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无法无天
为了稳妥起见避免打草惊蛇,李奈按照何夕的吩咐,并没有对今天商船上的人员作出调整,使用的也全是不知内情的人。在李清扬的主动询问之下,船长还比较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关于东家和这次出行琼州的状况。 聘用李清扬的这家商号名为“福盛”,其实就是“福瑞丰”下属的分号之一,专营茶、丝、瓷器等外贸商品。以前这些商品主要是卖给西洋番人,需要跨海运往遥远的马尼拉或巴达维亚进行交易,虽然利润丰厚但长途航行的风险也不小,一个不小心就会弄得人财两空。不过自从胜利港这个零关税的自由贸易港出现之后,这些外贸商品的交易地点已经开始逐渐移向了琼州岛,“福盛”每月有四艘货船定期穿行于广州与胜利港之间,而类似“福盛”这种经营规模的商行在两广地区至少还有三四十家之多,其中涉足海贸的商行几乎都或多或少跟海汉挂上了关系。 李清扬来自水运便利的江浙地区,大概也能脑补出这么多的商行会带来多大的贸易量,而相关的信息竟然在之前递送到南镇抚司的报告中只字未提,看样子这琼州的锦衣卫机构的确有些问题,要不是瞎了狗眼就是已经被海汉人所收买。不过李清扬感到奇怪的是,这艘船几乎是空船从珠江码头出发,船上除了必要的补给品之外,几乎没有装运什么货物,他不由得向船长提出了这个疑问。 船长也不疑有他,便向他说明了其中的猫腻。由于“福盛”这种商行只做很纯粹的出口生意,回程几乎是空船,官府为了征收赋税,往往在船只离港前便根据船上的货物价值进行收费。 而现在一部分商行已经找到了绕过这种征税方式的办法,那就是将货物从陆路先运到番禺,空船从广州出发,然后在番禺当地的码头装船出海。这么做虽然麻烦了一点,但一船货物扣去这几十里的陆路运费,至少还能省下个两三百两银子,经年累月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相应的从外面运入广东的货物,也是依样画葫芦处理,先在李家庄卸货再通过陆路运至广东各地。这样一进一出加起来,通过李家庄走私出入境的货物所逃避的赋税至少要以白银万两计算。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行都有条件这么做,实际上也只有“福瑞丰”和相关的几家商行能采取这种逃税的手段。因为番禺县唯一一个直通珠江的大型货运码头就在李家庄的势力范围之内,而自从去年李家庄一役之后,当地民团已经将方圆十里范围划作了李家庄的私人领地,把控了所有交通要道,就连番禺县县衙的人想要进去办事也得先打招呼,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税吏去李家庄旁边的码头上征收贸易赋税了。 李清扬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问道:“官府难道不管?就算县衙管不了,州衙总管得了吧?番禺离广州城不过四十里,城里的大老爷们难道对这种事视而不见?” 船长笑道:“你不是本地人,哪知道李家庄大东家的厉害!去年匪首廖大鼻带着五六千人围攻李家庄,广州城的守军都不敢轻易出动,番禺县衙也对这事不闻不问,结果海汉人带着庄子上的民团兵打了两天,就把这些强盗打得死的死逃的逃。现在庄子上常驻着好几百民团兵,你说哪个不长眼的敢轻易去招惹他们?再说了,衙门管事的官老爷们逢年过节可没少收红包孝敬,他们口袋里的钱没少,哪会管这赋税能不能收得上去。” “真乃蛀虫也!”李清扬攥紧了拳头,心中默默地闪过这样的念头。虽然侦缉官员贪赃枉法的事情应该是由东厂番子负责,但他已经决定等事后向南镇抚司提交报告的时候,一定要告上这些不作为的地方官员一状!毫无疑问这部分原本应该进入国库的赋税收入,最后都进了大明奸商、海汉人和贪腐官员们的口袋里,他实在无法坐视这种不法行为在两广地区变成了合理的存在。 虽然知道船长并不是东家,但李清扬还是忍不住说道:“如此不法之事,身为大明子民,不向官府告发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参与其中?那海汉人勾结不法商人,偷逃税赋,实在可恶!” “不法?嘿嘿,年轻人,遵纪守法的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船长略带嘲讽地说道:“你知道前几年广东饥荒加上民乱,各州各县死了多少百姓吗?官府拿不出粮食来赈济,又不让民众外出逃难,又没法平定匪患,那时候饿死病死被强盗杀死的百姓,可都是守法的良民!” “灾民数量众多,官府一时难以兼顾,那也是难免……”站在锦衣卫的立场上,李清扬自然是要为官府说话。广东最近几年的灾害状况也不是什么秘密,广州府递到南京请求粮草银钱援助的公文也为数不少,不过民间具体死伤状况如何,公文上的数字肯定当不了真,倒是这船长所说的状况更为可信一些。 “官府救不了,但人家海汉人却偏偏救下来了!”船长打断了李清扬的话头道:“我宋三就是去年从肇庆府逃难出来的,要不是路上遇到了海汉人办的救济点,大概就没命活到现在了!像我这样靠海汉人救济才能留下一条命的人起码成千上万,他们做不做违法之事我不知道,但我肯定会记得我这条命是他们救下来的!” “既然如此,你为何没去投靠海汉人当移民?”李清扬继续追问道。 “当时得了热病,海汉人说容易传染旁人,虽然给了药,却不肯收我当移民。”宋三自嘲道:“我病好之后,就投了现在的东家,跟船去过三亚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是福薄……这也是我命不好,怨不得人家。” “海汉人从两广招收如此之多的移民,难道全都安置在崖州?”李清扬皱眉问道。他先前认为海汉人或许是将移民贩运到海外作为劳动力卖掉,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宋三道:“那倒也不是,海汉人控制的地盘已经不止崖州一处,只是三亚当地所安置的民众最为集中而已。据我的观察,当地至少也有三五万民众了。” 李清扬问道:“在下听说海汉人不过数百,如此之多的民众,他们如何养活得了?若是去了之后吃不饱穿不暖,又与在广东当灾民有什么两样?” “广东这状况,没法跟三亚比。”宋三很是不屑地摇摇头道:“海汉人治下两处海港,繁华程度胜过广州,当地也并无闲人,只要能动弹的人,在当地都可以找到事情做,收入远比广州为高。” “繁华胜过广州?”这还是李清扬第一次听到去过三亚的人给出如此具体的评价,立刻便来了兴趣:“宋三哥可否详细说说这三亚如何繁荣法?” 宋三道:“那三亚有两处海港,一名胜利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