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五章:超前的国家博物馆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没人说话,甚至连眼睛都不眨,只有黄古清和唐兰轩的脸上带着笑容。
林然猛的睁开眼睛,他的心里有答案了。
拿起桌上的鼻烟壶,林然兴奋地说道:“这是碧玉衔环耳方壶,是清中期的文物。”
鼻烟壶高二十三厘米,口径六点五厘米,足径七厘米。
表面看上去特别质朴,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华夏的产物,而是在清代中期,欧洲传教士送给雍正的礼物。
逐渐流行,成为社会时尚。欧洲鼻烟一般经粤海关转贡皇室,亦有部分由西洋传教士带进京贡进给皇帝。
所以,他才看上去像晚清的文物,确切地说,如果不是因为现在市面上没有鼻烟壶卖,说是现代的产物也有人信。
林然扫了一眼其他人,对黄古清说道:“老板,这鼻烟壶卖吗?”
黄古清先是一愣,然后笑了起来,对林然说道:“林先生果然好眼光,竟然连这都能想到。”
他们都只往官窑方向去想,却忽略是国外贡品的可能。
如此说来,这可是清代皇帝使用过的鼻烟壶,价值就不一般了。
林然虽没有说是哪位皇帝,但价值他们已经能够猜到了。
“当然卖,价格就是我刚才说的,小店诚信经营,绝对不坐地起价。”老板把盒子也从柜台里拿了出来,问道,“你们要吗?我给你包装起来。”
“要。”唐兰轩回道,皇帝用过的鼻烟壶,对他们故宫博物馆而已,无疑是无价之宝
在故宫博物馆工作了也二十年了,唐兰轩能被林然称为老师,在鉴赏古玩的造诣上自然不比林然低。
当然,这是在林然并没有完全展现实力的份上。
古玩鉴定讲究的就是经验,两世为人,林然的经验以及不比老师低了,只是感恩于唐兰轩的教诲,折服于其人品。
但学习了鉴宝秘术后,林然也有些失落。
因为刚才那些事,都仿佛是有看不见的双手在指引他,一步步找出最后的答案。
这不就意味着,鉴宝学习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柜台前,黄古清一脸笑容站着,帮助他们把鼻烟壶放好。
既然是走对公账户,唐兰轩自然也没有以个人名义购买,他相信将来申请经费的时候用的上,所以让黄古清帮他开一张发票。
发票的一方是后海典当行,另外一方...
黄古清难以置信的写下了故宫博物馆五个字。
对方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收藏大家,但他的藏品,却是任何一个收藏家都比不上的。
黄古清热情地将他们送出了门口,心想:这下他可有一个金字招牌了,故宫博物馆都在他店里入手文物,其他人还用得着怕被骗?
三人走在琉璃厂的街上。
“林然,你是怎么看出这鼻烟壶的问题的?”唐兰轩提着装鼻烟壶的袋子问道。
林然却皱起眉头,不知如何回答。
唐兰轩却心里有了答案,笑了笑:“工具再好,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想你心里出现的鉴定结果,并没有超出你的知识范畴吧?”
林然本来就因为这件事有些心烦意乱,唐兰轩的话,却让他茅塞顿开。
确实,无论是镇纸还是鼻烟壶,得到下意思的提示,都是他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内容。
言下之意,唐兰轩相信了他的能力。
唐兰轩随即叹了一口气,试探性地询问道:“林然,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能力,只是看一眼就能看穿文物属性,你会做什么呢?”
表面上看起来开玩笑,但林然知道他是认真的。
凝思片刻,道:“我会用这种能力去挖掘国宝级文物,不让他埋没在民间。”
本以为唐兰轩会欣慰地点头,却见他摇了摇头。
“这个想法不错,但你还是回去好好想想吧。”唐兰轩说道。
为什么他会语气这么古怪?
林然断定唐兰轩人品是没有问题的,他绝对不是出于嫉妒才说这番话。
但唐兰轩的教育方式向来如此,从来不直接给答案,而是旁敲侧击。
坐着他的车,回到了故宫博物馆。
秦老因为上午鉴定的事,在馆长办公室门口等了半天,终于见到他们回来。
笑着对二人说道:“馆长,林小大家,这次的鉴定还多亏二位了。”
把鉴定结果汇报给了特别调查局,他们破获了一起特大文物走私案,大功一件,连带他们也得到了奖励。
这次就是想把功劳分给二位的,两人却没有理会秦老的提议,对于在文件上加上他们的名字不感兴趣。
“老秦,本来就是给你们的案子,你们搞定了,功劳属于你和学生理所当然,咱们就不凑热闹了。”唐兰轩笑着把功劳推了回去。
秦老正欲辩解,目光却转向了他们手上的鼻烟壶。
不由笑道:“老唐啊,你这鼻烟壶有讲究啊,是哪位高人的仿制作品吗?”
正如林然预料的一样,大部分鉴宝人,只是从外形和画工上,都很容易判断它是晚清的民品。
“老秦,这可不是晚清商人的鼻烟壶,大有来历。”唐兰轩笑道。
“是吗?说起来最近进口了一台机器,叫什么碳十四检测,据说可以检查材料的年份,以后咱们这些老头子是不是都要退出江湖了?”秦老笑道。
这话却让林然有些惊讶。
碳十四确实是古玩鉴定的一种方法,但在他印象当中,似乎要到90年代中期,华夏才引进相关的设备。
之前都是靠鉴宝人的眼光进行鉴定的,有了碳十四检测,以后想用假文物欺骗博物馆就不容易了。
“哪里有碳十四检测工具?”林然匆忙问道。
年轻人就是对新鲜物品感兴趣,秦老也没有卖关子,说道:“就在国家博物馆里,修建了一个文物鉴定中心,他不仅仅是国家博物馆用于文物鉴定,也对外开放,只要肯花钱,任何物品都能进行碳14检测。”
他们虽然不太了解碳十四检测的具体操作,但多少是业内人士,也看过国外的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