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喜讯
br> 稍微有点差池,或者立场有些偏移,被皇帝看不上眼,那就出了大事。 精神压力是极大的。荚 所幸完工了,还不得回去好好休整? 话一到这,所有人都感觉到精疲力竭,都想尽快的回家睡一觉。 顾炎武并不缺钱,而且担任史官后,朝廷自然发放了俸禄。 绍武朝的新俸禄优厚,自然让他衣食无忧。 故而,他租了个二进小院子,住着一家人和学生,倒是也其乐融融。 刚坐着马车回到家中,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黄宗羲?」荚 「哈哈哈,顾兄,别来无恙啊!」 黄宗羲穿着长袍,带着方巾,犹如一个老儒生,脸上的书卷气不减分毫,但又贫,多添了几分官色。 「数载未见,黄兄怕是又要升官了吧?」 顾炎武瞅着他神采飞扬,倒是不由得笑道。 「此次回京述职,倒是颇有些收获。」 黄宗羲揽着其胳膊,向院内走去:「我等年岁较大,地方、北京折腾了十几年,今个算是如愿。」 只见他嘴唇一翘,胡须腾起,几乎快戳到了鼻孔:「太仆寺卿。」荚 顾炎武虽然远离了朝廷,但到底也是读书人,对于朝廷的官职倒是清楚的很。 太仆寺卿,从三品衔。 被誉为小九卿。 如今侍郎为从二 品,尚书为正二品,其再往上爬,那就是八部侍郎了。 无论是哪一部,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是直接迈进了权力中心。 在前朝,小九卿职权太小,一直是养老摸鱼的地方,而在如今的绍武朝,却是踏板。 甚至官场上流传:地方劳累过多,在小九卿任上休息,顺便熟识官场。荚 实际上,却是继续磨砺其心志。 如今八部侍郎,七成都是小九卿担任,可谓是前途远大。 黄宗羲自然是骄傲的很。 「小九卿,那可是个好位置。」 顾炎武叹道:「也不枉你奔走数载。」 「官场嘛!」黄宗羲感慨道。 「等等,你去西域,不是说要待够六年吗?」荚 「已经六年了。」黄宗羲翻了个白眼:「去时四十六,如今五十五了。」 「岂止待了六年?那是十年啊!」 说到这,黄宗羲无奈道:「这几年安西南征北战,我等官吏脱身不得,不过却可以升官。」 「某担任南疆布政使一任,故而能入京来…」 听得其言语,顾炎武才恍然。 原来在安西,由于北疆和南疆地域和文化,乃至于人种差异,故而安西选择分而治之的手段。 换句话来说,名为一省,实际上却是两省。荚 北官南任,南官北任,互相参杂,从而维护大明的统治。 没办法,相较于蒙古人和叶尔羌人,汉人实在是太少了,不得不大小相制。 也如此,安西省由两个布政使处理民政,算得上是稀奇的。 当然,按察使、学正等,都是一个。 由于治民手段高明,再加上进士出身,所以得到吏部的看好,直接入京为官。 「我现在倒是不后悔了。」 黄宗羲与顾炎武坐下。荚 他神情复杂道:「如今,我终于赶能看到郑森的背影了。」 顾炎武莞尔而笑。 吃尽了苦头,黄宗羲才回到北京。 但是,却发现,早在他两个月前,郑森这家伙,就已经担任兵部侍郎了。 黄宗羲得知时,差点背过气去。 但没办法,郑森的勋贵出身,再加上其受皇帝宠幸,得以出使琉球群岛,从而为大明多了一个琉球府。 这般功勋,让他的底蕴愈发的雄厚。荚 知府,分守道,按察使,兵部侍郎,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 「对了,听说锦国公快要拿下布哈拉?」 「应当没错。」黄宗羲点头:「我在离开安西的时候,锦国公就开始动兵了,他那功勋无双,布哈拉不值一提。」 言罢,两人互诉这些年来的事情,倒是越聊越热闹。 「《前明史》已修成。」顾炎武郑重道:「料想内阁也无刁难,这场数载的劳累。我可与你相差无几。」 「顾兄相为官否?」黄宗羲先是一惊,然后迫不及待地问道:「以史官的资历,几年就能赶上我了。」 「我?不行了。」荚 顾炎武摇头苦笑:「如今我习惯了教书育人,讲述圣人之学,议前明亡国之教训,不想再踏入官场了。」 很显然,如今这般闲适的生活,让他冷却了为官的心思。 黄宗羲还要再劝,但顾炎武却直接道:「就算是某愿意,但这般年岁,怕是做不了几年了。」 六十致仕,这是官场明规则。 但潜规则是,四品以下的官吏,五十岁左右就要求其致仕了。 年纪 那么大,学习能力就弱,等观政结束,怕不是直接嗝屁了。 甚至在会试中,年岁超过四十的考生,除非文章非常出色,分数高,不然的话就是直接罢黜。荚 虽然略显残忍,但对于官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而致仕对于八部堂官,内阁阁老们来说,等若于无。 一般情况下,皇帝必然是要留用的,他们还能干几年。 臣子这玩意,新不如旧,信任这玩意儿可不好培养。 等到天擦黑时,一辆马车停靠在宅门外。 随后,王夫之那张留有疤痕的脸,就印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