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春蚕
何苗,曾经是长安城内的一名闲汉。 都城沦陷之前,何苗与几个好兄弟逃了出来。 那些天,官道上挤满了向西、向北逃难的人群,斗殴、抢夺之类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 何苗与他的兄弟反其道而行之,朝潼关的方向前进,果然一路上都安然无恙。 但靠近潼关之后,何苗等人不敢过去了。 守卫潼关的是叛军精锐,一个个凶神恶煞。 何苗等人不敢靠近,只好在崤山的一个树林里暂时隐居下来。 住在山里虽然安全,但粮食却实在不多。 这些天,何苗等人挖野菜,捕田鼠,勉强维持着生活。 何苗愁眉不展,他整天饿得难受,有气无力的靠在一棵大树上发愁。 忽然,何苗的兄弟杨千牛跑了过来:“何苗,何苗,官兵收复了潼关,正在施舍粥饭呢!” 何苗猛然跳起:“真的?!” 不等杨千牛回答,何苗就朝着潼关的方向跑去。 几个闲汉隐居的树林,距离潼关有三里多远。 走了没多久,何苗就闻到了饭食的香味。 到了潼关的城墙脚下,只见两百多平民,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在接受施舍。 何苗等人领了装在木碗里的粥饭,呼哧呼哧的吃了个底朝天。 吃完之后,何苗擦了擦嘴,看着不远处正在大声说话的一个军兵。 “各位乡亲,大家想不想吃饱饭?”那名大嗓门的士兵说道:“朝廷现在是用人之际!愿意留下来帮官兵修缮潼关的人,管饭!干活听话、卖力勤劳的,每天可以多领两个面饼!” 在那名士兵的周围,哀求留下来做工的百姓多如牛毛。 这附近方圆数百里粮食奇缺,也只有潼关内,才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可以供养灾民了。 两天之内,潼关的守军便召集了三千多民夫。 何苗等人没有家眷的牵挂,他们吃饱了之后,体力渐渐也就上来了。 每天,有守军的校尉拿着图纸,指挥何苗等人修建工事。 何苗与数十个民夫一起,负责修建一个“凸”字形的土堡。 土堡由泥土和石块一层层夯实,有四人高,上面还布置了箭楼。 让何苗感到惊讶的是,依托潼关建筑的各种工事,大多数都没有城门。 没有城门,就意味着那些土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守”。 一旦土堡沦陷,守在里面的士兵甚至都很难逃脱出去。 何苗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没听说过这种只守不攻的打法。 如果何苗能够爬到更高的堡垒上俯瞰,就会发现,整个潼关内外,被打造成了一层层、一叠叠,宛如细长鱼鳞一般的堡垒群。 这个防守阵型,叫做“春蚕”。 春蚕,作茧自缚,所以这个阵型只守不攻。 春蚕到死丝方尽,所以这个阵型能节节抵抗,一直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接下来的七八天里,来潼关干活的百姓越来越多。 而整个工事群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土堡、箭楼、陷阱、沟壑,层层叠叠的布满了整个潼关内外。 就连何苗这种不通军务的普通百姓,也能看出这个阵型的凶险之处了。 匆匆赶到潼关的叛军也不例外。 看着依山而建的大量工事,叛军将领崔乾佑目瞪口呆。 大量的工事,折断了崔乾佑的视线。 城寨土堡之中,旌旗飘扬、弓弩齐备,也不知道有多少守军在城寨里驻扎。 崔乾佑得到军情便匆匆赶来,他手上只有八千精兵。 这八千人以轻骑为主,没有攻城的器械。 原本崔乾佑以为可以趁着潼关的混乱之际,一鼓作气拿下潼关。 没想到,短短十二天,潼关就已经变成了肃杀森然、危机重重的堡垒群。 事实上,崔乾佑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划时代的防御布置。 这个叫做春蚕的阵型,依托山势地形,潼关内外的一切可利用的陡峭之处,都被明岳巧加运用,布置了易守难攻的土堡。 参加工事建设的民夫多达万人,为了吃饱饭,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让这座阵型的崛起速度,彻底超出了崔乾佑的想象! 但崔乾佑既然来了,总不可能便灰头土脸的自行退去! 在崔乾佑的命令下,三千范阳军发起试探性的攻击。 远道而来的范阳军也不下马,一排排一列列的纵马疾驰,根本不给守军放箭的机会。 兵势如潮水,仿佛无穷无尽的狂涛涌过来,连成一片散乱的阵型。 何苗穿着一身军服,手中拿着长矛,战战兢兢的躲在外围的一个土堡中。 先前看着官兵势力颇为强大,何苗便斗胆申请从军,成为了潼关守军的一员。 然而,在蜂拥而来的叛军面前,何苗身处的这个土堡,显得格外孤单落寞。 虽然何苗身边大多数士兵都表情淡定,但何苗还是忍不住的颤栗恐惧。 尤其是那气势逼人的冲锋,让何苗心惊胆寒。 潼关之外,无数战马疾驰而来,激起漫天的灰尘。 骑术精湛的叛军士兵靠近之后,迅速跳下战马,然后手持弓弩,压制潼关守军的反抗。 更有叛军中的悍勇之辈,他们嘴里咬着刀子,手中拿着用来攀爬的挠钩和绳索,猫着腰快速逼近城墙。 叛军来得极快,何苗看到城墙下立刻挤满了叛军。 整个土堡都沸腾起来——守军利用弓弩、石块奋力攻击敌人,不断有叛军倒在血泊之中。 但穿着重甲、行动敏捷的叛军也不示弱,他们虽然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但凭着挠钩,照样可以越过城墙。 何苗面前,就有这样一个挠钩。 这种挠钩像个小型船锚,丢上来勾住土墙之后,再加上一个成人的重量,很难被守军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