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三座关羽陵墓
4、三座关羽陵墓 潜溪寺,又名斋祓堂,在龙门西山北端。为此处第一大窟。寺下泉水迸流,故有潜溪之名。唐代初年开凿。洞内雕刻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主佛“阿弥陀佛”端坐须弥座上,比例匀称,面部丰满,神情睿智慈祥。二菩萨丰腴圆润,双目俯视,造型敦厚,是唐初雕塑艺术中的佳作。天王身着甲胄,足踏鬼怪,竖眉挺立,表现了武士的英勇神情。 万佛洞,在龙门西山南部,建成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因洞内南、北两壁满刻一万五千尊佛像,故名。正壁阿弥陀佛端坐于八角形束腰莲花座上,神情安祥肃穆,背后雕刻五十二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像,布局精巧别致。南、北两壁佛像下雕刻的伎乐人,舞蹈者婀娜多姿,衣带飘扬,奏乐者手执乐器,形象生动。洞口南壁上的观世音像,右手执麈尾,轻依肩头;左手提净瓶,娇柔无力,甚是可人。尽管其头部泐损,但从她那优美动人的体态中不难想象出她一定具有明媚如花的面庞。 奉先寺,在龙门西山南端。唐高宗初年开凿,至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竣工。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大龛。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长41米,有卢舍那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九尊雕像。主佛卢舍那佛高17.14米。其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两旁的弟子,迦叶严谨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庄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刚健。群像形神兼备,刀法圆熟,巧夺天工,大侠之作,是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 看经寺,在龙门香山即东山之上。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顶雕有莲花藻井,上面的浮雕飞天,体态丰润,衣带飘逸,给人一种凌空飞舞的韵律美。壁下浮雕的二十九尊罗汉像,相传是从摩诃迦叶到菩提达摩二十九个天竺祖师衣钵相承的形象,性格刻画入微,生动有致,是罗汉群像中的上等佳作。 白居易墓,在龙门香山即东山的琵琶峰上。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下邽人,陕西渭南县(今渭南市)人,生于河南新郑县,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属陕西省渭南(县市)东北。“你看这地名改动的,真个让说者费劲!乱改什么?!” 白居易乃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辑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终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岁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十余首。其《花非花》奇丽缠绵,《长相思》平易流畅,《忆江南》清新明丽,皆为世人传诵。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燕子楼》等。白先生乃唐代大诗人,号称“诗魔”,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晚年寓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自然流畅,抨击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逝世后即葬于此地。其墓前立“唐少傅白公墓”碑,峰顶松柏葱郁,景色清丽。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蜓起伏,南望窟龛密似蜂巢,乃是龙山重点游览胜地。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传说蔡谙、秦景二人去西域求取佛经,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四人同行,用白马驮经迎回洛阳。次年便在此建寺,以白马命名。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原建筑规模雄伟,今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建筑。山门内东西两侧有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墓。所藏唐代经幢、元代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原有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这也应该索要回来,“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寺东有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南宋末期德佑元年。)建造的齐云塔,四角十三层,高24米,巍然屹立。白马寺背负邙山,南临洛河,古刹高塔,遥相辉映。 上文所说的汉魏洛阳故城,在洛阳寺(市)东12公里处。此城东起寺里碑,西到白马寺,南起大郊村,北至邙山,洛阳河从中穿过,登高鸟瞰,城墙逶迤相连,故城轮廓尽收眼底。西周第一王周平王时始建东都洛邑,东周敬王姬匄(ài)迁都于此。西汉刘邦即位,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刘秀建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等朝先后在此建都。前后千余年,汉魏两代为繁盛时期,故称汉魏洛阳故城。其南城墙早已被洛阳河冲毁,今存三面城墙,上有十四个缺口,为当时“楼皆两重,朱阙双立”的城门所在地。城内主要大街八条,宽40多米。宫城分南、北两部,据文献记载:“南宫太极殿,高十余丈,建翔凤于其上”;“北宫德阳殿,可容万人,文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阶金柱,有珠帘玉米户如桂宫之称。”城内最大寺院为永宁寺。东汉太学遗址在城南,当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多达三万余人。城西的白马寺、城南的灵台,都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 西汉壁画墓,在洛阳市王城公园内。1957年在洛阳老城西北发掘,后移至王城公园内复原保存。墓室用空心砖和小砖混合建筑而成,主室长方形,顶部起脊,两侧斜坡,周壁垂直,中间砌有过梁隔墙,形成前后两室,总长6.1米。耳室在前室的两侧,为丁字形,小砖砌筑,拱形顶。后室内有人骨架两具,随葬遗物在前室和耳室内,有陶罐、瓮、仓、灶及部分车马饰,共计四百五十六件。时间约当西汉中期,距今已二千余年。前后两室有极其精致的大幅壁画,有打鬼的方相氏,星宿图,吉祥,升仙,二桃杀三士等,色彩艳丽,结构紧凑,形象生动。其笔法性格鲜明,比例恰当,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另有复原的东汉墓、西晋墓各一座。本事真大,能够将墓穴“原迹和原材料”移植复原,其中必参有水分吧! 关羽林,在洛阳市南7公里。北临洛水,南望伊阙,风景秀丽。相传三国时西蜀大将关羽之头埋藏于此。墓冢高大,犹如土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称关羽林。冢前有清人所立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石碑一通。碑前的着帝庙系明代建筑,由层层大殿、山门、戏楼构成一个整体。山门西侧的石牌坊,刻雕精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