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章 危机爆发
“我也是,可是……”
“我不相信那儿能开饭店,咱们去那儿住还差不多。”
“咱们没有村里的土地,去住那儿干什么?离县城那么远。”确实,当时官村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
“你们就别担心了,县城将来肯定向西北发展,在那儿开个饭店,用不了多久就火了。”
“我已经安排二毛明天就开始建设,妈,从今以后你就别推着车上街了,和我爸到工地上看着点。爸,等房子建好了你就停薪留职,专心开咱们的饭店。”
当时工厂效益不好,鼓励工人停薪留职。
就是你可以不上班,不领工资,但是保留着你国营企业的身份。
在哪个年代,有正式工作的,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
“工人老大哥”,那是除了干部之外第二让人羡慕的群体。
所以说,工人身份的含金量相当高。
当然了,在后来国营企业的倒闭潮中,和这个身份对应的是“提前退休以及几百块钱的安置费”,随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厂里已经开始拖欠工资了,停薪留职的人越来越多。
钟庸有这个思想准备,却没相中钟国仁选的那个地方。
钟庸不说话,一口接一口地吐着烟圈。
“爸,您放心,要是饭店不挣钱,也算我给咱家建了两座房,你们住那儿就行了,我的手机店足够养活咱们一家子。”
这是实话,“你的钱也是钱啊!”
钟国仁转移了话题:“爸,你去学学开车吧!”
钟庸眼里的亮光一闪而过,“我学开车干什么,咱又不买车。”
“爸,咱们的饭店肯定能挣钱,然后,咱们买一台车,你去进货买菜啥的就开自己的车。”
前世,父亲没有等到家里买车的时候就去世了。
今生,一定要让父亲学会开车,带着母亲到全国各地旅游。
“你看看,你还说地方不行,国仁还准备给你买车呢!”
钟庸咧嘴笑了,“能挣钱当然好!”
钟国仁早有打算,手机店里也需要一台车,要不二毛也不方便。
让父亲学会开车,办一个驾驶证,这是将来必须的生存技能。
二毛召集自己原来的手下,热火朝天地开工了。
开工之前,钟国仁带二毛来到汴城市汽车贸易中心,为他买了一台客货两用车。
八万元,二毛坚持要用自己的钱,钟国仁还是按照一人一半付了钱,说这是两个人的资产。
二毛这几年最正确的就是忙里偷闲,学会了开车,办了一个驾驶证。
跟着钟国仁一个多月时间,自己不但有了大哥大,也有了自己的汽车。
别看只是客货两用车,这在当时是相当的炸裂!
二毛那个感觉啊!美的梦里都要笑醒好多次。
“学会多条腿走路!”二毛记住了钟国仁这句话。
他要把这班建筑工人带好,从国仁家的房子开始,加强管理,严把质量,把队伍越带越大。
像国仁说的那样,将来实现多元化经营,做到“立足预县,覆盖全省,走向全国。”
通过钟国仁的言传身教,二毛在管理上有了很大进步。
逐步学会了用制度管理人,用思想凝聚人,用行动感召人。
这就是钟国仁的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和二毛合作,以及将来的宋青保,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壮大。
要是离开了自己他们就不能发展,那就是钟国仁自己的失败。
钟国仁终于不那么忙了,官村的房子开工后一切顺利,父母也有了牵挂,每天都往工地跑。
特别是父亲,每天下班后总要去看看,精神劲头更足了。
母亲更是往工地上送水,天热就送绿豆汤,每天都笑哈哈的。
弟弟钟国义中招结束了,也是每天往工地跑。
钟国仁知道后,给他规定了,让他7月份之后就开始在家学习。
按照他的平时成绩和这次表现,考上预县一中应该是没问题的。
前世他也是考上一中后,父亲出事,导致了成绩下滑,最后考大学很不理想。
7月1日,钟国仁给黄海明打了个电话。
“三哥,你的股票卖完了没有!说不定明天会有大变化!”
第二天,泰酷辣国家宣布取消联系汇率之后,开起了亚洲金融风暴之旅。
一些亚洲国家开始金融动荡。
港岛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在其他国家的冲击下,开启了一路下跌之路。
“六弟,已经处理完了,现在看来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黄明海的经济嗅觉很灵敏。
“那就好,谢谢你给我们提供的最新款式的产品,让我赚钱赚到手软。”
“哈哈哈!这才是好兄弟,不帮你我帮谁呢?再说了,帮你就是在帮我!”
钟国仁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自己挣的这个都是小钱,能避免股市的损失,那才是大头。
“六弟,我今天也在港岛见证了历史!”
“太解气了,太让人激动了。“作为华夏国一大耻辱,港岛一百多年前被丑吉利国侵占。
经过华夏国的多年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华夏国最高领导亲自到场,宣布成立华夏国港岛特区政府。
这是华夏国崛起的标志,更是实力和地位提升的标志。
想到华夏国近代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再联想到二十多年后飞速发展的综合国力。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粤省一个省的GDP都要超过西边的罗刹国。
现在亚洲第一的东瀛国,将被华夏国远远的甩在身后。并且就是这一次危机,开启了东瀛国经济衰败的历史。
钟国仁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高兴地说:“我们将见证更多的历史,祖国会越来越好!”
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让黄海明楞了几秒:“是啊,两年后,奥岛也要回归祖国!”
“三哥,将来正是你们大展宏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
有感于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