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挚爱的光芒 >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媳妇儿,你这几天状态很好,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我觉得你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今天找覃大夫说你现在各方面都挺好,是不是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他说还得观察,下周再看能不能转。媳妇啊,你千万不能再出现其它问题了,不能再给覃大夫阻止你转出来的借口了,再加把油吧,尽快好起来!

这两天晚上我回家陪儿子了,说实话,我还真不习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更惦记你,更闹心,还不如守在大厅里踏实。所以,早晨把儿子送到海明爸爸车上,我就急三火四地赶到医院打听你的情况,然后在大厅里守着,觉得安心多了。

这几天我从医院到家里来回都是骑共享单车,刚开始有点儿不会骑了,毕竟三十多年没骑自行车,但骑一两次就没问题了。不能开车,因为医院外面没有车位,停在医院内一天的停车费得二十元,能省一点是一点。我守在大厅里那三十多天,一天三顿饭才花二十多元呢。提起那段时间吃饭,真是对付,医院附近的小饭店都让我吃遍了,什么便宜什么便捷吃什么。那时吃饭完全是为了填饱肚子,哪有心情品尝好不好吃啊,只想赶快吃完返回大厅。这两天早晚在家里吃,不能糊弄儿子,饭菜好多了,我吃的也挺好。

现在是中午,大厅里不算太吵,我再给你写一点儿我转业以后的事吧。其实你都知道,我还是想写出来。

军队干部确定转业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主择业,一个是分配安置工作。由于转业干部想在地方安置一个比较满意的单位和工作非常难,很多人选择了自主择业,这有三个好处,一是转业时部队发给一笔数量可观的补助费,二是转业后每月的退役金比到地方安置工作的工资还多,三是可以再就业或创业。我选择的是分配安置,因为我就是想到地方工作才强烈要求转业的。我的构想是:如果能活到八十岁,那么童年和上学二十年,军旅生涯二十年,地方工作二十年,退休养老二十年,四个二十年,经历丰富,没有白活。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知道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比较难,但没想到这么艰难,很多人完全是靠个人的关系找安置单位,没有关系的整天能愁死。我是既不愿送礼也不想拉关系,还不想进权力机关,只想找一个清净的单位、平淡的工作,远离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这就更难了。好在市委组织部和政府军转办还真帮我,尤其是军转办主任为我操了很多心,动用了很多关系,我至今仍然非常感激他。他们给我找了好几个党政部门,我都觉得不适合我,没有同意。到11月份,其他转业干部都上班了,只有我成为老大难。快到年底了,军转办主任说市总工会需要一个会写材料的,让我考虑一下,三天内给他回话。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还有总工会这么个单位,便找人打听、上网查,最后决定去。军转办主任如释重负,没几天我就报到上班了。

我选择市总工会,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工会不是权力机关,二是工会做善事好事,三是福利待遇不错,特别是做善事好事正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后来不少战友对我很不理解,甚至几年后还有人说我不该去总工会这个单位,问我后不后悔,我有时解释一下,有时则一笑了之,因为他们对工会太不了解,多说无益。但有一句话我肯定会说,那就是“到市总工会工作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这一辈子,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我多次调换单位,只有这次是我唯一自己做主选择的单位,而且是我最喜欢的工作,怎么可能后悔呢?几年之后,很多战友、朋友不断从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有关我的报道,感到很惊讶,纷纷议论:这家伙在无所重轻的不受待见的工会还能做得风生水起,不可想象。

那时,市总工会完成机关机构改革才两个月,各部门的领导职务全部配满,我的职务只能是正处级调研员,被安排在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写材料。刚去时,有人说我是近二十年第一个进市总工会机关的军转干部,过去都是安置到下属的事业单位,问我是靠什么关系进来的;还有人说我这么年轻就是正处级,他们眼看要退休了还没熬上副处,心里不平衡。我明显地感觉到,机关一百三十多人都在盯着我呢,我必须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角色。我审视自己:我不再是被人称呼为“首长”的领导了,没有自己的大办公室了,没有可指挥的人了,没有人给我敬礼了,没有专车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那个比我早来两天的临时工小女孩都是我的老兵。我必须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过去的“我”从脑子里抹去。

我被安排在打字室、资料室、图书室合为一体的一个大房间内办公,工作人员本来就多,每天出出进进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乱哄哄的很热闹。我的办公条件从一个人的办公室变为“大杂店”的场所,而且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材料,这对我也是个考验。他们对我很好奇,无论是来打文件的取文件的查资料的借书的还是没事来溜达的,无论是老的少的还是男的女的,都要过来和我聊一会儿,问我在部队的情况、来这里适不适应,有的还给我介绍机关各部门人员和工会工作情况。我一下子觉得这个“大杂店”挺好,是认识同事熟悉情况了解工作难得的场所,所以我热情地对待和尊重来看我的每一个人,不管一天来多少人或同一个人来几次,我都会站起来笑脸相迎,走时送到门口。不知不觉地,机关一百多号人我都认识了,有的还成为我的好朋友,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加之我看了大量与工会有关的资料和书籍,很快就独立工作了,不到五个月就开始写大材料。有不少人说我角色转变的太快了,工作适应的太快了,他们认识的军转干部在地方许多年了还没适应过来。其实,我自己非常清楚,转变是痛苦的,适应是艰难的。我当时想,“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应当主动去适应环境,不能坐等环境来适应自己,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否则自己闹心,别人看着别扭。

不到一年时间,市总工会主席换人了。那时的市总工会主席,是市委常委,属于市委领导,有一定的权威。新来的主席平易近人,能力很强,刚来就下到几个大企业调研,一连几天时间,我跟随将他每天零碎的谈话整理成材料,及时发到市总工会机关部门和区县总工会。在最后一家国防企业吃饭时,他突然走到我身边给我敬酒,说我把他的谈话整理得太好了,其实讲的没有那么好,很感谢我。我受宠若惊,赶紧站起来说,都是领导讲的,我只是把它变成文字而已。我是他那几天唯一站起来敬酒的人。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