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少年
1965年的春天,天气格外晴朗,学校的路边站立着侍卫一样的法国梧桐。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院校,古朴而庄严,在清朝时期是一所私塾,经历过一百多年的动荡改革,校园里古朴庄严的大柱子承载着历史的光照,肃穆的立在学校里让人一看就知道校园的悠久,叶建坤手里捧着他的俄语书走在校园里,在解放后的这几年里,学生们终于可以自由的吸收知识,可以学习国外的文化,可以谈古论今。偏偏少年,长长的睫毛,高高的鼻子,不是貌比潘安,才比子建,却也看起来明亮而又温暖,是这个时代应有的正气模样。 叶建坤穿着校服走在校园里,不慌不忙,离上课还早着呢。 在学校的围栏边上有一条宽敞的河,河边长着很多柳树,这河叫剑州河,一个有历史记忆的名字,也不知道这河的名字由来多久,叶建坤总喜欢在午后依偎着栏杆看着河里发呆,脑子里也不知道想着些什么。像叶建坤这样的少年在当下的时代里,比起劳苦大众他现在的生活就像迎着朝阳的向日葵,畅想着人生的美好,知识的力量在他身上熠熠生辉,走路都散发着光芒,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的世界里诞生的学子炫耀又夺目,殊不知这是他人生里最美好的岁月,也是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他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叶建坤的父亲是这师范学校的校长,那个年代的师范和现在的不一样,不是现在的师范大学,属于师专,是那个年代初中生实现阶级跳跃的方式。初中毕业就可以报考中师,中师学生绝对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当年城乡差别很大,人人都想跳出农村成为商品粮户口。因为考上中等师范毕业就能分配,可以分配到县上的小学当老师。便端稳了当年的铁饭碗。叶建坤他爷爷当年就是私塾的教书先生,三代人的努力实现跳跃从一个农村户口成为城里有工作有铁饭碗的三代教书匠。叶建坤觉得他的这一生或许就是与书本度过,教书育人,三尺讲台是他此生的舞台吧。时代的洪流转眼就把他三代人的努力推回了起点。 此时的叶建坤拿着书穿过校园的长廊走进教室里阳光散落的窗边,耳边回荡着若有似无的知识点。 下课的间隙叶建坤趴在护栏上看学校外流淌的河水,河边是嬉笑玩闹的小朋友和大人一起在抓鱼,想起小时候父亲和母亲也会这样陪他一起下河摸螃蟹,童年的乐趣浮现心头。 叶建坤是个努力上进的学生,他从小就安静内向,所以他练就了一手好的毛笔字,当然那个年代里这不是可炫耀的。日光暖洋洋的,上完课一个人边走边看踏着轻快的步伐慢悠悠的往家走去,他们家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区,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这个年代很多建筑还是保留着封建时期的样式,当然是普通人民居住的黑瓦砖墙,只是古朴而已。进门就是一个小院落,院子里有当年喊一个老先生做木制的摇椅,那是叶建坤最喜欢的椅子,喜欢拿着书本在摇椅上享受午后的阳光,当阳光刺眼时,用书本遮住脸便是一场美梦的酣睡。门口有一颗木槿花树,这是祖父最喜欢的花,祖父的理想生活就是‘庭前院落花朝槿,松下青斋折露葵’。院落的中间还有一颗大的梨树,在叶建坤的记忆里,梨树大概就是他家的模样,梨花的白也是他最喜欢的颜色,梨花开时最嫩的梨树叶那种浅浅的嫩绿也是他的最爱。所以后来无论中年老年他都在居住的院子里种上梨树,那是他心里最美的花,梨花散落的院子里,有母亲的院子里大概是他终生的温存。 叶建坤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没什么文化,毕竟她出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裹着一双小脚,所以母亲走路总是慢慢的,摇摇晃晃的,母亲是封建文化的受害者,所以叶建坤从内心里是仇恨封建的。因为他看过母亲那双畸形又可怜的小脚。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倒是个懂道理的文静女士,平时总是安安静静的安排着家里的一日三餐,孩子们的吃穿住。叶建坤兄妹的教育与人生道理都来自于父亲,叶建坤后来的人生中,大抵就是靠父亲曾经一字一句的道理坚持走下去的,走过人生的平凡与苦难。院子进去是客厅和厨房,客厅里放着雕花木质的桌子和椅子,有一个红木的书柜高大的矗立在客厅显眼的位置,书柜里满满的书籍,有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各大名著典籍,这些都是叶建坤从小到大的精神食粮。此时家里飘着母亲煮好的饭菜的香味,叶建坤读初中的弟弟和读高小的妹妹也在家里的院子里来回的穿梭于玩闹着。 父亲想是在楼上书房处理着学校的公务或者书写着什么,在叶建坤记忆里,父亲总是伏案于书桌前,不是在看书就是在看报,毕竟现在是解放后国家主抓经济教育的年代,一切的政治动向都来源于报纸。 叶建坤的父亲自小就读了很多的古书典籍,有一双深邃的眼睛,不怒自威,总是穿着藏青色或旧蓝色的长袍,像鲁迅一样总是手里夹着烟,眼神透着这么多年岁月里积压的沉淀,知识堆积的睿智,睫毛长长的却总是眯着眼仿佛在想什么高深的知识,也有可能是常年的伏案研读近视了,个子不高瘦瘦的中年教书先生。 母亲的饭菜端上了桌,一家人整齐的坐在桌前,开始享用着晚餐。父亲问:\"建坤,今年马上就快毕业了,毕业后是想去哪里工作,去县城里教书,教高小还是初中’。叶建坤思索着回答:教初中吧,小学生实在是太烦了,叽叽喳喳,上课尽是管纪律了,小学生的知识量太小,我想去教语文,我喜欢的诗词歌赋教给小学生他们也听不懂,理解不了。这时读小学的妹妹应声而答“怎么看不起小学生呢,我可看了不少诗词呢,我能背很多的唐诗宋词,李白、杜甫、王勃、杜牧。”【那个年代的教学还没有英语,数学也是简单的算数,所以读书大多是学的文学,还不是现在的语文,总的来说那个时代的小学生文学进度估计比现在初中都高】”“快吃饭吧,再不吃,唐宋八大家都要跳出来了。”不喜学习的二哥赶紧阻拦。“哟,不爱学习的人还知道唐宋八大家。”书香门第的饭桌文化充满着酸腐的文人气息,却也热闹开心的吃完一顿美味的家庭晚餐。三兄妹性格天差地别,大哥温文尔雅,是人人喜欢的明朗少年,二哥学习不好不听话,顽劣却也果敢坚强,三妹性格活泼聪明,嘴角上的功夫也是了得,这样各具特色的性格,会造就不同的人生吧! 晚饭后的夜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刻,院子里,父亲泡上喜欢喝的茶,看头上清澈如水的月光,弟弟叶建峰便开始讲述他顽劣的一天,父亲总是微笑的听着偶尔批评他的过分行为,反正建峰是跟不上叶建坤读书的步伐,索性破罐子破摔把更多精力放在玩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