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包太太的过去
“我保证,我一定快快把工作做完,然后回来陪我的好老公。”
“这是你说的,不能骗我。每个礼拜你要回来一次,或者我去找你。不行,一次太少了,两次吧。”
“嗯,老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牧小在男人脸上吧唧一声,亲了一口。
唐嘉翀大悦,拉着牧小还要亲。
如果啊明或者别的什么人在场,夫妻两个这样的腻歪,啊明肯定看不下眼。
简直是单身狗屠宰现场。
而且,他们总裁的威严的形象,怕是要毁灭殆尽了。
牧小没想到,D县的私人博物馆居然是包太太的。
包太太虽然过去一直旅居海外,但每年都会回国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包太太并不会待在一个地方,而是全国各地到处走。
这个过程中,她每年都会收集一两件瓷器收藏在她D县的宅子里。
当然偶尔也有海外带回来的瓷器。
牧小这天初次过来,是林婉一起陪着来的。
“没想到这么巧,原来林婉房间的那面墙是你的作品呀,画得真好,我一看就特别喜欢。”包太太高兴地说。
“包太太您过奖了。”
林婉就一点都不谦虚了,还很傲娇地说:“牧小还是我发现的人才呢,我眼光真的特别好,我就是伯乐。”
“你的眼光独到,和你妈一样厉害。”包太太夸赞。
包太太的私人博物馆并不是在D县的县城,还是在一个村子里。
这个村子是典型的南方小村落,大部分的村民住户都有自家的小楼房。
包太太的私人博物馆就在其中一栋小楼房里。
不过她的房子比周围的房子都要高一些。
从外观看,院墙院门的装修上也更高档精致许多。
原来靠路边一侧的墙体是一幅荷塘鱼群4戏水浮雕,走进院子,池塘喷泉,走的是古色古香山水味道。
要牧小做的墙壁是在宅子的一楼大厅,一面通道二楼的墙体。
包太太领着牧小和林婉一层层参观过来。
她的私人博物馆已经和当地的文化单位取得联系,基本可以得到官方的认证,将来获得正式的许可后,就可以正式对公众开放。
牧小不懂瓷器,但听包太太介绍过来,每一件物品似乎都来头不小。
有已故大师的作品,也有包太太向老工匠定制几年才获得的作品。
这里随随便便哪一件瓷器拿出来都价值可观。
不用仔细盘算,就知道包太太真正是很有钱。
上次陪牧蝶到包太太家,她家的大别墅就很让人震惊了。
别墅大不说,那前院都赶上半个学校操场了。
牧小心里惊叹又可以大赚一笔钱的同时,也为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打鼓。
这次和林婉家的别墅完全是两回事。
林婉比较随意,要求也不高,而且那是个人居住的宅子,这次就不同了。
这次是博物馆。
虽然是私人博物馆,那也是收纳艺术品,并呈现给外界的公共场所。
牧小要做墙绘,相当于把自己的作品也展示在其中。
做的不好,不仅大家不满意,也是给自己的口碑抹黑。
她的能力真的有这么优秀么?
牧小其实是不太确定的。
好像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一样,就那么砸中了她。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几人下到一楼大厅,在休息区的矮桌前坐下来。
牧小问起包太太的意图。
她想尽量了解包太太的想法。
也包括这个博物馆的故事,好把墙绘的事情做到最好。
“这面墙我一直没动,是一直没想好要弄点什么。”包太太看向牧小,突然问说:“你和你姐姐长的不像。”
“是不太像,小时候周围大人就说我们姐妹两个不像。”牧小答。
包太太叹气一声,她的女儿,今年也是25岁,和牧小一样的年纪。
上次在别墅见过牧小之后,包太太就跟牧蝶随口打听过。
牧小今年25岁,是他们家的第二个孩子,说是生下来的时候特别小,才取名叫小小。
包太太也问过他们家是哪里人,以前住过什么地方。
这些信息统统都对不上。
她记得25年前,虽然自己的女儿还是个婴孩,但样貌和自己那个男人颇有几分神似,但看牧小,是一点都不像的。
看来自己是病急乱投医了,看到同龄的女孩,都要多问几句。
这二十多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女儿。
生活稍微好过一点了,她就急急忙忙赶回国。
每年都会回来,就是为了找寻当年与自己失散的女儿。
“我有个女儿,和你一样大的年纪。”包太太稳了稳心绪,慢慢开口道:“我之所以开始收集瓷器,就是源于寻找我女儿。”
“那时候我只有19岁,稀里糊涂生下小珍,我母亲瞒着我把她抱走了,我不知道去哪里找她。”
包太太说着,陷入过去的回忆之中,眼角通红。
“我太不应该了。”包太太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
“阿姨。”林婉拿来纸巾给包太太。
包太太擦了擦眼泪,继续道:“小珍的奶奶铁了心不告诉我她把孩子抱去了哪里,后来我终于打听到了小珍是被交给了一个中间人。可是那个中间人早就去了别的地方,我身上连坐车的钱都没有。我找到小珍的爸爸,他本来就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他那时候正要偷渡去欧洲,却骗我说是出去找孩子,让我在家等他消息。我想和他一起去找,他不同意,我就偷偷上了他上去的那艘船。”
“后来呢?您和小珍爸爸一起去了欧洲?”林婉问。
“嗯,那个时候偷渡出去一个人的人头费要十万。我没有钱,我是偷偷上去的。”
“天呐,您真大胆,都没被他们发现吗?”林婉露出惊恐的神色,她去欧洲从来都是头等舱的。
“当然发现了,他们害怕留下我会把他们偷渡的事情说出去,就一起带上我走了。”
“原来是这样,那您去了国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