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黑吃黑
呀呀——哇哇——呜——”顿时阴风四起,飞砂走石,乌云密布,鬼哭魔嚎。请问你还想知道“天魔古堡”在哪里吗? 四十里堡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堡西南,在塔里木盆地和塔里木河、孔雀河、库尔勒市之北。传为汉代尉梨国都城遗址。城为两重,均土筑,内城中有长形、方形土台,或为当时建筑遗迹。曾发现过汉代碎铜片、古钱、石柱础、灰陶器及唐开元钱等。 博格达沁古城:博格达沁,维吾尔语意为宏伟高大的城。其遗址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约12公里处。为焉耆盆地古城遗址中最大的一个。平面略近长方形,周长3000米。城墙已毁,墙基犹存,高2~3米,夯筑。城内见古代建筑遗址两处,出露铺地红砖。古城近郊,有七处高大建筑物基址,夯土底基,其上用巨型土坯垒砌。城东半公里,有小城一座,周约1.5公里,城墙已圮。历年在古城内采集到汉五铢、唐钱、波斯银币并金银饰物、料珠、陶器等。城郊里圪瘩等地,有汉、唐时期墓葬,出土过汉镜、包金铁剑等。根据古城地望、规模、出土文物考证,这里是汉焉耆都城、唐焉耆都督府治所及焉耆镇城所在地。 锡克沁千佛洞:也作七格星明屋,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城西南约30公里。为唐代寺院遗址。明屋是维吾尔语,即千间房之意。其规模甚大,除顶部被毁坏外,墙壁大致完整。靠东南的明屋有大小建筑九十余所,发现有精美壁画及塑像。有前后两大殿,两侧及后面有甬道,殿中间有塔,为土坯筑,塔东南有瞭望台,其西北又有六角形基座穹庐顶式塔,塔前有山门遗址。大殿左右及殿后高地有许多僧房及支提式窟;北面“明屋”后面并列有三所大殿,形式与东南的明屋相同。山门东、西两侧有土台,高约10米,似为钟鼓楼遗址。西高台与山门之间有四个支提式窟。中大殿与东大殿后面有六个土塔遗址,以西边者为最大,塔基各边有六角形壶(kǔn,意指宫里的路。)门,有方形塔院。从两处遗址曾发现过不少泥塑佛头,制作极为精美。东南明屋发现的佛头,细眉高鼻,面庞圆好,具有建陀罗风格,约为六、七世纪时的遗物;北面明屋发现的佛头面带彩绘,眉以墨笔勾勒,作柳叶形,面庞方正,表现出东方艺术的特征,约为八、九世纪或更晚时期遗物。 哈拉木登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哈拉木登南约10余里的海都河北岸。有内外两城,外城周约1140米,内城周约360米,高6米,宽7米。内城中有土堆,似为建筑遗址。地面散布有红陶片。城北五里许,有四土丘,地名乌兰托罗盖,即红土丘之义(意),为古建筑之遗存。 唐王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锡克沁西北约2.5公里。为唐代屯戍遗址。城呈方形,周约450米,墙为夯筑,高约5米,城中有房舍及仓库遗址,已残破不堪。这里曾出土陶器和陶纺轮等,类似内地唐代制品。此外还发现有铁斧、铁镰和铁犁等农用工具。在出土陶器的同一地层中还发现有小麦、高粱、谷子、胡麻等谷物种和极细的面粉,其中有的已被烧成焦炭,有的尚完整,估计是当时的粮仓。并曾出土唐代钱币。 萨尔墩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六十户西北约2公里处。城区面积约400亩。城有内、外两重,外城不明显,内城周约388.5米,内城原有夯土所筑高大建筑物,已残地面上散布有粗厚的红陶片。遗址中有许多圆形洞穴,直径不等,小者约1米左右,穴内有黄米、高梁等,有的已腐烂,传说在此还曾发现石磨盘、石碾刀石等,似为古代之粮仓,传为古代焉耆、危须二国遗址。 霍拉山废寺: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的霍拉山沟口。有废寺十八处,系土坯建筑,墙基以石垒砌,皆遭焚毁。 1907年,英人斯坦因曾来此盗掘,窃去不少写经残纸及泥塑佛像。又是这个小兔崽子干的好事!看人家的东西好,就能占为己有么?小兔崽子起来的! 1928年在此曾发现绿色瓷砖及木雕佛像等。瓷砖花纹与吐鲁番三堡所出烧砖相同。木雕佛像,两手拱胸,中有孔,形式类似内墓前之石翁仲。 这便是吐鲁番(高昌、唐西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唐焉耆都督)四周的古墓城堡遗迹,我们这仅仅看到的只是其大概状况。若要穷究其所有,谈何容易? 但是在这五代十国之际,契丹大军在此横扫而过,又有哪处没留下他们的烽烟铁蹄?就在当时的这些环境之下,契丹大军如入无人之地,烧杀抢掠,洗劫一空。真犹如日本鬼子扫荡中国、血洗南京城一样的野蛮、残忍!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已挥师进入了西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