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 136 章 百亿俱乐部
《惩戒者》与以往的犯罪片都不太一样, 是开放式结局,直到最后正义都没有战胜邪恶,更像是代号G的一部犯罪纪录片。
因此, 在口碑发酵四五天后,一大波反对的声音也冒了出来,许多影评人开始质疑这部电影所传达的内涵。
“@阿墨看电影:《惩戒者》看着确实很爽,演员演得也很到位, 但是阿墨看完以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都能过审?这么美化一个杀人魔, 岂不是在抹黑我们的司法系统?”
“就是, 真后悔去电影院, 看完难受好几天。”
“沙世镜就是喜欢这种无限丰富反派形象的本子, 看见她我就应该猜到了。”
“祝慈怎么会同意接这种电影的, 我对她的滤镜破碎了!”
国庆档正在热映, 《惩戒者》又是被观众们自发捧起来的,网上声量不小, 所以这个博主带着大名一发帖,下面很快就聚起了一群人。
当然,看不惯的声音还在少数, 大部分看过电影的网友都没被大V这种煽动性的语气带着跑,而是积极地反驳他的观点。
“那么大的‘18+’看不见呐?成年人都有基本的分辨能力了好不好,谁会把电影里的虚构剧情当真?还要国家把你当巨婴吗?”
“一点思辨能力都没有, 人性的复杂多面你是一点都没看出来,光想着给别人扣帽子了。”
“我就不懂了,哪里有美化啊?不能因为祝慈长得美演得好就说电影在美化罪犯吧?主角必须真善美吗?反正我是受够了强行大团圆, 就喜欢这种逻辑在线的作品。”
“哪怕祝慈是我担,我看了也只会觉得代号G的心理极度扭曲,不是正常人, 话说全片下来唯一的人性之光也就是姐姐还有那两个警察吧,不抹黑啊,小女警一直都没有放弃查找证据。”
“给我气笑了,招牌上明明白白写着口味,不喜欢你就别看!进来吃饱了又要批判一通,还想把我们的碗给掀了,贱不贱啊!”
……
其实,真正觉得电影有问题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同期的竞争对手在趁机浑水摸鱼,企图把一个微小的点放大到三观问题,好让观众吵起来,打击一下《惩戒者》还算不错的票房走势。
尤其是祝慈堪称恐怖的崛起速度,让差不多咖位的女演员都如临大敌。
无论是私生活还是业务能力,她都无可指摘,小小年纪活得像个老学究,想黑她都无处下手。
现在她的新电影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点差评,自然要顺水推舟,把这堆火烧得再旺点。
宣发一直在关注网上的舆情,对于这类情况也早有预料,在事态没有扩大化的时候,和几个UP主合作投放了不少分析演技和剧情的帖子。
那些颠倒黑白,上升性质的言论,半人马这边都毫不留情地彻底删除,但是有理有据讨论的,他们没有动,因为这对电影来说也是一种热度。
再过两天,完整看过电影的观众人数增加不少,网上理性的声音占据了上风,那股歪风也就不成气候了。
上映10天,《惩戒者》的总票房已经打破了分级片这一类别里《闵希》创下的记录,正式迈入六亿大关。
虽然还没有下映,但目前的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制作团队的预期,未来的分账抵得上中大型公司一年的流水,怪不得有那么多资本前仆后继地想要入圈分一杯羹。
趁着团队里的人还比较齐,周淮铭提前办了场小型的庆功宴。
祝慈和“被害”六人组都欣然应邀,因为电影的热映,他们这些没什么流量的演员竟然也接到不少商务,还有戏份更重的配角戏约,谁能想到当初短短一两个月的拍摄能有这么大的造化呢。
因为主创们都比较年轻,性格也特立独行,就省去了老一辈的那些酒桌文化,大家想玩什么玩什么,有打台球的、玩桌游的、也有沉迷自助餐的,自由分组,三三两两扎堆。
祝慈则是和周淮铭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谈正事。
《惩戒者》票房的快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之后的增速一直到放映期结束都会是一个缓慢下降的状态,半人马不需要再投注大多数精力在上面,他们可以腾出手来将“星梦”计划的章程确定下来。
“从以往的那些扶持计划来看,普遍会采取一年或两年一次的评选赛形式,优点是机动性强,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难点则在于我们的根基太浅,很难打得过那些强强联合的大公司。”周淮铭捏了捏鼻梁,疲惫地叹了口气。
“如果我是一个入不敷出的新人,肯定会首选履历丰富的大公司,半人马唯一独立制片的只有《惩戒者》,不够有说服力。”他点了点桌上的方案,“只有你的名头能吸引一些新人过来,怕是无法达到你的要求。”
祝慈认真地听他把困境一一厘清,自己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没必要担忧,每年光三大院校毕业的学生就有数千人,基数在这里,只要我们把消息放出去,肯定会有人来自荐。”
她笑了笑:“越是缺少机会的人,越会广撒网,我们再怎么稚嫩,毕竟也手握资源,说不定会比那些创办已久的比赛更好说话。”
周淮铭低头思量了一会儿,承认她说得有道理。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评选规则上,要给后面打好基调,那么最基本的公正和权威一定要做到位。”祝慈提出一个新设想,“我们其实可以把官方的力量引进来,哪怕只是挂个名来做评委呢,总比只有咱们两方要可靠一些。”
周淮铭顺带发散一下思维:“你在学校有认识的老师吗?到时候也可以邀请来。”
祝慈笑着点头:“可以,发动人脉嘛。”
两人对着方案逐条商讨,一直聊到庆功宴结束。
回到家里,祝慈叹了口气,只觉得这种前期筹备工作比拍一部戏还难。
没办法,为了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再难也要硬着头皮做。
10月剩下的日子里,除了论文写作,祝慈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工作室两头跑。
经过多方商讨,祝慈决定以工作室的名义和半人马公司合伙创办,详细的合同条款也终于一一确定下来。
资金方面半人马提供六成,祝慈提供四成,但她会负责评委人选的确立与沟通,相应的,与官方组织的洽谈就由周淮铭出面。
项虹听说了祝慈最近在搞的大动作,很是赞许,主动提出来做第一届的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