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西行漫记
广义成为了安南之战的阵眼,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这里。 谁都明白,哪一方能赢得广义之战,也就赢得了胜利。 为此,双方开始全力往广义调兵遣将,同时向对手进行各种骚扰和阻扰作战。 阮氏作为地头蛇,本来有着极大的便利。 他们地形熟悉,又很容易隐藏,因此给国防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国防军的运输线和补给经常被攻击,断断续续的情况始终出现。 幸好国防军这边的海军厉害,即使不从陆路,海上也可以提供巨大的帮助。 而且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得到了改善。 官员跟随国防军的脚步,开始对占领的地区进行改革。 士绅、地主被消灭后,普通百姓得到好处,人心的向背开始发生转移。 阮氏想要隐藏在百姓当中搞破坏越来越困难,往往很多时候百姓就将他们揪了出来。 翻身的百姓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不少人都踊跃出手,帮助国防军作战。 他们会深入到阮氏的占领区,同样进行破坏活动。 可是同国防军比起来,阮氏对于这种状况却焦头烂额,办法不多。 尽管阮氏实行了严厉的保甲法,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民间,让国防军的小部队无所遁形。 但备受剥削和压迫的百姓们恨透了阮氏,又听闻了南方被解放区的好,纷纷心生向往,主动给这些小部队提供掩护。 这样的交锋之下,双方的战损比例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 广义的外围,国防军的部署渐渐到位。 时隔三年,左梦庚再次站在了桃花峪的黄河大坝上。 这里仍旧河水滔滔,蔚为壮观。 但不同的是,北岸的后面,广大的平原上已经出现了一条人工修建的宏伟工程。 “陛下你看,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改道工程的第一期已经顺利完成。一旦在这边打开闸门,黄河水就可以被引入新的河道了。” 薛凤祚的样子苍老的不行。 干工程就是这样,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最是艰苦不过。 没办法,这可是关系国运和万民福祉的大事,他必须亲自盯着,否则睡觉都不踏实。 将他们的辛苦看在眼中,左梦庚没有说任何催促的话。 这样的世纪大工程,再如何仔细谨慎都不过份。 “不要着急,时间充裕的很。国家等的起,千万不要累垮了。” 薛凤祚双眼含泪,重重点头,内心澎湃无比。 当初在大明做官,那个崇祯皇帝的急性子可是让很多人刻骨铭心。如今的陛下却如此体贴,不做出一番成绩来,都对不起一身的本事。 左梦庚在河南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沿着新建的河道一路查看,真正做到了心里有数。 如今的新河道已经贯通到了大名府,以这个时代的效率而言,当然算得上超出预期。 恐怕再有十年,黄河改道就要变成现实了。 到了那时,黄河河南段将不会再饱受地上河之苦,两淮流域也不用忍受泛滥之灾,缺水的华北也能够得到巨量的水资源补充。 唯一的关键就在于,西北地区的水土治理,究竟能不能保证黄河的水质。 左梦庚到了陕西后,仅仅在西安停留了一天,然后就汇合茅元仪直奔延安。 从渭河平原踏入陕北高原后,景色迅速不同。 放眼过去,黄土漫天,沟壑如鳞,冰冷的北风之下,一切都显得无比萧索。 曾经汉唐制造的煌煌盛世,到底敌不过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 左梦庚放慢脚步,一路仔细观察。 令他欣喜的是,沿途的河流两岸,如今已经草木繁盛。可以想见天气暖和之后,群山披绿的美丽了。 “陛下您看,如今的延河水质似乎比五年前好了许多。” 茅元仪也很久没有来延安了,蹲在延河河边,对着明显有了变化的河水啧啧称奇。 左梦庚更甚,探手掬了一捧河水送入口中。 依旧有浓烈的泥沙感,但水质却不再是完全的浑黄,而是呈现出澹澹的绿色。 延安县长屈大均十分骄傲。 “这五年来,我们组织了全县百姓,对延河附近的所有沟壑进行了水土固培,累计栽种各种树木十万八千颗,种草面积二十一万亩。臣还从农科院弄来了苹果树苗,如今长势良好,今年夏天就能开花结果。” 后世的苹果树两到三年就能开花结果,但这个时候的苹果树还比较原始,又是在新地方栽培,时间肯定会更久一些。 看着这位原本历史上的岭南三大家之一,左梦庚不无欣赏,也考究起来。 “你能想到在这里种植经济作物,这是很好的。虽然国家可以提供大量帮助,如果你们地方能够创造价值,无异于大功一件。不过苹果作为水果,保存和销售是大难题。你有没有想过,该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屈大均毫不怯场。 “臣已经和西安那边的商人达成了协议,打算就在本地建立一家水果罐头生产工厂。届时产出的苹果罐头可以向被销往草原各地,那边的需求量很大。除此之外,臣已经给省政府打报告,准备修建联通榆林、归化城等地的水泥马路。” “要想富,先修路。你能想到这些,这陕北之地就大有可为。” 左梦庚大为满意,心里也算是将屈大均挂上了号。 这是一个人才,可以好好培养。 御驾又从延安北上,到了榆林。 相比起延安,这里的环境更加恶劣。尤其是冬季的时候,西北风裹挟着强烈的黄沙铺天盖地,仿佛要将整座城都给掩埋了。 左梦庚却无所畏惧,顶着沙尘前往毛乌素沙漠实际考察。 情况十分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