“这个条件,还不如让齐人把燕都交回来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 如果此时此刻,齐人皇帝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交还山东河南两省,二是把燕都割让出来,作为南陈的“飞地”统治,那么那位北齐的皇帝陛下,大概率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皇帝爽朗一笑:“正因为他们不会应,所以朕才这么要。” 沉老爷微微点头:“陛下圣明。” 此时此刻,沉毅的心思并不在皇帝对北齐的要求上,而在已经北上的李穆身上,如今李穆离燕都越来越近,他要是真的在北齐皇帝面前说出这个要求,恐怕北齐朝廷上下,立时就要暴怒。 沉毅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如此的话,臣再过些日子就回淮安备战去…” “只凭淮安军,无力北伐。” 皇帝开门见山的说道:“朕让你给朕拿主意,就是想要彻底压服朝廷里的文官,只有压服了这些文官,才能够顺顺利利的拿掉赵阀的兵权,然后让沉卿你逐渐成为北伐统帅。” 沉老爷连忙低头:“臣惶恐。” “臣资历不足,能力也不够,统领淮安府军队已经有些左支右绌,此时想要统领北伐军,是万万不成的!” “朕也没有说是现在。” 皇帝微微摇头,开口道:“眼下你毕竟只是一个三品的虚职侍郎,统领一方兵力已经足够了,但是想要主持国战,朕也不可能吵得赢朝廷里的那些老头。” “不过北伐军的将来,一定是沉卿统领。” 皇帝想了想之后,开口道:“只是路要一步一步走…” 沉毅微微低头,恭敬道:“陛下,这件事太过要紧,臣一时半会之间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请陛下容臣几天时间,臣回去之后,好生考虑考虑。” “没问题。” 皇帝答复的很干脆,他面带笑容,开口道:“朕也知道,这件事不能急在一天两天,你这趟回来应该要待半个月左右,这样罢,你临回淮安之前,给朕递一个章程上来。”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说道:“记住,朕不要大话空话,实实在在的跟朕讲事情。” “此时,你沉子恒一言半语,便可能影响我大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江山社稷,务必谨慎。” 沉毅恭敬点头,准备拱手离开。 皇帝走下软榻,走到沉毅面前,拍着沉毅的肩膀开口道:“此时,大陈走到了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沉卿辛苦,多担待一些责任。” 饼哥面色严肃,开口道:“你我君臣携手,永不相负。” 沉毅恭敬低头:“臣…荣幸之至。” ………… 离开皇宫回到沉府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沉老爷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丫鬟莲儿一路小跑上来,对着沉毅行礼道:“公子,家里来客人了。” 沉毅瞧了她一眼,揉了揉太阳穴:“这么晚了,还有谁来?是熟人?” “是姑爷从前在兵部的旧部,家里人先前见过,因此放他进来了。” 沉毅想了想,问道:“姓郑?” 莲儿嘻嘻一笑,开口道:“姑爷真聪明,眼下郑大人正在客厅喝茶呢,九公子正在陪着他。” 沉毅点了点头。开口道:“知道了,我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