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阿德里安堡战役(上)
随着斯科普里被联军占领,接下来就轮到正在与保加利亚人打的不可开交,由哈迈德·里扎率领的奥斯曼国内军队了。 马其顿集团军覆灭的消息随后就被传了出来,尽管联军试图暂时封锁消息,但是在第三天,在阿德里安堡的这位担任陆军大臣的青年党党魁,依然收到了消息。 面对自己试图解救的马其顿集团军覆灭,身为陆军大臣的里扎尽管内心有所准备,但是当这个消息到来的时候,依然让他感到难以接受。 “耶尔马兹在干什么,连一个月时间都没坚持住。” 在自己位于阿德里安堡的指挥部内,里扎表现出异常的不满。虽然他有想过马其顿集团军被敌人歼灭,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而在一旁的阿麦德·李萨看着懊恼的里扎,忍不住开口道。“我们是否需要放弃进攻,准备面对接下来的战斗。” 面对李萨的话,里扎知道其意思,保加利亚人久攻不下,等到解决马其顿集团军的意大利军队到来,那么他们就更难打了。 更别说在小亚细亚,还有登陆的意大利军队在牵制他们的援军。 以格罗维中将带领着禁卫军与陆战一师及二师一部,近三万人在伊兹密尔登陆之后,继续向内陆挺近,虽然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半岛还有不少部队,但是这些留守的二线部队战斗力堪忧,被其一路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阿克希萨尔才堪堪顶住攻势。 不过虽然挡住了意大利人,但是奥斯曼为了阻止意大利人,调动了近十万人。虽然人多示众,但是战斗力方面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一方基本都是新兵,另一方则是百战精兵这能一样么。 当然限于人数的原因,格罗维中将的这支牵制部队,没敢过于深入,在达到牵制了奥斯曼部分兵力后,就偃旗息鼓了。不过这也导致阿德里安堡近十天基本没有增援部队,算是帮助保加利亚人牵制住了敌人。 所以李萨的话,基本代表着目前奥斯曼军中主流的想法,久攻敌人不下,那么需要想准备最坏打算了。 对于李萨的话,里扎内心十分清楚。不过就这样放弃,他心有不甘。更主要是如果就这样放弃,那么他们青年党将失去主导奥斯曼的机会。而且再说,就这样放弃进攻,真能退的回去么? “李萨,你说我们能不能挡住意大利与保加利亚人的联军?” 面对里扎的问话,李萨想了想后回答道。“在野外战斗肯定不行,如果是依托地形优势,那么我们还有机会。” 李萨说的很委婉,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如果依托阿德里安堡,还是能顶住敌人攻势的。 这不过他的这个回答,里扎很不满意。“你说的地形优势是什么,依托什么?” 对于里扎的仔细询问,李萨如实相告。“我们固守阿德里安堡或者伊斯坦布尔,那么依托其城防工事,在不断了人员补给通道的情况,由八成的希望挡住敌人。” 听到李萨的话,里扎感觉和没说一样。拿首都伊斯坦布尔作要塞用,哪怕打赢了他们也会被民众抛弃。因为那是奥斯曼最为精华的地带,在战火下数百年的根基将毁于一旦。 至于阿德里安堡,里扎不会做考虑的,如果只有保加利亚人,那么他会考虑在这个直面首都前最后的要塞城市防守。不过现在敌人有着巨大的海上优势,那么阿德里安堡的作用,将会被大大降低。 而且阿德里安堡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四面被位后,敌人有可能绕过该城,继续向伊斯坦布尔进攻。 如果他手中的部队是奥斯曼精锐的话,那么敌人不敢,但是他手中部队良莠不齐,又以新兵为主。打个防守战还能表现一把,进攻就有些吃力了。不然哪会他占据兵力和火力优势下,迟迟不能突破敌人。 考虑到这一点,里扎脑海中一个想法浮现出来。 他转头对身后等待的李萨开口道。“目前我们还有点时间,接下来让部队发起强攻,我们全军压上,要是两天内每有进展,那么就准备打防御战吧。” 里扎的话,让李萨感到不可思议,不过仔细想想后他认可了这个决定。这是放手一搏的意思,如果能够击败并且重创保加利亚人,那么他们将只用面对意大利人,战局就会好很多。 如果做不到,至少打疼保加利亚人,同样能让他们较少压力。至于最差的境况,李萨不敢想。 不过不管怎么说,接下来都需要先打过一场再说。 陆军大臣里扎的命令很快就传到了各部,而为了准备这场最有力的攻势,他完全放开了弹药供应。 于是在下午时分,原本下降的攻势猛然间暴增数倍,奥斯曼人像是炮弹不要钱一般,对着防守的保加利亚阵地就是一顿猛轰。 而等待进攻的奥斯曼官兵,更是在炮击还没有停下来,就被指挥官命令着向敌人阵地攻过去,完全不顾及可能的误伤。 守卫阵地的保加利亚人,立刻感到敌人的不同,这是要玩命啊。对于搏命,保加利亚人自然也不怕,保加利亚山民从古至今都是优良的兵源地,而这次为了自己的祖国,更没有理由让奥斯曼人比下去。于是一场远超以往的血战,就如此拉开了帷幕。 而远在阵地后的古德舍夫少将,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面对奥斯曼的凶猛的攻势,他一点也不畏惧,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这关乎到战后利益的划分,而且他还有后手,只要能够挡住敌人三天,那么他将立下大功。 于是一道命令从他指挥部发出,每一名保加利亚官兵都必须死守,只要越过他指挥部,那么将被宪兵以逃兵论处。而战场上逃兵罪的后果,谁都非常清楚。 于是两方的士兵,以一种无比血腥的画面,又一次厮杀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