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2章 伏击战的半渡
总之,只半个月,符箓就不够用了。 好在赵王情况好转,能够活动了,划分了队伍。 他带着国师与国师府的高手先一步飞走了,去南方原大吴境内,与正赶往大赵的大军汇合。 赵王要一雪前耻,全歼周烟雨二十万大军。 而禁军与这些逃亡的人,就成了迷惑周烟雨的工具。 …… 周烟雨一开始是没发现,时间长了,还是山崎点破的。 根据行军速度,推测赵王早已经不在逃亡队伍里。 那是诱饵,会带着周烟雨进入包围圈。 丢掉王城的赵王,一定会编织天罗地网,务求把周烟雨的部队全歼。 …… 按山崎指点,周烟雨排出多支小队。 一支回赵都请人,请禁军家眷来此,瓦解军心。 其余加速往前,赶去沿途各城镇宣扬,大赵都城已是,大赵王族权贵落荒而逃,接纳者重罪论处。 自然有不怕的,但也有害怕的,毕竟这些往日里作威作福的权贵,的的确确是在逃亡。 要不然是郊游?这丢盔弃甲,仪仗不整的,也不想啊。 符箓顿时变少了,速度更慢了。 …… 至3月初,去王都的一队回来,不止带回来了人,还带来了静晴公主的书信。 称赞之余,也让她小心,同时告知,援军在路上。 周烟雨再派一队去赵都送信,同时遣一将军带着信件,去西方迎接大周援军,让他们先不要过来汇合,留着当奇兵。 看看大赵与赵王是不是真的气数将尽,能不能打在他们个措手不及的同时,顺便把赵王抓了或杀了。 之后让禁军家属劝降,不要点明道姓,就是大喊。 孩儿他爹,快回来吧,孩子想你了。 儿啊,快回来吧,家里等着你呢。 大周的宗家公主都说了,投降的既往不咎,退伍后与周民同等视之。 就在夜里喊,不但传得远,还能扰乱睡眠。 更重要的是看不清楚,听不真切,会引得人脑补。 心一动,开小差的就多了。 …… 禁军出现逃兵,禁军统领也没办法阻止,他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只是要回去和家人团聚。 如果他不是知道赵王的计划,他不敢保证他不会投降,他也有家人孩子。 这不是报效大赵的时候,与其白白送死,不如留下火种。 只是如今,他只能默默的执行任务,带队继续前进,把周烟雨引入埋伏。 …… 而随着禁军投降,队伍里人心思动,尤其是平民与奴仆,越来越多的离开了队伍。 平民百姓与战事无关,谁当大王,他们都得交粮服役,奴仆则想着洗脱奴籍。 而他们这些人一走,权贵们缺了伺候,迁怒于人,甚至动了杀手。 这就让让下面的人离心离德,更多的人趁夜逃跑。 有权贵抓人还遇上反抗,引发炸营,若不是禁军弹压,权贵们要死不少。 只是逃亡的人更多了,权贵们的日子更加辛苦,有的也开始蓬头垢面,不洗澡的也有了。 不是不想洗,是没有人帮忙扎营,没有人打水没有人生火。 总算还有干粮,没有出现饿死的,但心里苦啊,一个个怨气十足。 互相掐,掐不动,官位爵位都差不多。 转头把火气撒到禁军头上,他们相对没有地位,好欺负。 结果,禁军跑得更多了,有的还绑了人,拿回去当投名状。 论实力,还是禁军高,都是千挑万选的精锐。 禁军统领难啊,只能和稀泥,两边安抚。 不幸中的万幸是,人走了,符箓就好分了,速度反而快了,有了些盼头。 就这样艰难的熬着,一直到4月2日才赶到,原来的赵吴边境一带。 …… 赵吴边境位于大河之畔,周边是群山。 河水宽广,兵马难以渡过,加上两岸坚壁清野,千里之内没有遮挡大军之山林。 双方在河岸的山中各建有雄关,想攻下来只有凌空飞行,千里强袭一途。 大赵的雄关叫上河城,顺便占个便宜。 大吴的雄关直接叫难赵城,讽刺大赵。 …… 赵王早已经在上河城埋伏了,城外的群山之间更是藏兵两百万,只等周烟雨率军来钻口袋。 只是周烟雨得山崎提点,眼看禁军护着权贵进入山路,也就传令下去,加速追击。 实际上只是约定,让大家做好准备。 …… 这从大赵一侧去上河城的山路,可以容纳十骑并排而行。 二十万大军在山路上,排成到二万排,足有三十里。 想全歼,至少得让他们进入百里,不过一进山,就可以封后路了。 赵王想的很好,不过周烟雨硬是五骑一排,间隔也加倍,队伍直接排到一百里外。 赵王无奈只能传令,等周烟雨他们的最前端,突入两百里以后再动手。 结果不到五十里,周烟雨就追上了禁军的尾巴。 她飞身而起,赶到禁军前边,在百里处,以土行印与灵木印合用,造了一片密集的森林出来。 硬生生的截断了山道,把禁军与权贵堵在山路上。 赵王顿时坐腊了,救还是不救? 他有千万大军在手,但面对可以说近在咫尺的亲信要员,却犹豫着救还是不救。 一旁的大赵国师看出来了,表面不动声色,心中泛了嘀咕。 赵王心性真有些狠毒,怕是被大周那老鬼说中了,空有帝王之心,能够礼贤下士,但却是做样子的无德之人。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