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序幕
听到沈弼这样坚定的话,雷蕴荣笑着说道: “沈生,你就这么看好李超人,不惜代价地撑他?” “艾伦,不是我看好他,而是我不能将和记黄埔的股票交给你,你明白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既然汇丰想走向国际化,那就不能让汇丰的政治色彩太过浓重,多遵守一些商业规则会比较好一些。” 雷蕴荣对于沈弼刚才那话是一点都不信,之所以不肯把和记黄埔的股票卖给自己不过是自己给的利益还不够大。 但是雷蕴荣也不想再做什么试探了,自己这样一直加大筹码只会让人家的胃口越来越大,只有真正先做过一场才能好好谈。 如果失败了那雷蕴荣也认了,赢了的话虽然不能把汇丰银行怎么样,但起码可以让汇丰银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分量。 “艾伦,你怎么知道我们汇丰银行想要国际化?” “沈生,现在汇丰银行在香江的发展已经到顶了,而且我不相信以沈生你的能力和格局会一直这样墨守成规碌碌无为,所以向外发展是汇丰唯一的选择。” “再说了,我也不相信以沈生你的眼光会看不出现在香江未来的地位问题。” 听到雷蕴荣这最后一句话,沈弼的瞳孔也是微微一缩。 他不知道雷蕴荣这句话是无意中说出来的还是带有其他的意味,但是这都戳到了他心中最敏感的一个点。 在华夏与阿美利加交好,尤其是去年底华夏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施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拥抱世界之后,沈弼作为汇丰历史上最有眼光的一任大班,早就看出九七之后日不落不可能继续掌控香江。 因为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不会容忍自己的国土上还有“殖民地”的存在。 百年以来,汇丰一直担当着香江中央银行的角色,一旦香江回归,汇丰还能不能保住这超然的地位,成为了一件未知的事情。 沈弼之所以要让汇丰银行国际化,对外说是为了发展,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能够在香江这边作威作福当土皇帝,谁愿意去外面经历这风风雨雨? 但是局势发展到这里,你不改变都不行。 历史上沈弼作为汇丰最伟大的大班,其在任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为汇丰布置了两条战略规划: 扶持可掌控的华人财团以及汇丰国际化! 而沈弼之所以被称为汇丰史上最伟大的大班,就是因为他的这两条战略规划都成功了。 扶持的华商,汇丰当时选择了包船王和李超人。 包船王本身与汇丰的关系就极为交好,汇丰是环球国际的大股东,包船王也是汇丰史上的第一位华人董事。 这也是为什么到一九八零年九龙仓争夺战爆发后,包船王能够一个电话就借到了二十一亿港元。 而李超人也是汇丰极为看重的人物,历史上的李超人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寒酸,在港岛商圈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七八年的时候,李超人给足了汇丰面子,放弃了收购九龙仓,同时在华人行的重建项目中,李超人的表现也很让沈弼满意。caset 其实在后世也有专家分析说,汇丰银行之所以将和记黄埔的股票近乎白给的交给了李超人,同时也有汇丰想要交好大陆的因素。 因为沈弼看出了香江回归之势不可逆,为了能够保住汇丰在香江的超然地位,他们才这样做。 因为当时李超人还是很有牌面的,历史上七八年十月份的时候,李超人受邀参加了二十九周年庆,同时也担任了中信集团董事。 这些情况落在汇丰的眼里俨然就是李超人是内地政府眼中的重要人物,再加上李超人的主业还是地产,这就更符合汇丰的要求。 不过对于这个说法雷蕴荣是不敢苟同的,尤其是在香江待了这么久,雷蕴荣更加了解汇丰银行对于香江经济的掌控。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自己治下有这么一个怪胎,如果汇丰还保留他的一系列特权,那么香江的主权就不完整,这是大陆绝对不会允许的。 而对于汇丰银行来说,他们一直是阻绕香江回归的主力军,沈弼甚至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能够以主权换治权。 所以这专家分析的压根就站不住脚,雷蕴荣宁愿相信汇丰银行是想挑拨离间华人的内部势力也不会相信这个理由。 “艾伦,虽然我们之前有过很愉快的合作,但这次和记黄埔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如果下次你有想要收购的公司,我们汇丰可以全力助你。” “那我想要收购恒生银行,汇丰能够割爱 。吗?” “艾伦不要开玩笑,恒生银行是汇丰集团的非卖品。” “你看,这不就得了?我在香江目前就对和记黄埔和恒生银行感兴趣,汇丰集团对恒生银行不肯割爱我没有办法,那我只能以我自己的方式拿下和记黄埔。” 听到雷蕴荣这话,沈弼沉默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才说道: “艾伦,以前可从来没有敢在我的面前这样说话!” 现在的和记黄埔还是属于汇丰银行,雷蕴荣当着他这个汇丰集团大班的面说要拿走和记黄埔,无疑是对他对汇丰银行的挑衅。 自从沈弼成为汇丰集团大班之后还真没有人敢挑衅他了,哪个人见到他不是客客气气的? “沈生,我无意冒犯。” 沈弼笑着说道: “艾伦,你是想要在股市上和汇丰银行较量一下吗?” 雷蕴荣知道沈弼是笑自己的不自量力,但他还是平静地看着沈弼说道: “我想尝试一下!” “艾伦,我知道你早就对和记黄埔展开了布局,高盛公司就是受你的委托在二级市场上收购和记黄埔的股票吧。” “没错。” 对于沈弼能够知道高盛的动作雷蕴荣也不感到惊讶,这次高盛的操作稍微粗糙了一些,被汇丰这个坐地虎察觉那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