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漏风的小棉袄
“赈灾的钱不都是我们掏的,福利却只想到我们自己,这有点不合适。” 仔细想了想,程诺还是准备拒绝,一来他只是筹备人,钱财大多来自于上海各界人士,用大家的钱给自己谋利,确实说不过去,二来他也不准备跟这些公家的人有过多交流,背后惹人非议。 姜蒋左却不这么想,还在劝道:“钱虽然不是咱们出的,但整个过程是咱们筹备的,如果没有咱们,这钱根本捐不起来,就算能捐,数额也不会这么大,你不要有心理负担。” 程诺摇摇头:“就算是要来一个虚职,咱们能拿着这个做什么,具体薪资咱们先放一边,能按时发下来已经是种奢求。况且最后真如咱们所愿,获利颇丰,让上海各界同仁怎么看咱们,咱们还能有脸回去吗?” 姜蒋左犹豫片刻后,仍坚持道:“可问题是咱们国内社会,从古至今都是官本位制,莫说陶先生主持修建的学校,就是后面咱们后面建造根据地,一介白衣如何让地方服众?” 程诺仔细想想姜蒋左的话,其中不无道理,单单就是他说的陶行知先生筹办的小学,如果校长有着官方身份,那说服家长起来,那要容易许多。就是中间碰上地方上的土绅,如果有个官方身份压着,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在这个年代,地方氏族的力量还是十分顽固,若是铁了心跟程诺他们死磕,还真不好解决。 而且看陶行知先生的意思,仅仅是在当地建造一个学校,显然是满足不了的他的胃口,那架势有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想法,甚至想以当地为模板进行试点,以便将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程诺沉默了一会儿,态度有些缓和:“据我了解,公家不一定奖励的就是某些官职,更大程度的是奖章或者嘉奖令,实打实的好处,人家不一定愿意给咱们。” 正如程诺所说的样子,北洋政府为了鼓励地方绅士进行赈灾,特颁行《义赈奖劝章程》,以彰显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凡捐助义赈款银一千元以上者,由内务部呈请大总统褒扬之。 未满一千元者,由各地方行政长官按照五个等级给奖,并授予不同级别的银质奖章。如果奖章看不在眼里,还可以选择实职,不过这时就要收取一定的注册费,到了此时,基本上就与赈灾金额无关了。 历史上阎老西当政时,他爹五台县士绅阎书堂为了给儿子刷名声,在山西发生自然灾害时,特意捐助了十一万元用来帮助地方创建,以工代赈,相继帮猩县、定襄、五台三县通了公路。 考虑到他儿子已经掌权一方,地方上并没有给他实职,而是给予了嘉奖和勋章,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就当做拍阎老西马屁了。 这个问题姜蒋左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因为来得急,并没有深究,如今被程诺这么一提醒,确实感到有些棘手。 “致远你说的很对,不过我的意见是,能去试试还是尽量试试。” 程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看上去熊希龄这个赈灾督办处只是个虚职,实际上跟直隶高官曹锟一个级别,如果真的要尝试性接触,还是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姜蒋左眼睛一亮,欣喜道:“这么说,你对我的提议赞同了?” 程诺摇摇头,认真道:“这是同志们的劳动成果,不能把功劳都算我头上,今后也是大家共同努力。所以我的意见是以科学院集体的名义去接触,看看具体效果如何,毕竟未来咱们还是要去办学校,名义上也要受公家管制。” “以集体的名义?这也好,眼下你的风头已经很大了,再出名也不一定就是件好事,我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看他什么时候有空,咱们就直接拜访。”姜蒋左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说,显然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程诺笑笑,并没有急着回话,想法虽然挺美好的,但能实打实把东西拿到手,显然是另外一回事。 把姜蒋左送走,程诺来到施粥处,实地考察赈灾情况,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李老三一家,正在灶台前系着围裙,向排队的灾民施粥。 说起来程诺这次回北京挺赶的,回到家基本上没怎么跟他们交流,便喊着他们一起前往天津赈灾,如今看到老伙计忙碌的样子,心里稍稍有些愧疚。 “老李,怎么样啊,今天的粥看着不错嘛。” “幼,先生您啥时候过来的,脸上怎么没戴东西,这不是没把自己身体当回事嘛。孩儿他娘,把那个啥,那个伍先生给的那个啥拿过来,哎幼,把这个放下,我让你拿新的啊,给先生戴的。” 看到他过来,李老三脸上先是一喜,再看到程诺没有遵循防疫规则,脸上急得通红,话都有些说不清。 “亏你之前天天跟着先生,连先生忙,忘了戴东西你都不提醒,现在才想起来算什么事嘛。”从一旁的箱子里拿出口罩,李老三的老婆秀妮数落着他:“刚拆开的包裹,我能不知道新旧吗,旧的在你脸上戴着呢。” 听着老婆的数落,李老三没着急回嘴,乐呵呵地将口罩递给程诺:“先生,您戴着吧,伍先生说了,现在正是疫病的高发期,戴着口罩能防止给染上,具体为啥伍先生说过好多次,可惜我记性差,老是记不住。” 说起来由伍连德率队的医学院,来到灾区后直接跟当地的医院开始接触,别的地方可能暂时管控不住,但科学院下属的众人,都被要求佩戴口罩,防止灾后感染。 程诺也是因为刚从学校干活出来,这时的口罩比较基础,戴起来很厚,做体力活很不方便,索性暂时给去掉了。只是没想到放工后,人一多就不知道哪个地方了。 见李老三重新拿个新的给他,程诺便顺势接了下来,不过并没有着急戴上。 “老李,给我拿个新碗,我看咱们这玉米粥挺香的,今天中午就在这吃了。”把口罩夹在咯吱窝里,程诺直接坐在棚子里。 “先生,这可不行啊,咱们自己有自己的工作餐,不用吃这个,况且你去上海回来后,饭量大得惊人,吃这个也吃不饱啊,还是听老李一句劝,咱们吃别的吧。”李老三不依,嘴上劝道。 “下午不干体力活了,吃点稀的也没事,刚好尝尝嫂子的手艺,你就不用再劝啦,快给我盛吧,你看锅前面都排了老长的队,把我的那份儿打完也不耽误你干活。”程诺干脆自己拿出一个碗来,笑呵呵的递过去。 李老三看劝不动程诺,便只好放弃,叹了口气特意从锅底开始捞,弄得稠乎乎一碗递过去:“你的脾气我知道,不够吃了我再给你盛。” 程诺见状也只好接过去,坐在里面开始吃起来。 正在排队的灾民看到这一幕,开始议论纷纷。 “都是人,为啥给我们的都是稀饭,给那个年轻人稠乎乎的一碗,这也太不公平了,没把我们当人看啊!” “都是人?人家跟咱们可不一样,是这地方的大掌柜的,能跟咱们同吃同住已经了不得了,再说人家吃得多,干的也多,上次扛木桩,别人都是两个人搭伙才弄得动,就他一个人就给解决了,你要有这本事你也吃硬饭。” “说得好,咱们能吃上粥已经算不错了,看隔壁公家粥厂,想喝粥最好有硌掉半嘴牙的打算,人家大掌柜的能喝这粥,正面这粥能让人放心,你还在这闹,要闹去隔壁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