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种棉花
立春过后,猫冬就算是正式结束,春耕开始。 平城县侯久有战功,天子在长安附近赏了五十顷地。 虽然是五十顷至少有一半是上好的水浇地,对于后世来说,可能不少。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对于冯都护的身份来说,这是一个偏少的数字。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当年先帝入主蜀地,锦城附近的田产,多是世家豪右所有。 所以朝廷没有太多的田产赐给功臣,只好多赏金银钱粮布帛。 丞相去世后,只留下十五顷地。 同时也有意无意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传统: 天子赏赐臣子,多赏金银钱粮布帛,少赐田产。 虽然去年在长安大封赏的时候,天子把丞相府上的田产加到了一百顷。 但这个数字,仍然只能算是正常。 魏国的宠臣何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给自己敛了两百多顷田产。 作为季汉后无来者的丞相——至少在天子眼里,是这样的——仅仅是得到了一份正常数目的田产封赏。 冯都护作为后来者,自然不敢超过丞相。 所以只好折个半,要了个五十顷。 冯都护从这五十顷的地里,特意挑了霸桥边上的三十亩地,准备让人种上棉花。 立春时节不是种棉花的时候,得再等一个多月。 不过现在已经可以整理田地做准备工作了。 “兄长,怎的不多种一些?” 今日没有上值,跟着冯都护跑到霸桥边上踏青的赵中监军,看着正在整理田地的农人,不由地好奇问了一句。 要说那棉花,确实是个好东西。 四五年前,兄长主政凉州的时候,花嫂从南边带回来了一些种子。 兄长让人在凉州试种,这几年兴汉会的内部,几位兄弟家里都多了一些棉被,冬日里盖着可舒服了。 军中现在还有一些棉纱,听说也是棉花做成的,用来给受伤的将士止血包裹之类,效果也非常好。 在赵广看来,这等好东西,就应该早早推广才是。 可是兄长也不知怎么想的,从来没有在官面上提过这个事。 就算是凉州那边,也仅仅是兴汉会的农场里种有,别的地方根本看不到。 原本赵广以为兄长这是给会里的兄弟寻财路呢,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三十亩? 够做甚? 赵广有些遗憾地说道: “兄长,这可是一项大财源,怎么就给了并州河东那些大族?留给我们自家兄弟干不好么?” “你懂个屁啊!” 赵广就算是升到了征南将军,在别人面前或许能够耍威风,但在冯都护面前,仍是一个小弟弟,说骂就骂。 “会里现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雁门和九原那里挖煤挖铁,哪还顾得上这个?” 卖煤卖铁可不比种棉花来钱容易? 九原也好,雁门边塞也罢,那里的冬日本就寒冷,再加上小冰河的气候加持,当地驻军冬日里不知要消耗多少煤。 毕竟你总不能让驻军学胡人,一年到头去捡干粪烧干粪取暖吧? 更重要的是,冶铁这种事情,先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种棉花,什么时候打下东边还不知道呢。 谁能等得及? “我们也可以在关中凉州那边种啊!” 赵广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兄弟们在关中的地虽然不算太多,但种个几万十万亩,想来还是可以的。” “凉州就更不用说了……” 话未说完,就被冯都护粗暴打断了:“所以我说,你懂个屁!” “若这玩意当真能随意种,你道我这几年为什么不推广?” 冯都护鄙夷地看了一眼这个家伙,指了指眼前的三十亩地: “棉花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想要种好它,那可不容易。” “莫说是关中,就是在陇右,我都不会让人种它。” “就算是以后的关东那边,也不是谁想种就种,想要种的话,须得像开工坊一样,需要事先掏钱掏粮买资格。” 赵广一听,就是一怔: “兄长,这是为何?既然是好东西,既能代麻又能替絮,为何又不让多种?” “因为它不好种,费水,费肥,费人,一般人可种不起它。” 这个时候的棉花,品质不算太好,产量不高,又没有太好的防虫能力。 这都是凉州的兴汉会农场试种之后,冯都护对比后世得出的结论。 特别是这玩意,还会挤占农田。 若非大汉现在的粮食产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特别是拿下关中后,坐拥两个天府之国,导致有粮贱伤农之忧。 冯都护恐怕还要把棉花之事再压上几年,甚至十几数十年也说不定。 但不管怎么样,蜀地和关中,再加上陇右,这三个大汉的主要产粮地,绝不允许出现大量种棉花的情况。 大不了让凉州搞一搞。 不过凉州本地豪族有了羊毛纺织业,发展棉花纺织业的动力自然就不足。 当然,如果关中乃至关东有人想要去凉州发展棉纺织业,朝廷很欢迎,就当是充实边疆了。 因为凉州越安定,关中西边的屏障陇右就越稳定。 至于关东那边有人想要种棉花……冯都护管他们去死! 让他们先尝些甜头,到时候再看他怎么干死这些关东世家大族。 就如用羊毛织毛料一样,看起来胡人也能沾光,但冯都护的真正目的,可不是为了胡人着想。 虽然答应了教并州河东那些世家学会种棉花,但冯都护可没说教他们如何利用棉花。 他们拿棉花织布的话无所谓。 但想要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