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来信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金芽一拳打翻几个脑补怪,紧了紧自己背篓的肩带,重新踏上采购之路。
街上热闹非凡,好多平日里少见的小零嘴小玩具这会儿都摆出来了,等着手头宽裕的大人给自家小孩子买个新鲜。
家里的各种干菜腌菜酱菜还有越冬的菘菜都多得很。
之前备的五人份,现在只有三个人,不用再特意买什么菜。
买了必备的香烛纸钱零嘴瓜子,金芽到处找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些手头不宽裕的读书人出来帮人写,笔墨自备,但对联红纸得顾客自己提供。
金芽转了几个摊子,都不太满意。
愿意出来摆摊的读书人不多,她到处转悠找写对联的,不知不觉到了码头附近那条街。
“刘金芽?”
粗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金芽回头一看,原来是莫工头。
他身侧还跟了个温婉柔美的女人,手里挎着篮子,一看也是出来买东西的。
“莫工头,好久不见。”金芽打了个招呼。
莫工头跟在码头上板着脸的形象不太一样,这会儿跟妻子在一起,脸上所有的线条都是柔和的,没有板起来显得不近人情。
他轻轻揽着身旁的女人给金芽介绍
:“这是我娘子,白淑仪。”
金芽笑着自我介绍了一遍,眼睛不着痕迹打量这个跟白羽有两分相似的女人。
都姓白,眉眼还有那么点相似,该不会那么巧吧?
脑袋晃了晃,将那点怀疑压到心底。
白羽在码头干了一段时间,要是两人有关系,不至于半点没提起过。
得知金芽要找写得好的对联,莫工头笑得自豪。
“你要是不介意,可以找我娘子写一副,她书法可厉害了,我家附近的邻居都是找她帮忙写的。”
金芽来了兴致。
那不正好,省了她继续到处找的时间。
莫工头和他娘子都是外地来的,在码头干了五年没挪窝,宅子也买在那附近。
刚到门口,金芽便看见门口贴着的旧对联,字迹婉约不失大气,写得比县城里大多数书生都好看。
最近找上门写对联的人多,她的砚台和笔架都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
“家里简陋,刘姑娘先坐下喝茶,我收一下东西就过来。”白淑仪笑吟吟地,从长相声音到举止都像是大户人家调教出来的,不是小姐也得是个高等丫鬟。
金芽捧着热茶四下打量几眼,兴致缺缺收回目光。
没啥特别引人注目的
东西。
没等多久,白淑仪过来,铺开写对联的红纸,慢慢磨墨。
“刘姑娘有没有什么想写的内容?”
“没什么特别指定的,夫人看着写就行。”
白淑仪失笑。
一般人要么希望平安,要么想要钱财,要么祈祷多子多福。这小丫头眼看着快到说亲年纪了,对自己的未来半点也没有期待和设想吗?
想了想,她提笔写下两句联:
福满华堂添富贵;
财临吉宅永平安;
横批:迎春接福。
姻缘容易犯人忌讳,写求财和平安最为稳妥。
金芽看了眼,笑眯眯道:“多谢夫人,有这两句联,我家高低明年得发个财。”
白淑仪闻言看了她一眼,有些惊喜。
“刘姑娘识字?”
金芽点点头:“跟村里郎中学过几个字。”
“识字好啊,姑娘家识文断字,心就不会局限在小小方寸之地,能见识更过风景。”白淑仪有些感慨,帮她把对联卷好捆起来。
外边天色不早,金芽拒绝了她留饭的好意,跑去城门赶牛车。
动作慢的话只能走回去了。
等到春联挂起来的时候,河边池塘竣工了,河堤也建好了。
刘大全给所有人结了工钱,花了差不多八两银
子。
李强那事儿之后,做工那些人更老实了,每天默不作声干活,也不怎么聊天,跟村里人也不再像之前那般亲近。
两边都起了隔阂。
刘大全送人去村口,金芽没跟着,转道去了河边看新挖的池塘。
估计李强也不会想看到她,正好节约她的时间,他们也走得痛快些。
池塘占了足足有十二亩地,底下不算很深,放满水差不多到刘大全脑袋高一点。
眼下里边全是烂泥,旁边连接河的水渠用几块大石头封着,到时候春汛了再把石头挪开。
金芽摸了摸下巴。
既然有了池塘,养鱼,养鸭子,种荷花吃莲藕都可以安排上。
不知道永安县城能不能买到莲子。
怀着美好的设想回家,温氏满脸喜色招呼她过去,掏出一个信封。
谁会寄信来?
心里冒出一个猜想。
金芽接过信封一看,猜想成真了。
白羽寄过来的。
“快念来听听。”温氏催促。
金芽展开信纸,清了清嗓子快速念了一遍。
信纸也就两页。
白羽报了个平安,他们已经到了白巡抚老家衢州,在白府一切都好,白云上了白家的家学,每天都很想念金芽和温氏,还亲自画了两个
人的画像挂在房间里天天看。
末尾还说明年夏天可能有机会来一趟永安县。
温氏又是欣慰又是惆怅。
白云在饶和村只能成为一个农家妇或者厨娘,回舅舅家能当成大家闺秀来养,以后嫁个好人家当夫人。
可惜,女孩子大多困在后宅,以后只怕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金芽收起信纸,有点不满。
白羽这小子半点自己的事儿都没有提及,除了寒暄的话就是讲白云。
“娘,县城里有送信的地方吗?”
“有啊。”温氏想了想,“县城东边槐花巷第二家是个商会,经常有商队去外地做生意,顺路的话捎带信件只要两文钱。你要写回信?”
金芽点点头。
收到了信自然要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