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叉烧你好(34)
眼见御医们要走,余光再次将人叫住:“到了药房,先给本宫送些洋金花(曼陀罗),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过来,本宫急用。” 听到余光的吩咐,御医赶忙应诺,随即快速退下去准备余光需要的药材。 皇后娘娘手的这些药材不是消炎,便是迷魂(麻醉)用的,看来娘娘对于医道很是精通啊! 产婆和御医都退下后,原本闹哄哄的寝宫中,只剩 他们看出来了,皇后娘娘这是要对德妃下手了。 余光把玩着手中的匕首,对顺意低声吩咐:“着人去烧热水,越多越好。把本宫前两天吩咐人做的羊肠线和羊肠手套拿过来,再去御膳房要三个干净的猪尿泡,顺便让人给本宫准备几坛烈酒。” 见顺意一脸不解的模样,余光嘴角轻提:“喝酒壮胆。” 顺意:“...”您要是不这么说,奴才可能还不会往这方面想。 房间中,刘可君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中间还夹杂着要人救救孩子的哭喊。 许是发现产婆和御医都不在了,刘可君的声音中带着绝望。 烈酒很快便被送过来,余光带着顺意走进房中。 见余光进来,刘可君眼中满是泪水:“皇后娘娘,求您怜惜可君,救救可君的孩子吧...” 余光笑盈盈的看着刘可君,忽然拿出御医给她的柳叶刀:“你的盆骨太窄,孩子是出不来的,刨么?” 说真的,古代的卫生条件不行,细菌太多极容易感染,她也只能让自己的速度更快一些。 剩下的,就要看刘可君的命了。 听到这,08有些疑惑:“...宿主,可这些东西,不是你之前就准备好的么。” 下一秒,08被自己的小被子结结实实的扣在床上,爬都爬不起来。 余光依旧笑盈盈的看着刘可君:“如果你不需要一个活着的孩子,本宫可以用火钳夹住他的脑袋,将他拖出来,到时可保你无碍。” 余光的话让顺意正在撒酒的手微微一抖,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剖腹取子。 刘可君也听懂了余光的打算,她紧紧的盯着余光的脸,忽然绽放出一个绝美的笑:“烦请娘娘日后怜惜这个孩子。” 余光脸上的笑意却渐渐消失,变成一张冷漠脸:“本宫没兴趣给别人带孩子。” 随着一根银针刺进刘可君穴位,刘可君成功晕了过去。 恼人的声音消失了,余光吩咐顺意将刘可君的上半身垫高,避免一会儿食物倒流将人呛死。 又顺便给刘可君灌了一碗麻沸散下去,免得等下将人痛醒。 之后才拿起手中的柳叶刀,盯着刘可君的肚皮,从哪个角度下去能恢复的更快呢? 顺意的身体抖个不停,却依旧记得余光的叮嘱,一点都不敢懈怠的用酒给房间消毒。 大概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顺意耳边忽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孩啼哭声。 顺意脚下一软,差点跪在地上:这是生出来了! 可那声音很快便消失不见,顺意耳边传来余光温柔的声音:“德妃生子时与孩子双双殒命,此为大不吉,今陛下尚在病中,恐冲撞陛下,故将德妃按贵妃奠仪与孩子一同下葬,即刻送入皇陵。” 顺意微微一愣,这不对啊,他刚刚明明听到孩子嘹亮的哭泣声,怎么可能就这么死了,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正想着,却见余光抱着一只襁褓出来送到顺意怀里,拍了拍顺意:“这件事你亲自去办,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 看着襁褓中一动不动的孩子,顺意忽然想到什么,悄悄打开襁褓看了一眼,这是...皇子! 灵光乍现,顺意当即明白了余光的意思:“殿下放心,奴才这就带着他们哭去。” 德妃难产,皇后亲自操刀为德妃剖腹产子,结果一尸两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皇宫。 为了隐藏皇后娘娘做过的事,皇后的大总管顺意公公亲自将德妃入殓,让德妃带着如皇贵妃下葬规格的陪葬品进入皇陵。 皇后娘娘怒惩宫妃的传闻并不新鲜,如今德妃之死也并未在宫中激起什么水花。 只是让宫人对余光更加畏惧罢了。 收到德妃身死的消息,叶伟斌也是松了口气。 母后果然是打了让德妃去母留子的主意,只是这个所谓的子,最终也没能留住。 还好他提前做了安排,否则今日岂不是失了先机。 吕鑫则是疑惑的蹙眉,自打进入皇宫,她的心里就越发不安稳。 按理来说,皇后身上的气运已经到了能够吞噬煞气的地步,是万万不可能失手的,就算保不住那个德妃,至少也能留下德妃的孩子。 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正想着,就见听到环佩清脆的碰撞声,显然是余光一行人回了寝宫。 知晓德妃的死讯,叶伟斌脸上露出些许得意之色。 看向余光的眼神中也带上了些许挑衅之意:母后如今还不是要指望他。 余光远远便看到叶伟斌那强行憋笑的模样,原本淡漠的脸上缓缓勾起一抹微笑:果然,基因这东西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叶伟斌应该也是随了最初那书生的性子,竟是连掩饰都不会,哪里能比得上叶晨半分演技。 见余光笑盈盈的看着自己,叶伟斌知道母后是要来向自己示好,当即上前一步对余光拱手:“儿臣刚刚就想说,当日我母子分离之时,儿臣心如刀绞,原想着就此流浪于民间,再不管朝堂之事,却没想到,儿臣如今竟还有与母后再见的一日。”.. 余光一脸欣慰的对叶伟斌点头:“我儿真的长大了,就是脑子发育的还不好,所以说,人要多多往外走走看看,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脑子会生锈的。” 叶伟斌没想到余光会说出这般刻薄的话,当即开始挽尊:“母后说笑了,许是儿臣沉浸在悲伤中太过自我放逐,并未留意到身边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