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1627崛起南海 > 第479章 港岛开发

第479章 港岛开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效仿海汉之制?”林南听到李清扬提出的这个问题,先是愣了一愣,旋即便摇头道:“李兄想得太多了,海汉之制,大明是效仿不来的。”

“这是为何?”李清扬不解地追问道。

“首长们说过,大明的体制有着诸多弊端,要想改掉这些弊端,首先就得去掉皇权,这可能么?”林南摇摇头道:“首长们说他们以前生活的国度是没有皇权存在的,治理国家的最高机构也是如执委会这样由全体国民选出来的精英人物,这种事在大明肯定是没法实现的。”

“去掉皇权……”李清扬咀嚼了一下这句话,然后摇了摇头,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大概也只有这些胆大妄为的海汉人敢公开提出来了。没有了皇权,这天下将是谁的天下?

“大明需要皇权,我们这里不需要。”林南傲然道:“首长们说了,海汉治下,永远都不会出现皇权!”

李清扬再次默然,林南这种说法,基本就等同于声明了海汉不会接受大明的统治,而这跟直接宣布叛乱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因为这地方毕竟在名义上仍是属于大明的国土。但同时他也很清楚,大明现在无力对南方边陲的海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不管是封禁贸易还是出兵讨伐,对大明而言可行度都非常低。

“李兄,虽然海汉与大明在执政理念上存在着差异,但我们也有很多的共同利益,安全部的作用之一,就是保证这些共同利益不会轻易地受到侵害,保证海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是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林南在这一天的考察日程终于要结束的时候,才向李清扬道出了重点:“海汉没有立国,在如今这个阶段也没有立场与大明朝廷进行交涉,为了避免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沟通渠道。首长们希望把你留在安全部工作,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李清扬道:“锦衣卫只负责收集情报,至于作决定的,最终还是朝堂上的大人们。”

“但你们所提供的情报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大人们的决断,不是吗?”林南继续解释道:“我们希望与大明之间保持和平的关系,对于大明在北方的战事,我们也乐于给予一定的帮助,协助大明维持国内的统治。李兄,我希望你能明白,你在这里所做的事情可不是卖国,而是在帮助你的国家。”

“林兄,你说的道理我懂,但我不能完全认同你的看法。海汉要帮助大明有很多办法,为何一定要采取这种形同造反的做法?”李清扬虽然鼓起勇气提出了质疑,但就连他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

“海汉是想帮助大明,但这种帮助不是无偿的,海汉也不是打算向朝廷效忠。至于造反之类的说法,李兄今后就不要随便挂在嘴边了,免得误会。”林南轻描淡写地就将李清扬的质疑一句带过:“我也知道李兄现在还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但首长们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想送给李兄——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和我们共事究竟是对是错,是祸是福,就留待给时间来验证吧!”

时间进入1629年10月,在这个月里海汉的各个部门似乎一夜回到两年半之前刚刚登陆胜利港时的状态,所有部门的人力几乎都陷入了短缺状态,原因很简单,因为执委会同时在香港岛和安南岘港开始实施港口建设工程,再加上正处于施工状态中的昌化—石碌铁路线,这就相当于是同时在外面开了三个分基地的节奏,而相关的工程指挥和民政管理人员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于是不得不又临时从其他一些人员需求相对不那么紧张的单位进行借调。

执委当中作为人事主管的宁崎,在这段时间里精神几乎是处于崩溃的边缘。穿越者们虽然大多身兼数职,必要时可以借调到其他单位暂时顶一顶,然而现在的情况跟初来三亚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那时候再怎么艰苦,终归是在这个集体当中一同努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现在却是要去到海外一穷二白的分基地做事,对于已经习惯了本地这种相对优越生活条件的穿越者来说,这种时候就未必是人人都愿意服从组织分配了。

三个地方相比之下,昌化这边还算是条件好一点的,毕竟昌化项目已经开始了几个月,基础的生活设施也都基本得到了完善,虽然还远远比不了大本营这边的条件,但相较于穿越初期的状况却是已经好得多了。而香港岛和岘港则相对要艰苦得多,去往当地的穿越者不但要忍受生活上的不便,而且很有可能必须得面对医疗条件缺乏的风险。

虽然在这个集体中也的确有一些野心勃勃的人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但仍有很多人并不乐意去当地长期工作。宁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找人谈心和进行说服工作上面,但效果依然只能说不尽如人意。最后执委会不得不决定先暂时放缓岘港这边的建设速度,人力分配方面优先照顾昌化和香港岛所需。而刘山夏从岘港考察回来之后,当地的事务就暂时交给了阮经贵主持,执委会给他的命令是暂时先拖着,等翻了年再说。

1629年10月24日,大明崇祯二年九月初九,香港岛西南海岸。

尽管这天是传统的重阳节,但繁忙的港口工地上大概也不会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节日了。海汉建设部指挥实施的香港岛港口建设计划已经在日前开始动工,从三亚运来的上千名施工人员几乎是昼夜不停地轮换着赶工,因为他们所得到的命令便是要在年底之前就建设完成至少两处深水码头并投入使用。

按照海汉历法,现在距离年底也仅仅就两个月的时间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工地上监理工程进度的归化民干部是于大山,作为胜利港建设初期便在码头工地上进行劳作的首批建设部员工,于大山对于港口码头的建设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并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也锻炼出了一定的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因此这次建设部将他从三亚调到了施工前线,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调令虽然是建设部下的,但却是由他自行申请的。原因也很简单,于大山的独子于小宝现在常年都在广州,极少有回到三亚探亲的机会,而于大山就想着如果能距离儿子近一点,或许见面的机会也能多一点,听说执委会要在珠江口开辟新港,于大山没有多想便主动向上司提出了调动申请。

而建设部的安排也具有一定的人情味,不但按照于大山的申请,将他调往了香港岛工地任职,而且还向驻广办发出了通知,希望驻广办方面能够派出得力人手到香港岛协助建港工程——比如像于小宝这样年轻有为的归化民就很适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