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大寨主 > 第1091章 自然灾害

第1091章 自然灾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赵进的亲自主持下,吴淞江北岸开发区的开发进度非常的快。

毕竟北岸开发区,虽然说一开始的目标是打造什么商业、工业、居住于一体的新城区,但是前期开发肯定是工业为主。

没办法,这是以上海的整体环境而决定的。

上海的各区域,因为地理环境以及前期规划的缘故,所以商业中心一直都是商贸区,哪怕是县城这一片属于整个上海城区的真正中心都是无法动摇商贸区的商业地位。

而第一工业区则是属于典型的工业聚集地,而且以重工业为主,入住了大量的国企部所属企业,这是因为上海早期开发的时候,投资建厂的主要还是以国家资本为主,至于民营企业则是比较少了。

而国企部所属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涉足的重型工业,轻工业是比较少的。

只有第二工业区,才是入住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大多也是汇集在的轻工业为主,在这里,有好几家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出名的企业,大名鼎鼎的江南纺织公司,就是在这里设立了大型的生产基地。

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开发,同时因为地方也不算大,所以这两个工业区的可供后续开发利用的面积已经是没有了,基本上所有的地皮或者是工业区自建的厂房都已经是租了出去。

因此,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实际上并不是在得知两大工业区里的,而是分散在周边区域。

如今,吴淞江北岸开发区成立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企业想要入住呢。

但是想要入住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事,没点实力的企业想要入住,人家开发区还不要呢。

毕竟这是上海,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资本,从全国范围内涌进来的资本可那可是相当的多,有了资本后,也就慢慢的形成了上海这个全华夏最大的工业制造以及金融中心。

顺带着,这里的各种类型的服务产业那都是相当出色的,秦淮河的风头都是被抢走了不少。

人多钱多需求旺盛,娱乐产业自然也就能够顺势蹦跶起来,不过大乾对娱乐产业采取的是严格控制的态度,从业机构需要申请特殊的营业制造,并且在特定的场所进行经营,从业人士全凭自愿,来去自如,而且还要经过体检,持有卫生许可证才能够上岗。

怎么说呢,这种事既然都延续了几千年了,想要彻底禁制的难度,和不让官员们贪污的难度是一样的,根本无法杜绝,只能是严格管理,让这些社会的阴暗面处于法律的掌管之下,免的搞出来什么被黑势力团伙控制,进而延伸出来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

在大乾,可没有什么黑社会啪啦啪啦的,毕竟大乾可是君主专制封建大乾,大乾本身就是最大的暴力机构,严厉禁止除官方以外的所有一切非法武装。

早年的时候,大乾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城市进行整顿,虽然说当初是为了市容市貌,但是顺带的也是把各种乞丐团伙啊,打手团伙之类的清理干净了。

因为当年,大乾的巡警们,看见闲散人等就直接抓了,没有劳动力的要么送进孤儿养老院,于劳动力的直接送去各种工厂、工地工作。

到如今,就更不用说了,大乾连那些地主士绅们的自卫武装都无法容忍,军方一天到晚都盯着国内各地,生怕那里冒出来一群武装组织造反啊什么的。

所以搞得那些士绅地主们连护院都是不敢私自聘请,只能是雇佣什么保镖公司的护卫,而这些保镖公司清一色都是官方所属的公司,里面的人也都是退役军人。

所以只要大乾想要打压,那些什么小瘪三就别指望能够蹦跶起来。

怎么说呢,在大乾就没有这种黑社会生存的土壤。

没有涉黑,那么娱乐产业也就只是一种普通的娱乐产业而已,只不过经营方式不太一样,基本上是经营场所和从业人员进行合作的方式,而不是说雇佣之类的。

而从业人员的管理,则是属于官方。

大乾里其实和明王朝一样,也是有教坊司的,只不过不是挂在礼部名下,而是挂在了商部名下,名字也不是教坊司,而是叫做文化司,这个文化司主要就是管理各种文化娱乐产业的,而管理这种特殊娱乐行业的,则是文化司下属的一个处,名为教坊处。

基本上,全国所有特殊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归属该处管理。

只不过即便是管理,但却不是强制性管理,因为在大乾没有什么贱籍,不仅仅是娱乐产业人员的贱籍,其他什么工匠啊,军人啊什么的,都是取消了专门的户籍,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以户籍进行区分。

所以,在大乾王朝里从事娱乐产业的人员,只要你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去教坊处注册登记,进行体检,获得卫生许可证后就可以随意到任赵一个有经营许可证的场所上班,等想要从良的时候,直接走人,然后自行到教坊处注销登记就行了,嗯,不去注销也没关系,顶多就是留下一个档案纪律,没啥实际影响。

在这个特殊行业上,大乾的官方态度,是严重偏向于从业人员的,避免这些从业人员受到人身自由的迫害。

上海这边汇集的资本众多,有钱人自然也多,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的从业人员跑到这里来淘金。

虽然说娱乐产业的发展情况,不一定能够体现什么,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算是间接证明了上海的经济活力。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不差钱!

企业多,想要入驻北岸开发区的企业那可是数不胜数,毕竟在工业区里办厂,和在外头的普通地方办厂那是不一样的。

先不提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优惠基本上每个地方都会有,只不过是力度不一样而已。

这些企业,尤其是从外地大老远跑过来想要在上海建厂的人,看重的也不仅仅是什么政策上的优惠,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开发区内便利的各种条件。

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

上海的交通是没的说的,而上海的两个工业区的交通设施那就更没的说了,全国那么多城市,只有上海有大规模的水泥硬化路面,再加上黄浦江和长江以及沿海,交通优势太大了。

其次是聚焦效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