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原则问题不可能让步
粮食?
宋沅顿时敏感,听得也越发仔细。
“宋大人可了解过西北民政了?”一位老将军突然问话。
宋沅忙道:“了解过了,一路走来也瞧见不少,但尚未到各地细看,上任之后,便有计划去各处细看。”
“西北缺水少粮,能种粮食的地方不多,无法自给自足,边关大军的口粮会在秋收后陆续送来,但是百姓的口粮可就难以保障了,虽然有来往客商,但因匈奴散骑的骚扰,粮食价贵,寻常百姓便是倾家荡产也没办法保证一冬的温饱。”宋润再次强调了西北的情况:“你心里得有机会,不说明年后年,单说今年入冬,你有什么打算?”
离着秋收还有月余,这个时候让她想法子帮百姓解决没粮食过冬的问题?
他们是不是都忘了她才刚来,还不了解具体情况?
宋沅本想说宋润是不是在开玩笑,可一看他们都盯着自己,脸色也不敢冒出半分轻浮,一番认真思索后才道:“过日子无非开源节流,秋收在即,开源略有些晚了,却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军中帮助,在秋收时别出乱子,免得雪上加霜。”
“这个你大可放心。”宋润给了保证:“秋收事关百姓生计,平时再怎么懒散,秋收的时候也会加强巡视,不让他们这般猖狂。”
这话听着有点意思,但宋润不说清楚,宋沅也就不现在追问,接着他的话就说:“西北今年有可收,虽然朝廷下令,优先供给军中,但是商人逐利,总会想方设法的弄一些去卖,他们不会白来,定会运来粮食与百姓交换,问题就在于,军中能否保证他们不受匈奴散骑的影响。”
“今年的除了供给军中还能卖给客商?”立刻有人发现了问题,其他几位老将军也严肃起来。
在他们的认知里,不管收多少,都应该全部供应军中,只有等军中将士人手一件御寒的衣后,才能给百姓用。
但这显然不是宋沅的想法,优先供给军中,不是说等军中将士都有了才能让百姓受惠,而是侧重军中,同时能让百姓受惠。
看他们都盯着自己,宋沅面色正肃:“百姓辛苦数月,总要有所收获。”
“那宋大人打算如何分配今年的?”他们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就连宋润都想知道。
这东西没有便算了,既然有了,还有这么大的好处,谁不想率先享受?高阶将领虽不稀罕这东西,但这东西能给手底下的人受惠,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松口。
“目前.”她顿了顿:“无可奉告。”
怎么分配她心里有数,但不能说。
话一出口,几位老将军的表情就有些不高兴了,宋沅也不在乎,在其位谋其政,她身为行督刺史主管民政,自然以民政为先,这种老将军对她来说固然是一条很重要的人脉,但谄媚权贵与为民请命在她这里从来就不平等存在。
几位老将军离开后,宋沅抱拳请罪:“我怕是得罪人了,浪费二哥的一番苦心。”
“你是民政主官,你不为百姓着想,还指望谁为百姓着想?”宋润拍拍她的肩:“无妨,你得明白,不管是什么人脉关系,终究逃不脱利益二字,你在这件事上不肯让他们得利,他们也不会轻易与你交恶,西北民政握在你一个人手里,只要民政有了起色,他们自会对你和颜悦色,你若一开始就对他们有求必应,人家反倒看不上你了。”
宋沅点点头:“二哥的话我记住了。”
“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宋润眼中含笑:“与我就不要客气了。”
宋沅笑起来:“还真有一件,我希望二哥统计一下军中将士的情况,寒冬无厚衣避寒的将士先要两万人,我对今年的收成抱有的希望并不大,但两万件冬衣应该没有问题,届时若是收成可观,我会适当加数送来,但剩下的便不会再供给军中,西北苦寒,百姓冬日最是难熬,我总要留一些让百姓受惠,只有百姓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好,才能在来年鼓励百姓多多种植,这对扩大种植才是最有利的,百姓不受惠,是不会甘心种植的。”
“的确是这个道理。”宋润若有所思:“这倒不难,我会尽快让人把名单给你,只是,你真的打算不给高阶将领一点好处?”
宋沅沉吟一番:“到时候再说吧。”
“你心里有数就好了。”宋润也不过多插手她的事,再次扬起笑意:“军中不得留宿,如今时辰还早,随我进城回家,你嫂嫂早知道你要到了,这几日都在家中准备着呢。”
宋沅一口答应,出帐后叫上卫晏等人,跟着宋润出营,快马走了半个时辰,就见一座城池屹立在旷野之上,他们策马进城,穿过守备森严的瓮城,从城门洞子里出来,眼前豁然开阔。
笔直宽敞的街道两侧店铺林立,中间行马,两侧通人,往来穿梭井然有序,巷道整齐铺排,若非街道两侧百步一座箭楼,几乎与京兆城无异。
他们在府宅前停下,并不是想象中气派的宅子,大门平平无奇,瞧着就是寻常人家,宋润下马敲门,很快就有人来了。
“是谁?”清澈的童声在门里询问。
宋润回头看着宋沅笑了笑:“是我,爹爹,快开门。”
大门立马开了,五六岁大的小孩开心的蹦跳:“爹爹。”
宋润摸摸他的头,微微侧身示意:“这便是你小叔叔,快些见礼。”
小孩仰头看着宋沅,圆乎乎的脸上表情古怪精灵,抱着小手作揖:“拜见小叔叔。”
宋沅手心一摊,给了他一块,他眼睛顿时大亮,看得出很想要,指头戳了戳,看向宋润询问能不能要,宋润点头了他才开心的拿过来。
宋润带着宋沅进门,宋沅四下瞧了瞧,院子不大,简简单单的一个院子,前院待客,后院住人,拢共不过十间屋子,收拾的干净整洁,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廊下还有两个,一个认真写字,一个趴在旁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