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演习终于要开始了
盛京,忠勇侯府。
郑已微双手绞着块桃色细绢帕子,在院中来回踱步,神情间满是烦恼。
如今距离宣王殿下离京已过去近半月,她脑海中一直不断回想着那骑马走在九卿哥哥右侧的纤细身影,甚至午夜梦回都能见到江幼那张让人讨厌至极的脸。
她很纠结——
纠结要不要拆穿江幼无旨擅出,好让皇上狠狠地治她个欺君之罪!不过,江幼是跟着宣王殿下一起出城的,若是江幼无旨外出,犯了欺君之罪,那宣王殿下也逃不出个纵容包庇之责吧。
“唉……”
郑已微长舒一口气。
算了。
惩治江幼那小贱人事小,护着九卿哥哥免受责难才是要紧的。
便等着她回来,再好好收拾!
身后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贴身丫鬟双手捧着一张淡蓝色金边的帖子奉上:“三小姐,镇远侯府的吕小姐送来了一张帖子,说是趁着镇远侯爷过寿的日子约您一道吃酒!”
郑已微一哂,随手拿过那帖子:“想到吕芝娣那张假模假事的脸,烦都烦死了,还哪有心思吃酒啊。”
丫鬟跟着附和道:“是啊,那吕家的就是爱装乖扮巧的,私下里却没什么礼数。就说这送帖子的婆子,谱大的很,连院子都没进。还说什么急着去宣王府下帖!”
哼。
一定是那吕芝娣为了气人,故意指使那婆子提“宣王府”给她家三小姐添堵。
谁知郑已微听到这三个字却如遭雷击。
宣王府?
这朝中谁不知道宣王殿下正在嘉城主理招抚海寇之事,府内只留一个无人脉、无根基的侧妃,而这镇远侯过寿,怎么会想到请一个平民进府!?
再者说,江幼可是害吕芝娣在皇家丢了大脸,该是水火不容,又为何要去宣王府下帖子?!
郑已微心下一惊,忽然想到送行那日,吕芝娣也从出城队伍中见到了江幼……
忙急声喊丫鬟务必留住那婆子。
待那婆子被拦住时,已走到巷子口了,莫名其妙地被忠勇侯府一队家丁带回了府里,正要开口骂人,却见面前踱出一道桃红色裙装美人。
郑已微和颜悦色地请那婆子坐下喝茶,只说想问问都请了哪些人家的女眷,到时候去府上拜见时心里也有个数。
那婆子这才放下心来,将已送信的几家都报了,又神色间满是得意道:“皇后娘娘贵人事忙,原是不来的,不过为了给我们小姐撑面子,回信说会到。还有贵妃娘娘,毕竟是我们小姐的堂姑姑,自然也是要过府的。”
又道:“并非老婆子不识抬举,只是眼下手里还有一道帖子要送到宣王府上,实在腾不出嘴来饮三小姐这杯茶。”
郑已微连忙赞其辛苦,还让丫鬟送上一袋子沉甸甸的“茶水钱”,却还是不松嘴让她走,只是惊讶道:“宣王府上那侧妃粗陋得很,请她作甚?”
婆子笑道:“我家小姐是个憨厚的,可不在意宣王侧妃的身份贵贱,这不想着宣王殿下不在盛京,叫着那江氏也不能被冷落。”
这话落在郑已微耳朵了,却变了味。
她的心猛跳起来,再没心思跟那婆子打探,只草草应付几句便放人离开。
郑已微才不信吕芝娣会有那般良善的心思,怕江幼被冷落才请着一道吃酒,她肯定是想把江幼无旨离京的事情,大肆宣扬出去!
江幼岂不是要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就在郑已微猜想着江幼该落得什么惨状时,与忠勇侯府同在西坊,距离几条街的陈府书房中,还有一个人在“操心”着江幼的生死……
当手下再次回禀:宣王府的细作代磊说内院一片安静,毫无消息透出来时,陈元青心中既恨又惊。
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出身卑贱的女子,到底是哪根弦搭错了——怎么能对碧影痋毫不在意?
不怕死吗?!
当初他打定算盘把江幼送进宣王府,是存着心思羞辱宣王,更大的目的是打进去一个细作。
却不想——
那低贱粗鄙,野调无腔的商女不仅没惹怒龙颜,还在皇上面前得了脸,受了一个“英嘉夫人”的封号,连镇远侯的嫡孙女都被她比了下去。
而“细作”一说更是没谱儿。
自江幼踏进了宣王府,就彻底断了联系,连一个字都没向他透露过……
为此,他没少受太子的责骂。
这两日,太子每每想到顾九卿在嘉城,便心中郁结,坐立难安,只拿了陈元青做撒气桶,日日怒斥他是个废物。
被骂得狗血临头的陈元青憋屈无比,越发觉得自己被耍了。
他唤来冼武,脸色铁青地吩咐一番。
呵。
区区一个商籍庶女,以为攀上宣王府就能高枕无忧了?
既能扶了你上去,就能狠狠拽你下来!
**
兴城大营。
江幼白日里还是一派淡然铁血模样,但是因为活动量大,体内冰血痋发作的愈发快速,常常在黄昏时分便已冷得话都说不利索。
桑北延倒是仗义,每每夜间都悄无声息地窜进江幼的营帐,充当“人形壁炉”,简直是江幼最靠谱的后援,不过军营早操的时间比较早,为防止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常常摸黑便离开,避人耳目。
如今日日睡在一处,他倒是偶尔也能睡着了些,但无论是怀中江幼微微一动,或者是周围有丝毫的风吹草动,他还是立即醒来,浅眠得很。
有几日早晨,他都是被兰夫人的脚步声唤醒的。
或许是水土不服,兰氏自住进了这大营后,早起的习惯似乎愈加提前了些,甚至天色全黑的时候,便已醒来,且不知为何,走路的声音也较之前大了许多。
趿拉的步履之声,落在浅眠的桑北延耳中,仿佛是惊天霹雳一般,几乎是瞬间清醒,旋即遁走。
即便桑北延万分确定自己进出江幼的帐篷时,绝对没被兰夫人发现。
但不知为何,他总是觉得兰夫人好像知道些什么,瞧着他的目光中,透着一股子森然之气。
即便是桑北延这天不怕、地不怕的胆色,也隐隐脊背泛凉。
十日后,在嘉城和兴城之间的旷野上。
两队千人的兵马大军相对而立,旌旗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