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权力
农业是百业的基础,农业多增一分,其他各行各业都能增数分。 在农田属性中,无论是种植小麦还是水稻,水浇地永远是一等一的存在,其次是旱地。 而在民间,只要花费大力气,山地、沼泽,盐碱地,都会变为良田,但不具备可行性。 所以肥料就是最佳选择。 粪肥,是人类初步认知的肥料,然后就是草木灰,河泥,骨汁、豆箕等。 尤其是河泥,埃及之所以能够发展古文明,就是从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上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造就了三角洲。 完全就属于地缘肥料。 南方的一些大地主们,就喜欢用塘泥肥田,尤其是堆积在盐碱地,将其改造为良田。 唐宋时,精耕细作就成了主流,增加了饼肥,饼肥是油料的种子榨油以后剩下的残渣,这些残渣可以直接作肥料使用,主要有豆饼、菜子饼、麻子饼、棉子饼、花生饼、桐子饼、茶子饼等。 但这些肥料总是有数的,成本高,根本就没有普世性。 作为穿越者,朱谊汐对于肥料了解不深,但却明白鱼肥和骨肥,一些杂鱼小鱼自然是上好的肥料。 当然,这是因为动物身上都有丰富的氮、磷等有机物,人也不例外,选择鱼,莫过于鱼的成本很低,吃的人少罢了。 天津,江苏的一些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在大航海开启之后,一些没人吃的小鱼自然也能成为肥料,培育良田。 可惜,工业还未发达,这些鱼只能在近海地区畅行,内陆只能用河鱼了。 经过多年的寻觅,紫罗兰就投入到其眼中。 紫云英,俗称草子,野鸡朝、翘摇等,是一种有机绿肥,他是豆科黄芪属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富含丰富的氮元素。 不仅可以肥田,而且还是牧草,能够养猪羊,节省饲料。 一亩地能产两三千斤紫云英,产量高,甚至比优质牧草苜宿草还高。 另外,紫云英可以开花,蜜蜂还可以采蜜,增加农副产品。 一举多得。 惟一的缺点就是有毒性,不能一次性吃太多,脆弱的战马根本就不敢食用,也只有像猪,牛这样的杂食动物才能勉强受用。 虽然紫云英喜湿热,但北京到底是能寻觅到这样的地界的,尤其是在玉泉山附近。 朱谊汐目视着眼前的一片花海,即使他亲眼所见,也很难相信这是紫云英。 “陛下,紫云英的种子,已经在整个南方畅销,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其作用。” 陪在皇帝身边的是阎应元,他躬着身,解释着。 “内务府百般寻找,尝试,终于确定了这个良种。” 皇帝随手摘下一朵紫云英,兴奋道:“据我所知,紫云英加上石灰堆肥,每亩地洒下五百斤左右,水稻就能增长三四十斤。” “百姓们一亩地多增两斗,兴许就能挨过青黄不接的时候,活下一家人。” “这是上天赐予的肥料,终于发觉了。” 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紫云英这种有机化肥实在太重要了。 阎应元附和道,同样兴奋:“大明公报倡言,臣等岂敢不信?只有像陛下这样的圣君临朝,上天才会赐予紫云英与大明。” 南方的水浇地,一亩水稻基本在一石半到三石之间,两石就属于丰收年。 一石约末一百五十斤,多上两斗,三十斤,足以让一家人吃糠喝稀熬过一个月了。 在北方,小麦产量撑死了两石,基本在一石三五斗,两百来斤的样子。 若是多上两斗,不知能养活多少人。 这般一想,阎应元叹了口气。 “怎么?” 朱谊汐不解道。 “陛下,只可惜这紫云英,只爱生长在南方,若是北方有此物,何愁天下有饥荒?” “上天对北方太不公平了。” 阎应元拱手,满脸的无奈,他觉得老天爷实在偏心。 紫云英相较于爱种桑棉的南方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而对于辽阔的北方来说,则是雪中送炭。 “哈哈!” 朱谊汐闻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赞叹道:“南北之差距,不可计量,任重道远,需要多多努力才是,事在人为嘛!” “大明之南北,皆是国土,咱们定然要一视同仁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卿为北方人,但也要关注南方。” “臣惭愧。”阎应元低头道, 乡党毋庸置疑,贯穿整个中国历史。 两汉时期关西、关东之争,东汉羌乱,那群士大夫们可以眼睛都不眨说出舍弃西凉的政策,无外乎其家族都在关东罢了。 到了宋朝,就是南北之争,开国四十年,没有一个南方人当宰相,宋真宗欲用王钦若为相,宰相王旦竟公开称:“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古称立贤无方,然须贤士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 到了南宋,则鄙夷北人,名之归正人,如辛弃疾,就是归正人,一生不被重用。 以至于到了元朝,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都成了两个阶级,差点就变更为两个民族。 明末,楚党,齐党等不胜枚举,而东林党狭隘的来说,就是江南党,南直隶。 这种偏见可深入灵魂,从小就深受影响。 如朝廷上,明面上上下一心,所有人都支持皇帝的决策,北伐北海,直捣黄龙。 但实际上,支持北伐北海的,北方官很多,因为他们都害怕边患,知晓痛苦。 大部分南方的官员们则以劳民伤财,大而无用为借口,暗戳戳地反对。 “北方的肥料,朕也在寻找。” 朱谊汐轻声道,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容:“如今,也也找到一个绿草,名之为毛苕子,也叫野豌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