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百家争鸣
日落西山,天地静晓。 论道大会第一天结束之后,众人各自散去,却有几分意犹未尽的感觉。 没多久,林修缘的名声再次传入洛京,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不过这次并非恶名,而是林修缘的文才之名。 谁能想到,一个杀人如麻的大魔头,竟然会写出《雁丘词》、《水调歌头》、《春江花月夜》此等千古名篇!? 你说你这么有才华,干点什么不好?为何走上邪路? 不少老先生痛心疾首,认为林修缘是误入歧途,希望林修缘能够重回正道,也愿意给林修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更多的百姓听闻诗句之后沉浸其中,久久难以自拔。 尤其是花楼勾栏之中,诗词成曲,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这样的诗词宛如一股清流,洗涤人心,沉淀浮华,不知让人凭添多少感悟。 莫名的,林修缘之名声渐渐转变,从一个喊打喊杀的大魔头,变成一个孤傲不逊、被世人误解的大才子,人们也浑然忘记了林修缘僵尸这个身份。 开玩笑,什么僵尸能够写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之深情? 僵尸能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感悟?能写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美景? 还能弹奏《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之妙音?描绘《千里江山图》之意境? 这不是扯淡吗! 这就是诗词歌赋的力量,无形之中深入人心。 就连朝廷和玄道宗都始料未及,他们好不容易把林修缘“塑造”成为无恶不作的大魔头,未想一个小小的文会就改变了世人的想法,当真人算不如天算。 不过诗词琴曲传出以后,朝廷百官亦是沉默了。 尽管朝堂诸公勾心斗角、立场不同,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诗词琴曲的确可以流传千古,而且林修缘开创了新的诗体形式,可为文道之宗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修缘的推崇者会越来越多,而他在南疆的正面事迹也逐渐传开。 别的不说,仅是广修学府书院、免费让适龄孩童入学这一项,就赢得了天下读书人和黎民百姓的好感。 广修学府书院,说明林修缘重视教育,尊重读书人。 让适龄孩童免费入学,这是广开民智,为天下百姓谋利。 如果这样的人都算大魔头,那整个天下估计就没几个好人了吧? 随着舆论的转变,朝中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即便正道联盟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分歧。 与此同时,一僧一道带着朱天明出现在稷下学宫的山谷外面。 和尚道士本来想硬闯稷下学宫,强行带走林修缘的,只不过当他们看到林修缘所写之诗词,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么一个大魔头,度还是不度? 一时之间,和尚道士反而犹豫了。 …… 论道大会第二天,百家争鸣,各展其长。 这次的比试非常简单直接,百家之中各有传承,谁的技艺最为精湛,创意最为新颖,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虽说百家各有传承,但是真正流传下来的技艺却是少数。多为机关陷阱、建筑冶炼、医农兵书等等。 林修缘也未藏私,直接将赵氏地宫中的百家传承搬了出来。 儒家浩然气、墨家机关术、道家养生诀、法家因果律、杂家纵横术、阴阳补天术、农家百草集、兵家十二策、医家素问三十六卷……等等。 甚至林修缘还取出一尊轰天炮,现场展示给众人鉴赏,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以凡人之力,可并肩修士之威。 当然,这些传承只是开头的一部分,并不完整。想要完整的传承?没问题,加入万古城就行。 不得不说,林修缘上千年的底蕴,参加这样的比试,实在有点欺负人了。M.. 根本没得比,大家参悟百家传承沉浸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 最终,荀华不情不愿的将十枚文玉发给林修缘。 …… 又是夜幕降临,随着第二场论道大会结束,四方文院的先生学子却迟迟没有散去。 志同道合之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林修缘留下的百家传承,并且和自己所学相互印证,果然受益匪浅。 尤其是轰天炮的出现,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他们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可怕之凶器,仅凭外力就可以并肩修士。并且林修缘还提出了可载人飞行之楼船的设想,更是勾起了无数人的遐想。 如此一来,原本计划第三天举行的天下策论,不得不往后推延,直到第五天才开始。 “天下策论”是论道大会的最后一场,也是论道大会最核心的一个环节,每一次都是争执激烈,甚至有时候难分胜负。 为了节约时间,荀华与四院夫子抛出这次的论题,“从十国之乱,到天下一统”。 四院学子需要从各自的观点阐述十国之利弊,胜负之因由,最后由四院夫子和先生评判优胜。 这种争论不能说毫无意义,但是对于林修缘而言却是浪费时间。 首先是儒家与道家之论,前者提倡入世而行,后者歌颂无为而治,基本上都是自说自话,观者自辩。 其次是墨家与农家之论,一个追求平等、兼爱天下;一个则以民为本。看似交流争论,实则互不相通,没有任何可比性。 接着法家、兵家、医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纷纷出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有的意见相合、有的想法相悖。他们从十国之乱说到天下一统,各自抛出自家的观点,并且通过各种阐述以说明,自家的思想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就比如儒家认为治国需要才学和手段,可是道家却认为一切当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以消减人心的欲望,如此才能天下太平、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