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远亲上门
“晚娘,你快告诉我,这是什么?”
“这是本老板娘亲手研制的珍珠奶茶。”
“珍珠?里面能的嚼是珍珠?”
“嗯。”
“喝的是牛奶和茶叶?”
“嗯。”
“天哪,这这怎么做的,合在一起竟然这么好喝。”霍君安说着又大口喝了一口。
沈晚娘轻弹他脑门,“你悠着点,奶茶也是茶,有的人喝多了晚上要睡不着的。”
“那我也要喝。这个珍珠奶茶也太好喝了,根本停不下来啊。”
沈晚娘还是头一次看见霍君安这么喜欢一样喝的,跟他高大板正的形象真是极为不符。
不过想想这珍珠奶茶连君安都能俘虏,哈哈,一旦推出的话销量肯定不在话下。
沈晚娘这就去准备了,首先要准备随时能供应上的牛奶。霍老头自己买的牛不多,但沈晚娘可以让那些养牛的户按时供给他们。
其次是茶叶,既然要卖就要保证品质,茶叶也是用的最新最醇香的红茶。
最后就是奶茶里面的黑珍珠了,这个要麻烦些,先把红糖水煮开,将滚烫的糖水倒进准备好的白薯淀粉里头,加上黏性强的糯米粉和高粱粉一起迅速搅拌揉成一个大块。
大块晾晾切成
一个个小拇指甲盖大小的剂子,揉成圆溜溜大珍珠的样子,最后滚上一层干粉储存起来就好了。
当然沈晚娘也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法子,珍珠最好是用木薯粉才是最好的。
可她问了很多粮油铺,都说没听说过木薯这种东西,想想这年月木薯这东西还在在贫瘠的大非洲呢。
所以她只能一次次尝试其他替代品,按照比例一次次不怕失败,终于也做出了像了百分之九十的奶茶珍珠。
这些原材料备齐,快餐铺的珍珠奶茶就正式推出了。
一推出不过三五天的功夫,就迅速被镇上的老百姓们喜欢,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们不少人排队也来一杯沈娘子家的珍珠奶茶。
高瘦的杯子也是沈晚娘特订的,上面清晰的印着沈娘子这这块招牌。
一杯杯奶茶卖去,就意味着一比比银钱紧张。
一家人都高兴坏了。
尤其是沈翠山两口子忙前忙后,顶着一身汗水。
沈晚娘看见了她都心疼起来了。
“爹,娘,你们这么辛苦干啥,咱们这有人干活。”
“害,三齐他们还年轻呢,我们能干。”徐氏用围裙擦手,怎么端详自己的闺女都觉得好看。
唉,她家闺女怎么
强呢,能把买卖干得这么红红火火,这是从前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呀。
“娘。”
“咋了,闺女。”
“你们这些日子在我这也学了不少经验了吧。”
“是啊,咋的啦。”
“我是问你,你和我爹现在有没有能力自己当老板和老板娘啦。”
“啥……”两口子都愣住了。
沈翠山连连摆手,“闺女,这我们哪儿行啊,我们给你干活就行。”
“可我还想开第三家分店呢。”沈晚娘故意忧虑的叹气,“可眼下家里人都忙,连个可信的人都没有,我这第三家分店交给谁开去呀。”
“还要开第三家啦!”徐氏又惊又喜。
沈晚娘点点头,“咱们安乐镇已经有了两家我沈娘子快餐铺,但是隔壁的香花镇还没有呢,两个镇子紧挨着也不远,我就想在香花镇也开一家去。”
“这倒是个好主意。”沈翠山想了又想。
这闺女身边的人都忙,可不就是自家又是香花镇出来的,这他们不干谁干呢。
“他娘,要不咱们试试?”
“那就试试呗,咱们听闺女的。”
两口子也高兴,又很有压力,生怕给沈晚娘干不好。
沈晚娘知道缓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
行动起来,所以当天就派沈翠山两口子回香花镇物色门面去了。
新门面选在了香花镇最热闹的大街上。
这家店专门卖麻辣串串和奶茶的,所以置办起来就简单。
没多久,锣鼓喧天中这第三家沈娘子快餐铺就这样开起来了,沈翠山两口子也做了老板和老板娘了。
从前沈家屯的老乡亲再看见他们,险些都认不出来。纷纷感叹这两口子命好,生出个这么能行的闺女来。
现在的沈晚娘早也不是个缺钱的人了,更多时候还是一门心思扎进师父给她布置的那些任务里,她从基础学起,无论是诊脉,针灸,配方,熬药,每一步都亲力亲为。
这回又是从道观里回家的一天,马车悠闲的行在大街上。
沈晚娘想到今天师父终于第一次夸了她她就心花怒放,随手一撩车窗帘,没想到就看见了霍老头了,赶着小驴车在酒馆门口笑呵呵打酒呢。
“君安,你看,是公爹在那儿呢。”
“爹,你咋在这?”
“诶君安啊,你们又忙大事去了吧,我刚去家里找你们我说找不着呢。”
“怎么打起酒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霍老头笑的合不拢嘴,“还真是有个好
事,你还记得不,你小时候爹给你说过你有两个表叔,还来咱家给你带过糖吃呢。”
“表叔啊……”霍君安回忆了好一会儿,“好像是有,不过好多年没见了。”
“是,人家跟咱们不是一个县,这些年都岁数大了各忙各的呢,这回他们给我来信了,说上这看看我来。”
霍君安明白了,“那还真是好事,这么多年不见了,好酒好菜都准备准备。”
“对对,到时候你们一家子也回去,叫上你大姑,咱们一块热闹热闹。”
这件事沈晚娘是放在心上了,毕竟自己公爹一个人亲戚也少难免会孤单,于是想着等着两个表叔过来好好让霍老头开心开心。
于是这几天沈晚娘他们也干脆回了清泉村,在村里准备小住几天。
这天天气晴朗,日头升得很高,霍老头在院子里打扫着,外面传来了二胖的声响。
“霍大叔,村口有人找你们呢。”
“那肯定是我俩表哥来了。”霍老头赶紧起来,“我得去迎他们去。”