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回北平
二十分钟后,张天浩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原状,差点儿让他气得直接跳脚。 光是一根长长的头发,让他不是不跑到嫂子的房间去找了一根,然后才把两边给重新系好,小心再小心。 再一次来到了徐府的外面,张天浩也是一身的冷汗,虽然是大冬天的,可这么长的时间,他还是有点儿心慌慌的。 不过唯一庆幸的是徐钥前不在家,按他的猜测,最迟明天可能便会回来,这也是他最后一个晚上有机会下手的时间。 回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安全屋,一个小小的公寓,并不大,只有两间屋子,而且还是在一个贫民区。 打开暗室的灯,然后开始冲洗照片。 半小时后,他看了看前面的这两张照片,人数并不多,只有十二个人,根本不是他站里的名单,很可能是北平其他 拿出一部电台,可马上他又叹了一口气,毕竟现在不要发电报了,怎么编码都成一个问题,周楚怡并不信任他,所以他也光有那本书,可不知道按什么规律来编码的。 “唉,还是送给老柳去处理吧,这件事情不能发给秦玉香,更不能以我的身份发过去!”即使是秦玉香在收到电报后,便会猜到是他,相信她也不会说的。 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转眼间已经天便要亮了,他又是一夜没睡,这都是第几个晚上了。 “算了,还是送过去吧,希望他们直接送过去,不要通过电报发送!” 张天浩再一次对于宋涵不信任起来,毕竟周楚怡的态度便看出来,应该不是党务处的人跟踪,而是另有其人。 只要一想,周楚怡在北平能认识的人,也就是那么几个,宋涵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张天浩的脑海之中。 “看来真要对宋涵进行调查了!” 马上他又拿出一张纸,然后直接用左手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一是要求对宋涵的事情进行排查,毕竟有些东西还是要认真对待的,并把他怀疑说了出来。 第二便是对梅妙妙这位梅老板进行调查,看看是不是他们的人,即使是梅妙妙跟他说积极分子,他相信他们一定会有记录。 第三便是这封冬眼计划,最好派人送过去,不要经过死信箱来传递情报,毕竟死信箱不止一个人知道,超过第三人知道,那便不秘密了。更何况宋涵也知道。 很快,把这张纸折叠起来,然后又附上了那张照片。 “咦,不行,这张照片还不能出现在上面!” 马上便想到了照片上还是会留下一些线索,他马上又抽出了照片,照着照片把名单又重新抄了一份。 看着外面的天已经微微发亮,他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然后便收起了这里的所有东西,看起来这里一切还算正常。 13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13号,马上便要进入1936年了。 张天浩还是去了西边的名山五金厂,看着宁涛他们训练,然后再跟他们交流,甚至开始做一些事情。 “宁涛,你安排一个人,给我去火车站,大约十二点,你给我找人要一张天津到北平的火车票。我有用!” “好的,这就去安排!” 这是小事情,毕竟火车站还有他们的人在,现在的他们已经有六十五个人,其中有近二十个被张天浩利用人际关系,直接安排到了火车站,警察局,市政府等一些地方。 这些人除了宁涛,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些人的身份,保安,警察等一些身份,这也是张天浩做的外围人员的安排。 而张天浩跟着过去,到了中午的时候,宁涛才拿着一张火车票送给了张天浩然后便离开了车站。 “行了,我回去了,接下来这几天,你拿带着这些学员去剿匪,记住小心再小心,别出现什么伤亡,知道吗?还有,军装有了吧?”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那行!” 张天浩便不再多说,望着离开的宁涛,然后直接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了下来,点了两个菜,要了一饭。 “老熊啊,是我,你安排一下小钱来接我,我在火车站这里吃饭!”张天浩直接把电话打到了总务处的办公室。 “原来是科长,我这就安排!”熊副科长一听是张天浩的声音,也是一愣,然后直接挂了电话安排人到火车来接他。 半小时后,便看到了钱军开着张天浩的轿车匆匆而来。 “科长,你回来了!” 钱军一看到张天浩,便立刻迎了过来。 “走,在路上跟我说说站里以及北平发生的事情,现在整个北平好像很热闹嘛?” “头,你先上车,我们一边走一边说!” 路上,钱军还是把北平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好好的说了一遍。 “没有想到,这一次学生游行示威的影响搞得这么大,怎么会这样,这得有多少学生被抓起来!” “头,现在至少超过三十人被抓了,还有不少人被打伤。全关在警察局呢。”钱军也有些无奈地说道,“你说这学生不去读书,非要搞什么游行示威,今天都是好几回了,有意思吗?” 张天浩一听,心里也是一乐,这个钱军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不够,他也不便多说。 “主任回来了吗?” “没呢,还不知道主任什么时候回来,现在站里都快要乱成一锅粥了,无论是行动队还是情报科,全部被拉上街,现在到是好,我们的人都快成了打手了。” “我们去看看!” “那行,就在那条市政府门前的大街上,那里乱糟糟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可看的。” “去看看我们的人,跟他们说一声,这些学生都是孩子,下手轻一点,别那么狠,他们不是红党,打伤了,家人会心疼的,再说,谁知道这些人以后会不会成为我们的顶头上司,一旦以后这些学生发达了,报复过来,那我们可就惨了。” “头说得对,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且都是有水平的知识分子,那一个背后没有人,真说不定那天,他们便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