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圈套
月浅灯深。 胸脯上的布帛勒得她喘不过气来,脑中却一片清明。 只有良原君救得了她,也只有良原君救得了魏国。 良原君若死了,她永远都别想再回家。数年之内,许瞻也必起灭国之战。 这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了。 那人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渐渐得再也听不见了。 定是走远了罢。 小七朝外看去,此时不过亥时四刻,距离子时还有整整一个时辰。 她怔忪起身,双膝跪地时久如针扎一般酸麻,爬上三楼,推开那扇鎏金花木窗向外看去。 小七先前便知道,青瓦楼是蓟城最好的瞭望塔。 此时许瞻已策马出了兰台,他身后跟着周延年与众侍卫。他必是先要与裴孝廉整军会合,子时再去扶风。 月黑风高,残星数点,又是一个杀人夜。 残缺的木梳就藏在木纱门外的玉簟下,翻开他的衣柜,他的柜中竟有合她身形的袍衫,虽没有抱腹衬裙可穿,但总算合身,足够她去一趟扶风。 自剑台取了他的金柄匕首,断开了他在布帛上打的死结,裹紧了衣袍便卒卒下楼,几十余的台阶走得跌跌撞撞。 青瓦楼外并无侍卫看守,想必全都跟着裴孝廉走了。 甚至连个寺人都没有,寺人想必也回了后院厢房睡去了。 小七心里一缓,是天要助她。 疾疾往马厩奔去,迎面竟撞上槿娘。 槿娘压着声问,“小七,你要去哪儿?” 一切仿佛都回到了魏昭平三年冬的除夕夜,那时小七也是这般疾疾奔逃。 那时的槿娘在易水别馆皑皑的雪夜里扭着走来,她哼着曲子,穿着崭新的棉袍,淡胧胧的月色下看起来好好妆扮了一番,那时她问的是,“你去哪儿了?” 如今她亦是这般问她。 小七道,“姐姐,回去,就当你不曾见过我。” 槿娘上前一步,想去抓住她的手,“你到底要去哪儿?” 小七朝后一退,“你最好不要问。” 槿娘急了,“小七!你哪儿都不要去!” 小七笑了一声,“是公子要你监视我。” 名为侍奉,实则监视。否则阿娅大闹听雪台那晚,他为何对槿娘一句斥责都没有。 这才是公子许瞻。 槿娘脸色一白,“不是监视,是侍奉!可我必须劝上一句,这么晚了,姑娘就该在兰台,切莫再沾染是非!” 她甚至指着天起誓,“槿娘对姑娘没有二心,若再有,便叫槿娘遭五雷轰顶,万箭穿心!” 时不我待,剿杀良原君已是急如星火,小七拔出金柄匕首来,“槿娘,我有自己的事要做,你若定要拦我,我只能杀了你!” 槿娘跪了下来,“奴不会拦姑娘,但姑娘是魏人,不该卷进去!” 槿娘什么都知道,小七也什么都知道,可箭早就上了弓弦,她已经回不了头了。 夜色里的匕首依旧发出骇人的光泽,听闻这把匕首是锻造青龙宝剑时一同所铸,同样的削铁如泥。 她想,若在那密不透风的马车里有这样一把匕首,她便不会被挟持到许牧的马上罢? 她身子差极,但她杀敌也向来不靠蛮力。 她相信自己能取巧,能杀了那两个假宫人。 然而那时的她什么都没有,竟连一支发钗都无。 匕首在手心攥出了汗渍,她向前横刀,悲戚喝道,“槿娘,回听雪台去!” 槿娘眸中含泪,怅然伏地磕了头,“拦不住姑娘,便祝姑娘得偿所愿。” 小七鼻尖一酸,不再理会槿娘,握紧匕首往马厩奔去。 一路如入无人之地。 因许瞻喜静,故而兰台虽大,寺人却不多,无人也没什么可起疑的。 马厩也没有人。 甚好。 快马穿过兰台,守门的侍卫倒是问道,“姑娘要去哪儿?” 小七拔出匕首给他看,“公子忘记匕首了,我为公子送去。” 侍卫又道,“公子带了青龙剑,大约不需要匕首。已经很晚了,姑娘还是不要出去了。” 小七笑道,“公子原说要带的,那定然有用。只是走得太急竟忘了,快开门罢。” 侍卫便也不再拦她,推开大门,还好心叮嘱了一句,“姑娘若见到了公子,定要早些回来。” 小七冲他笑笑,打马疾出,往扶风奔去。 她去过扶风,知道该怎么走。 夜色缭绕,屋宇参差,惊起一片鸡鸣狗叫。 她扬鞭驱马,恨不得再快一些。 再快一些,要赶在许瞻的人马围困扶风之前向良原君报信。 她记得路,记得扶风已经不远了,大抵再有一盏茶的工夫也就到了。 方才暗沉沉的夜色有了些许光亮,继而那光亮越发分明,她抬头向天边望去,此时月上中天,就要到子时了。 远远的,她看见有人孤身一人立于马上,那人身量颀长,按辔徐行,似乎正在等人。 她的马跑得极快,想勒马停步已是来不及,又往前了几十步才将将停下。 当真是来不及了,月色下的是她此刻最不想见的人。 燕国大公子许瞻。 他趋马向前,不疾不徐。 那是一副怎样的神情啊,仿佛是意外,仿佛又在意料之中,有难以置信,又似早便知如此。 有愠怒,有痛心,有不忍,有万般无奈,忧心如酲。 戚戚然,怏怏然,怅怅然,怔怔然,那么多的情绪全都堆积在了他的脸上。 “为什么不等我。” 那人茫然问道,片刻双眸泛红,滚下泪来,“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