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绳
杜若梨跟好朋友站在一起,全程未说话。 既不说应该救人,也不说不应该救。 应该救她说不出口,甚至恨不得直接淹死他们得了。 不应该救她也说不出口,族人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恩怨,拿在这个时候说显得小气。 她相信,只要她说出来,杜长贵父子和杜若真家的男丁是不会下去帮忙的,少了主心骨与小半人手,这支队伍组建不起来。 但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遇到危机时,幸存者一次逃避,就有可能次次逃避,为数不多的团魂就这么散了。 没有团魂,不抱团取暖,他们谁也别想走到边疆去,在边疆安稳立足。 包括她自己。 所以,在这种时候,有人愿意站出来,并提出聪明的解决方法,她还是很高兴的。 尤其这个人还是自己人。 她愿意将这次救人看成一次试练,人心善良的试练,团魂的试练,作战配合的试练。 至于被救起来的是谁,那太不重要了。 杜若梨看向身旁的杜若真,杜若真眼睛贼亮,一脸的跃跃欲试。两人对视一眼,跟在救援队伍后面。 三堂祖母上来给她们一人一个爆栗子:“哪有热闹,哪有你们。小姑娘家家的,注意安全,不要朝水边凑,遇到不对赶紧跑。” 随即大声吩咐自己生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看着点两个丫头。丫头少了一根汗毛,你们也不用回来了。” 四个中年汉子唯唯诺诺:“记住了,娘!” 杜若梨可算是知道杜若真为何胆大包天了,祖母惯的呗! 正要出发,陆际洲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扔给杜长贵一卷拇指粗的绳子:“用这个。” 绳子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坚韧无比。除非用火烧,用刀砍,拉是拉不断的。比他们准备的棕绳子可好太多了,棕绳子承受能力有限,随时有崩断的风险。 杜长贵拱手:“多谢陆郎君!” 陆际洲点点头,没有说话。 救援队出发,杜长贵走在最前面,杜若梨和杜若真姐妹走在最后面。一路下坡滑行,来到水边一处小平台,既离水位线高,又跟水里的人直线距离最短。 好在没有新的洪水漫过来,杜至忠与章秀禾还在原地打转。杜至忠漂在水上;章秀禾不知何时抓到了一块浮木,也在水上漂着。 两家的家人已经到了一会儿,站在水边不知所措。不时拿脚试探着下水,最终又收回来了。 看到救援队伍到来,大家同时露出狂喜。章秀禾张嘴大叫,又灌了一口泥水。 杜长贵怒斥:“闭嘴!不说话没人将你当哑巴!” 玩儿命似的跑了一路,又饿又累,谁不想坐下来歇一歇,喝口热水?竟然还要下来救人!这两人身强力壮的,眼不花,耳不聋,居然落在老弱病残身后一大截,叫洪水卷了去。 但凡不是亲人,他吃多了也不会管。 不仅不管,还站在一边看笑话,就着笑话下饭,还能省下一碗菜。 所以,看到章秀禾逼逼赖赖,增加救援难度,忍不住发火。 章秀禾果然不做声了,眼巴巴的看着他,希望立马被救。 杜长贵不再看她一眼,回头找到一块大石头。跟几个汉子一起使劲推了几下,石头纹丝不动,确认石头是稳固的,这才让儿子杜至孝站到石头前。 因为即将溺死之人,会爆发出巨大的力气,将拉他的人一并拉入水里淹死。只有借助巨石的力量,才能避免这一切。 用陆际洲的绳子将杜至孝牢牢的固定在石头上,左右各两个人保护着他,前后左右再派四个人盯着绳子。确保万无一失后,杜至孝将一丈多长的竹竿缓缓伸出去,伸进水里。 漂在水里的杜至忠,瞅准竹竿来的方向,眼疾手快的游过去,一把抓住竹竿,就像抓住救命稻草。 章秀禾不会游泳,到底晚了一步,恨得牙痒痒。 眼看杜至忠抓稳竹竿,总指挥杜长贵一声令下:“收!” 杜至孝开始一点一点向后收竹竿,竹竿那头的杜至忠重若千钧,每收起一点都要耗费十分力气,因此收得很慢很慢。 其余人配合着他,要么用肩膀顶着他的肩膀,不让他的身体前倾,被绳子勒住皮肉;要么靠在石头后面,把着收上来的竹竿,给他借一点力;要么紧紧盯着石头,盯着绳子,一旦出现危险,立马示警,该扔掉竹竿自保就扔掉竹竿自保,该调整策略就调整策略。 危急关头,大家真的拧成了一股绳,杜若梨和杜若真在旁边看得热泪盈眶。 杜若真将自己的大堂哥杜至全叫到一边,给他拿了一包食物,里面有两个大白馒头,几块猪肉干和一小罐鸡枞油:“这是阿梨带来的,快吃,待会儿该你上了,吃饱才有力气。” “多谢阿梨妹妹!妹妹想的周到!” 杜至全还真饿了,前胸贴着后背,想着一会儿要做杜至孝一样的重活,接过食物,将馒头分开,给里面夹一勺鸡枞油,随后一口馒头,一口肉干,吃得喷香。 杜若梨再次回到石头边,此时,杜至忠已经离开水面,悬在半空中了。因为脚下忽然失去支撑,变得格外紧张,手脚在空中胡乱扑腾。 他这一扑腾,杜至孝扛不住了,胳膊不停颤抖,险些将竹竿甩出去。 杜长贵气得破口大骂:“动什么动!摆什么摆!要死赶紧去死,别在这里害人!” 杜至忠果然老实了,抓着竹竿一动不动。 杜至孝靠在石头上缓了一会儿,才又用力将人向上拉。上山雨停之后换下来的干衣裳,再次被汗水湿透。 好在身后的竹竿越来越长,能帮忙借力的人越来越多,他要用的力气越来越小,还能支撑的住。 终于,杜至忠的头露出平台。众人大吼一声,手下猛然发力,将他挑起来,扔到平台上。 杜若梨姐妹赶紧跑到石头边解开绳子,扶住摇摇欲坠的杜至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