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周家往事(上)
在渝州,招待客人的最佳菜肴,那肯定是“山城火锅”。 今儿个在磁器口古镇,周老板的晚宴,自然也是火锅。 火锅象征着渝州人的热情大方,火辣豪爽。 这是我们在渝州吃的第三顿火锅,每顿火锅都有各自特色。 来渝州的第一顿火锅,我们品尝的是洞子火锅;第二顿火锅,我们是在大明星张依家里吃的私家火锅;而这第三顿火锅,则是在磁器口古镇吃的鲜货火锅。 所谓鲜货火锅,顾名思义,烫涮火锅的食材都是非常新鲜的,不会使用冻货。 这在火锅店里是非常难得的,出于控制成本等原因,火锅店的食材基本上都是冻货,尤其像毛肚、鸭肠等火锅必点食材,都是冻货。 但是今晚周老板请我们吃的这家火锅不一样,他们店里的毛肚、鸭肠、黄喉等东西,全都是鲜货,每天早上直接从屠宰场送来的。 当然,因为是鲜货火锅,食材有限,所以这家火锅店一般都是预定,旺季的时候,排队甚至要排到十天半月以后,生意十分火爆。 不仅是当地人喜欢去吃,就连很多外地人,都经常开车过来一品鲜味。 周老板是本地人,也是火锅店的熟客,给火锅店老板打了个电话,老板专门为我们留了一桌。 太阳落山的时候,周老板带着我们走进火锅店。 火锅店并不大,是一座吊脚楼样式,门面看上去有些破旧,正好建在江边的梯坎上面。 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有种独特的风光。 坐在火锅店里面,能够看见360度无敌江景,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边吃着火锅,一边看着夕阳慢慢沉下长江,江面铺上万丈红霞,水鸟从霞光中急速掠过,在江面上留下点点涟漪,这种感觉是你在任何地方吃饭都感受不到的。 古老的吊脚楼,悠悠的长江水,就凭这一出风景,就给这里的火锅增添了许多美味。 这里的火锅之所以好吃,我认为,除了新鲜的食材以外,风景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吃饭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填饱肚子那样简单,真正的吃饭,其实吃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人文。 而磁器口古镇的鲜货火锅正好符合这一切条件。 周老板在磁器口古镇确实还是吃得开,火锅店老板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还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最好的江景位置。 麻辣鲜香的火锅咕噜噜翻滚着,徐徐江风吹来,一杯冰冻山城啤酒下肚,那感觉,瞬间就美了美了! 对于吃山城火锅,还有个秘诀,那就是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必须配上冰冻的山城啤酒,一口热辣辣的食物下去,再用冰凉凉的山城啤酒一冲,一热一冷两种能量在体内冲撞,怎一个爽字了得。 周老板夹起一片毛肚,在我们面前晃了晃:“你们看,这毛肚多新鲜,尝尝这口感,跟冻货完全不一样!” 我夹了一片巴掌大小的毛肚,在沸锅里涮了七秒,然后在油碟里面轻轻一裹,裹上蒜香和葱香,再送入嘴里。 鲜毛肚的口感实在美妙无比,弹性十足,每咬一口,都会发出嘎嘣嘎嘣的脆响,相当带劲。 周老板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磁器口古镇就是长江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水运码头,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和码头工人都很多。再加上这里属于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各种新鲜的食材在这里唾手可得。 所以,大概在百年以前,鲜货火锅便在这里悄然兴起。 火锅这种形式的饮食方式,最先是专门给船夫和码头工人吃的。 因为火锅简单方便,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烹饪,只需要把菜肴放入火锅里,烫熟了即可食用。 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很好吃,很下饭,是那些工人们的最爱。 据说百年前,磁器口古镇码头最繁忙的时候,沿着河堤一排,全是鲜货火锅。 每当夕阳晚照的时候,河堤上人头攒动,每家火锅店里面都是食客满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约着走进火锅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痛快地划拳,吆喝,一直要持续到深夜方才尽兴而归。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火锅店也陆陆续续关门歇业,还有一些也搬走了,最后就只剩下一家火锅店还开着,也就是我们今晚走进的这家火锅店,所以这家火锅店门头上挂着的“百年老字号”招牌,那可是货真价实的。 用周老板的话讲:“这家火锅店,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我们周家人就在这里吃了,绝对是这家鲜货火锅最忠实的粉丝!” 我们听得连连点头,难怪火锅店老板这么给周老板面子,原来周家几代人都在这里吃,这样的顾客,也是世间罕有。 周老板的酒量并不是很好,几瓶酒下肚,脸颊上便已飞起红霞,而且话也开始多起来。 周老板跟我们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主动跟我们讲起了有关于他们“周记瓷器店”的事情。 百年以前的清末民初时期,是周家最鼎盛的时候,那时候的周家是磁器口古镇里面,最大的一个瓷器商。 当时周家掌舵的人,江湖人称“周七爷”。 那时候的周七爷,不仅拥有镇上规模最大的瓷器厂,还占据着一条街的门面,同时还掌管着古镇上一半的航运生意。 毫不夸张地说,周家在磁器口古镇,那绝对是第一土豪,而周七爷在磁器口,也是只手遮天的人物,就算是当地的军阀,也要给周七爷几分薄面,时不时地还要来跟周七爷拉拢关系。 当时的磁器口古镇也是非常繁华,非常热闹,南北往来做生意的人很多,来谋生的人也很多。 那时候的古镇中央,有一个大戏台。 以前是没有这个戏台的,都是因为周七爷喜欢看戏,所以专门出资修建了一个戏台。 戏台修建起来以后,每个月都有全国各地的戏班子,来到这里唱戏。 每到开戏的时候,人潮涌动,镇上所有人几乎都会聚集到这里看戏,里三层外三层,其热闹的场面,丝毫不亚于现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