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零章 四方云动
后改错字】略显昏暗的走廊上,莫测面色凝重,一遍遍地推敲长生节计划的所有细节。 没错,艾良根本不是要制造什么爆炸,“长生节”计划更不是几十颗契约灯泡炸弹的恐怖袭击,而是要将整个热泉市变为一座死城。 没错,用的就是红石村那个类似“石化”的契约物品! 艾良能制作“爆破”灯泡,没理由不能制作“石化”灯泡,因为用的都是源石,只是符源之语不同罢了。 想想红石村但是的惨状全村人无一幸免,那个村庄虽然面积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但纵横也足有数百米的距离。 能将百米范围内的所有村民石化,足以说明那个“石化”的影响范围。 威力如此恐怖的契约灯泡在热泉市分散安置上百个,同时发动的话,威力可想而知。 这才是长生节计划的真面目! 莫测通过与红方的对话,再次确认自己对于设想中的长生节计划作出一次验证。 是真的 其他细枝末节的东西,也就容易想通了。 红石村发生的事情,除了“邀请”红方参与长生节计划的目的之外,应该还是一次“试验”—— 通过这次试验,艾良至少掌握了“石化”的影响范围,效果如何他可能通过这次试验去验证“石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将热泉市彻底摧毁。 而那个偏僻而又安静的小村子,还有数十名村民的鲜活生命,则很不幸地成为了他的试验品。 而对于红方的拒绝,艾良有可能在意料之中,也有可能在意料之外,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艾良在遭到拒绝之后,并没有停止单方面实施“长生节计划”! 对于他忽然去永阳照明打工,很可能也是担心红方这边泄露消息,从而做出一次“误导”——误导监察署一旦获知了行动,会因为沿着线索查询到仓库中那些“爆破”灯泡,从而误认为长生节计划只是一次预谋的炸弹案件。 这样,监察署很可能就这样被瞒过去,从而保护真正的“长生节计划”在暗中顺利实施。 本来,想想就是不对的——身为影组织代理人的艾良费尽心力筹谋的恐怖袭击,怎么可能仅仅只是十几颗炸弹的案子? “爆破”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五米?十米?恐怕十米开外的人就不受“炸弹”的影响,就算有四十颗炸弹同时爆炸,恐怕造成的影响也极为有限。 如果是上百颗“石化”的话,后果则完全不一样了。 一颗“石化”就能将几百米内的所有人变成尸体,一批的话恐怕能瞬间造成热泉市大量市民殒命。 只是此时,莫测仍然不知道艾良为什么要采用如此狠辣的计划,这与艾良的真实目的有关。 可能是莫测只能大概推测,影组织的目的是挑起南方行省与联邦的战争,战争会导致什么?当然是大量的人口死亡。 热泉市的“长生节计划”,同样会导致大批市民死亡。 这是否说明,影组织的目的表面上是挑起战争,但是真实的目的是针对铁民的“人口清除”? 还有还有一个原来就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是“灵魂歌者”?艾良为什么要和这位自由国度的契约者合作? 是不是真的代表着“影”组织与宗白衣口中的废契约组织——“自由国度”走到了一起? “这样的话” 莫测攀上了三楼的楼梯,看到会议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明白薇拉队长他们还在宗白衣小队商讨应对方案后,重重地呼了一口气: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真得要求潘多拉总部的半灵支援了。” 原因无他,为了实施屠戮整个城市的“宏大”计划,艾良在战力方面不可能只依靠灵魂歌者一个人。 一个黄级灵魂歌者,绝对不足以对抗监察署能够调动的支援力量,更无法靠他抹平阻挡长生节计划的一切干扰。 如果说艾良没有后手,没有保证计划实施的强者在侧,莫测是说什么都不可能相信的。 既然这样,就必须要求潘多拉总部降下半灵了,不然,很可能无法对抗影组织。 “九头水蛇”的恐怖力量,还是让人回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的。 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了 那就是征集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进行阻止! 幸好,在这个时候掌握了长生节计划的轮廓,一切还都能来得及。 莫测对此真的感觉庆幸在这之前,他一直沿着线索步步推断,想要根据切实的证据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掀开掩盖在阴谋下的真实。 但是,他尝试了很多次,却又失败了很多次,艾良就像一个指南打北的操纵者,让他的注意力不停随着对方预设好的误导摆动。 直到看到黑板上“红石村”三个字。 看到这个案子游离于长生节计划之外,两者之间似是毫无关系的样子,莫测也很习惯性地进行了假设,假设这个案子是不是艾良做的,从而进行反推。 红石村惨案的嫌疑人有两个人,一个人是艾良的话,他又很自然地将已知的人一一代入进行验证。 在尝试到红方的时候,他忽然间觉得逻辑上似乎说的通的。 之后,有了回来路上有小白验证已经安装的灯泡是不是被提前替换的可能,莫测又想到了艾良会不会使用在红石村的那个“石化” 逻辑似乎更加通顺了,而且,他被上百枚“石化”在热泉市同时点亮的情景骇然。 直到重新阅读红方经过审讯的契约能力记录,莫测最终意识到,红方会不会是对自己使用了契约能力呢 一条条暗中潜伏的线索竟然彼此相连,丝丝入扣,相互契合起来。 于是,他这才初窥了长生节计划的真容,当然,这只是假设的设定。 不过,现在已经在与红方的对话中进行了验证,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这不是靠推理,更不是靠经验,而是依靠着假设得来的那一点“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