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大雪茫茫
到了被服厂,则规模较为寒酸,几百台机子在运转,妇人们甚至还有闲心在谈话。 这也怪不得她们。 在中兴机大肆发展后,京畿附近的纺织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军营的纺织场怎么也比不过。 所幸皇帝对陕商们较为信任,将大部分的军中春秋两衣,鞋袜、军帐等纺织产品,一股脑的交给他们。 这样一来,朝廷解放了生产力,无需维持庞大的纺织厂,省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更是短时间内完成换装, 而商人们则获利匪浅,军装可是源源不断地大单子。 军中的纺织场,则只是将戎袍添加军衔样式,半月,圆月,太阳等,可谓是轻松自在。 “陛下,如今纺织场最多,无论是衣裳还是军帐都是不缺的,短时间内都能集齐。” “我明白!”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物资,朱谊汐拿起一个布靴,透眼一瞧,立马也多了一片羊绒。 若是在冬日,想必是极暖和的。 尤记得在陕西时,军中简陋,普通的将士不过是一件布鞋,只有精锐的火器营才能穿上布靴。 甚至某些时期,寒冬腊月的,将士们只能穿着草鞋,冻疮看得人发昏。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不外如是。 出生入死,吃不饱穿不暖,还养活不了家人。 “陛下对兵卒们极好。”一旁的闫国超赞叹道:“无论是吃食还是衣料,总能让人舒坦。” “就是耗费太多了些。” 王应熊也知晓了皇帝的心思,作为户部尚书的他,此时也紧随而来,看着眼前的物资,止不住地感叹道: “养十万军,比养十万官还要多哩!” “军队乃是国家柱石,岂能懈怠。” 朱谊汐知道他是心疼钱,心中不以为意,随口道: “户部要拨出五百万块银圆来。” “陛下?您是要开战?” “没错。” 朱谊汐坦然道:“储备军粮,军资,绍武五年,必然要收复辽东,洗刷萨尔浒之耻。” 无论多尔衮是否死去,满清问题必须解决。 人心这个问题,很是难解。 这些年来,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军队整改,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百姓们也适应了新的赋税,休养生息。 官员们对如今的太平景象很满意,似乎渐渐忘却了战事,或者说产生了懈怠心理。 辽东也贫瘠,索性让给满清,太平无事,这样也好。 对此,皇帝心知肚明,唯独军中好胜心不减,授田,授爵让人期待,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功利心。 消灭满清,就会一举奠定大明东亚独霸的威名。 “户部应该能挤出来。”王应熊咬着牙道。 “必须拿出来。” 皇帝沉声道:“辽东省建立良久,也是时候实质化了。” 内阁随后紧锣密鼓地筹备军务,紧紧跟着皇帝的步伐。 一场大雪后,冬天真正的来了。 漫山遍野的白色,一片白茫茫,天空中的太阳似乎也染上了白色,有气无力,不曾让人舒坦。 官道旁,一间驿站热闹非凡,灯火通明。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惊扰了驿站中的仆役,他忙擦了擦脸上的汗,走出了大门。 只见,数骑踏雪而来,斗篷上被大雪覆盖,看不清模样,已然是行了不少的路程。 “马厩在这边——” 仆役陪着笑,将马儿引到马厩处见其模样是军马,立马又呈现一丝谄笑。 “几位里边请!” 掀开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人浑身舒坦,朱静不由得打了个寒战,拍了拍化为水的雪。 “怎地是纳了客?不是驿站吗?” 朱静将自己的火票递上,驿丞立马迎了上来,陪笑道: “将军容禀,朝廷已有章程,驿站一分为二,前院如客栈,招纳商贾行人,后院纳官人,只是吃食也在堂中,也可让人送至房内。” 朱静点点头,看着大为不同的驿站。 此驿站规模庞大,似乎是三进院,堂中卓椅数十张,热闹非凡。 陕音,晋音,乃至于江南之言,应有尽有,酒肉遍桌,端是热火朝天。 此地离京城不过三十里,暂歇一日也无妨。 找个位置坐下,朱静等人听着各种传闻,倒也是悠闲。 很快,六菜一汤呈上,有肉有素,还有一贪刚温热的酒,虽然味道有些粗糙,但也是极好了。 朱静等四人也不啰嗦,大口吃食了起来。 饱食一番后,朱静问了价格,直接付了钱财。 有鉴于之前驿站糜烂,以至于崇祯不得不裁撤驿站,朝廷下令,驿站所有人都要付钱使用,只是官吏半价罢了。 而对于出差的官吏,则俸禄倍发,省得报销什么的,失去体面。 这样一来驿站减去了负担,官吏们也得到了实惠,甚至大有盈余。 真正能够白吃白住的,也只有加急信使了,不过他们才耗费几个钱。 歇息一夜后,几人快马加鞭,赶赴了京城。 朱静却没敢直府,而是去兵部交了火票,报备了行程。 这才紧赶慢赶地去往玉泉山庄。 整个绍武四年,皇帝多半时间都在那里,玉泉山俨然成了新的政治中心。 “子衡,快过来,让我瞧瞧。” 二十岁的朱静,历经一年的风霜,已经洗去了稚嫩,显得成熟稳重。 皇后孙雪娘对他倒是一如既往的关爱,左右看了看,这才笑道:“这件大氅特地让人给你做的,今个倒是好日子。” 朱静也不客气,自顾自地穿上,显得俊朗许多。 “不错!” 皇帝赞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