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晋升辅政王
红耳赤的来见玉柱,十分自责的说:“学生无能,布下了偌大的包围圈,竟然还被老十四跑了,请山长责罚。” 玉柱笑眯眯的说:“无妨,你又不是神仙,只须尽力而为即可。”好生安抚了吕武一番。 等吕武走后,已经升任直隶巡抚的周荃,抖开折扇,笑着说:“东翁,经此教训,想必吕武会成熟许多了吧?” 玉柱抿唇一笑,他的手下,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镇统。 但是,最早这批七大镇统,包括牛泰在内,不仅个个都是他的心腹学生,而且,一起创业,一起同甘共苦的那份感情,肯定要高于后来的镇统们。 朱重八为了江山永固,故意大杀功臣,玉柱完全不屑于为之。 跟着创业的新军元老们,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眼里还有对王法的敬畏,玉柱也完全没有杀他们的必要嘛! 讲武堂的学生们,遍及军中的现实,让玉柱勿须猜忌军方的大佬们。 说白了吧,只要军方的大佬们,不参与结党和谋反,就可永享富贵! 吕武带着大量的俘虏回来之后,张北大捷圆满结束。 此次大决战,新军的损失极为有限,而满蒙八旗的军中势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要知道,老十四带去西北的几万八旗兵,才是爱新觉罗家真正的脊梁。 现在,脊梁已经被玉柱的新军打断了,即使是傻子也知道,将来的朝廷里边,由谁说了算? 在张家口休整了几日后,玉柱正式下令,班师回京。 回京的这一天,小皇帝亲自领着满朝文武,郊迎于城外十里的接官亭前。 如果,玉柱是董太师,在大局已定的当下,肯定会狂妄的忘记了姓啥。 然而,玉柱却隔了好几百米,就率先下了马,一路步行到了小皇帝的御辇之前,规规矩矩的大礼参拜。 “议政王,臣玉柱,恭请圣安。” 小皇帝快步奔下御辇,不仅亲手扶起了玉柱,还当众夸奖说:“柱兄劳苦功高,有大功于社稷,朕不吝厚赐,以嘉奇勋。” 马齐赶紧捧着诏书上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朗声念道:“……玉柱,晋为和硕嘉亲王,世袭罔替……升授辅政王,军国大事悉归领议,钦此!” 什么头衔,玉柱其实并不怎么在乎。不过,诏书里边,有八个字尤为重要:军国大事悉归领议。 军国大事,这个很好理解。 悉归领议是个啥意思呢? 大白话就是,所有的朝堂之事,都必须经过玉柱的点头,才能递到垂帘母后和小皇帝的跟前。 换句话说,康麻子以前搞的密折奏事制度,寿终正寝了。 不管是京官,还是外官,所有的折子,都必须先由玉柱过目。 这个权柄,就大得惊人了呀! 不过,也算 . 是小皇帝自己懂事儿。 如此重的权柄,小皇帝即使再不想给,也必须给。 不给的话,真惹毛了玉柱,小皇帝只怕是性命难保啊! 为了逼迫清室退位,袁项城故意纵容北洋军在京城里烧杀抢掠,绕着皇宫放枪。 没过世面的隆裕太后,果然被吓昏了,很快就被迫带着小宣统退了位。 这一次,玉柱带回了老十四的脑袋,就是要借机警告京城里的不安分者。 老皇帝的亲儿子,都战败被杀了,何况你们呢? 不怕死的,只管来嘛! 西北的八旗军,全军覆没了。 大清的脊梁,就此也被打断了。 上溯到前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甲申,猴年。 时隔七十七年之久,拥有汉人血统的权臣,终于在大清的朝堂之上,冉冉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