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得胜归来(求订阅求月票)
邵阳顿了顿又道:“而且郡内确实有很多生面孔来大量购买粮食,幸亏之前府县镇一直都是限量购买,所以他们只能派出更多人手分地购买,如此一来,他们的目标就明显了些。 早些时候也有地方发现了不妥,上报了府城,只是他们都以为是那些越人,越人虽攻下祁阳郡却不会耕种,当地百姓又都跑了,没有吃的,所以才会到处来买粮食。 官员们只是把各地的粮食限购数量往下又调了一些,并没有想那么多。 这次收到我的加急信件,才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派人一调查,果然发现了端倪。 越人本就非常骁勇善战,若不是人数不多,恐怕早就继续南侵,现在和胡人联合,人少的劣势一下子就没了。 加上胡人也是擅长骑马打仗的民族,如此一来,等他们磨合的差不多,很有可能发动南侵。” 一旦南侵嘉运城首当其冲,外祖一家危矣。 收到回信邵阳第一时间与父亲商议,这是军情,邵郡守不敢耽搁,直接上报给了朝廷。 大炎朝虽重文轻武,但皇帝并不昏庸,也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直接让人带兵前去增员,可这朝堂之上一群文臣,确实无将可派。 最后一通商议,决定封邵郡守的长子邵靖为先锋将军,带领援兵前往嘉云城支援。 身为郡守是不可能随意离开驻守之地的,就算邵郡守想亲自带兵去支援都不行。 如今重担落在长子身上,邵郡守是又骄傲又担心。 邵阳不放心大哥,于是跟父亲说他也一起去,负责押运粮草。 邵郡守想想,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重中之重,交给小二子也放心两人比竟是亲兄弟。 于是邵阳就跟着一起去了嘉运城。 从南岳到嘉运路途遥远,一路上又带着辎重,后面是数万的士兵,行进速度可想而知。 说来也巧,等他们到了嘉运城正好赶上胡人和越人准备对嘉运城进攻! 几万大军已经陈兵在嘉运城外面的那大片空地上,在那里开始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叫阵。 嘉运城本身守军并不多,只有两万,还是之前祁阳城破,逃过来了一万多人,朝廷让他们嘉运城收编了,这才达到了三万多人。 可和对方比起来那就相差悬殊了,两国联合,兵力足有五六万,更不要说个个人高马大,善骑射。 正在嘉运城一众官员一筹莫展的时候,援军到了,而且还是五万大军!来了就直接就对胡越联军进行了包抄,根本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这一下可算是完全反转了。 本来是大军压境,现在变成瓮中捉鳖! 这还是得益于邵阳外祖的仁慈之心,嘉运城郡守觉得自己兵力不多,就想着先让嘉运郡北边的百姓们先行撤离,以免伤及无辜。 自己带领部下在此死守,给朝廷拖延些时间。 所以那些百姓都已经往南而去,邵阳他们过来的时候正好碰上。 碰到了这么多拖家带口的,肯定要打听一下,这一下知道了嘉运郡的危急,不过也从那些当地人中知道了一条近路,可以直接绕的胡越联军的后方。 也就是因此,他们如神兵天降,一下子就堵在了敌军的身后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 嘉运郡守更不是吃素的,直接出兵与援军前后夹击,打的刚刚联合的两股势力溃不成军!之后他们乘胜追击,直接把对方打的退出了祁阳郡! 虽然把敌人打回了老巢,可他们还是在关外虎视眈眈,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又会来咬上一口。 两国联军屯兵关外,只要对方不退兵,耗个几年都有可能。 不过他们倒是不怕,毕竟背靠着大炎朝粮草充足,还是可以顶住的。至于越人和胡人就不好说了,他们那边本来就贫瘠,现在消耗了这么多,还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缓过来。 等嘉运郡大捷的消息传回朝上,炎帝直接传旨封了邵靖为祁阳郡守,命他镇守祁阳郡,同时镇守边关。 等这一切事了了,邵阳才回来,而这一来一去,几个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回来第一件事儿,他就过来上门道谢,毕竟之前已经说过要来,结果却一直没过来。而且若是没有方有为的提醒,说不好嘉运城已经被打个猝不及防。 若是嘉运城失守,易城估计也很难保住,这两个城池的防御都是比较低的。 方有为和方云平听了邵阳的话,心里是一阵后怕。 没想到自己的猜测真的成真了,可以想象当时有多么紧急,幸好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发展了。 方云平见气氛有些沉重,忙道:“这饭菜都上了好一会儿了,再不吃就凉了,大家边吃边聊。” 于是几人推杯换盏,气氛渐渐热络了起来。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龙神庙上。 现在庙都已经建起来了,名声也打出去了,方云平也不再藏着掖着,就跟邵阳说起了龙神的事情。 当然,凭空给银子啥的就算了,这不能说,要不然可能会给家族带来大麻烦,这种事还是不要传出去为好。 邵阳听得一脸惊奇,之前在路上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一路确实是太过顺利了。 一路上碰到的都是能吃的野物,凶猛的野兽一次都没碰上。 就连那山贼都像是提前知道一样,己方没有一个伤亡,就把山贼全收拾了。 之后更是一次都没有被淋到雨,要么是还没有下雨,要么就是下过以后,这就很神奇了。 之前他就觉得太过巧合,可又没有别的可以解释。 可现在一切都解释的通了,一切都是龙神保佑啊! 龙神,顾名思义,就是水神啊!控雨那还不是小意思。 想到外祖那边又有些干旱,于是就问道:“不知道若是我在此向龙神为嘉运城那边求雨,能不能灵验?” 方云平和方有为面面相觑,他们还真不敢保证,这事儿不是他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